高适最好的一首“送别诗”,年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治愈后世1200年
文化
2025-01-29 06:30
山东
来源 | 诗词世界
作者 | 叶寒
《赠卫八处士》里,杜甫与昔日好友重聚,他动容地写下这样两句诗: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两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人世间的聚散无常,有时就好像西方的参星与东方的商星般,你起我落,不得相见。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所有的携手,都指向着别离。于是有了李叔同《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有了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所有这些祝福里,我最喜欢的,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两句诗——它出自高适的名篇,年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别董大 二首其一》:
“别”是送别、分别;“董大”一般认为是高适的好友、著名琴师董庭兰。这一年的春天,任给事中的房琯被贬出朝,作为其门客的董庭兰,也只得怅然离开长安。此年的高适43岁,已然到了不惑之年,却仍然失意落魄。他以为人到中年的自己,该是功成名就,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锦绣人生。官场屡屡碰壁,四处漂泊、潦倒落魄的他,甚至穷得付不起酒钱。人人都渴望“年少有为不自卑”,可绝大多数人,不再年少了,却依然无为,依然自卑。董庭兰和高适的久别重逢,不是两个事业有成、有房有车中年男子的欣然相聚,会面在高档饭店,侃侃而谈彼此的光辉成就。而是两个落魄失意者,多年后重逢,彼此携着手细细打量着对方。“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此时此刻,罗隐的两句诗用在此处,竟也很是贴切。
然而就是在这样彼此都狼狈不堪的境遇里,高适写下了这样悲壮而不失意气、昂扬的诗篇:
一对久别重逢的好友,短暂相聚后,转眼又将各奔他方。这一别,不知我们会否还有重聚之日?不知那时重聚的我们,又是何等模样。
你这样好,这样才情横溢,这样负有盛名,天下间还会有谁不识得你董庭兰呢?“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红楼梦》)被理解,是件幸事,可又是一件多么奢侈、多么难得的事。
明知天真,明知幼稚,明知不切实际,可他还是虔诚地为朋友许下祝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既然我无法长久陪在你身边,那么,我便把世间最好的祝福赠予你:愿你前路坦荡而光明,世人都识得你,都爱你敬你,都理解你懂得你,都为你的琴声深深着迷。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