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身体自律更重要的,是精神自律

文化   2025-01-25 06:30   山东  

来源 | 洞见

作者 | 洞jinian


真正的自律,不是往外,而是往里。


作家卫蓝曾描述过这样一类人:

他们本能地睡着,本能地工作,本能地吃饭,本能地打开手机。

虽然过着从心所欲的日子,内心却越发麻木。

卫蓝说:人作为有思想的高级生灵,不应像动物那样活着。

即使做到了行为上的自律,不从本质上改变,人还是会在不知不觉间废掉。

要想换个活法,唯有实现精神上的自律,一切才会如愿以偿。

01

不抱怨环境

看过读者@莫待的故事。

她做着一份外勤业务员的工作,不仅枯燥,压力也无处不在。

每天一坐到工位上,她就忍不住跟同事发牢骚。

但要真说让她换工作吧,她又害怕未知的变化。

时间久了,这种不快乐就像空气一样,渗透了她的生活。

很多时候,人都习惯做些毫不费力的事。

毕竟,轻飘飘的几句牢骚话,远比走出舒适圈要轻松得多。

但正如管理专家刘船洋所说:“想要成功,就要与人性的弱点对抗。”

养好有限的精力,把抱怨化作动力,你才能拥有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在《伟大的工作》一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很有感触。

杰克自从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一家基金会做财务助理。

每天不仅杂事一大堆,上司还十分挑剔,经常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日子久了,他不禁满腹牢骚,精神状态也越发不佳。

有次,他跟同事哭诉工作任务重,上司还难伺候。

他本以为同事会认同他的看法,跟他一起吐槽。

结果,对方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只是在抱怨你的工作,根本没有为此努力过。

这句话彻底点醒了杰克,他自此不再抱怨,而是尽最大努力配合领导的安排。

他还抽空学习基金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很快,他就从一个遇事只会抱怨的新人,蜕变成了精通金融的操盘手。

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难免会随口抱怨几句。

然而,若是过度陷入抱怨挟恨的泥淖中,即使能力再强,也会输掉一切。

一个人真正的精神自律,是改变不了环境,就去适应环境。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环境,少抱怨,多提升自己,将能量内收,便是对心灵最好的滋养。

02

不过度内耗

作家契诃夫曾写过一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一个小公务员在看戏的时候,不小心朝将军的后背打了个喷嚏,将口水喷到了对方的头顶。

他顿时吓得面无血色,连连向将军道歉。

将军也没在意,摆了摆手便继续看戏。

然而,他却认为自己冒犯了将军,内心惴惴不安。

在他三番五次地道歉下,将军终于不胜其烦,怒斥了他一声。

结果小公务员当场被吓得一命呜呼。

本来是一件不足为奇的小事,却因为过度内耗,酿成了悲剧。

人一旦过度思虑,那就是在给自己的精神施压。

长此以往,只会让你的生活陷入一潭死水。

作家哈尔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刚订婚那会儿,几乎是他人生最难熬的时刻。

那时,他刚交付了新房,每个月要还一大笔房贷,结果又遇上了经济危机。

接踵而至的债务压力,逼迫得他无处遁形。

他整天都担忧不已,一闭眼就是欠款,一睁眼又满是无力感,以至于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一段时间后,他意识到这样只会让生活越来越糟糕。

于是,哈尔开始在早上进行冥想、规划和自我激励。

短短两个月,他的生活便有了好转,收入也随之翻了一番。 

困扰他已久的债务问题,终于有了解决出口。

作家余华曾说:

“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

在这个人人内耗的时代,人很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

真正精神自律的人,从不会让自己陷入无谓的内耗。

遇上问题就解决问题,碰到烂人烂事就躲远点。

摒弃无用的想法,放下无意义的念头,你才能享受到精神自律的快乐,抵达进阶的人生。

03

不停止成长

《认知突围》里有一个“成长-机会”曲线,表示人每一次成长,都要经历漫长的积累期。


换句话说,就是当你的成长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你才能斩获新的人生机会。 

撰稿人@预颜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中,认识了一个朋友。

对方家境贫寒,中学还没毕业,就早早进厂打工,一干就是十年。

这期间,虽然她的工资从一个月800块涨到了2400块,可她的工作依旧是棉织厂工人。

见身边朋友一个个都有了新际遇,她不禁感到焦虑,整个人也变得憔悴不堪。

为了改变现状,她开始每日听书读书,记厚厚的笔记。

不敢开口,她就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习,直到自己成为了读书社群的领读者。

她还考取了国家认证培训讲师,被学校企业邀请为培训师,从月薪2400元跨越至日薪4位数。

回首往事,她感慨道:“一个人想要改变现状,那就别停下成长的脚步。”

不知何时开始,我们逐渐丧失了成长的能力。

有没有注意到,你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学一门新技能了。

每天回家只想瘫在床上刷手机,放纵自己享乐的本性,却不知你正在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所谓的成长,就是在与本能对抗的过程。

只有克服人性的弱点,强迫自己做有门槛的事情,你才能享受到更高级的人生。

04

不盲目比较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毕业多年,不少同学早已混成了管理层,而你还在基层混着,心里难免失衡;

同期入职,工作都差不多,老板却更器重另一个同事,你肯定会计较一番。

一个人越喜欢跟人比较,就越容易被思维的牢笼桎梏。

只有戒掉较量的心思,一心做好自己的事,你才能赢得命运的青睐。

看过华裔数学家王章程的故事,不禁对其十分佩服。

他22岁时,就从著名的加州大学毕业。

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进了大企业,拿着几十万美金的薪酬。

只有他一毕业,就钻进了加州一个不起眼的研究所工作。

十年来,同学们早已成家立业,车房俱全,而他依旧过着拮据的生活。

看着同学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从未羡慕,也没有比较过,而是一门心思搞科研。

终于在35岁那年,他攻克了世界上两项顶尖的数学难题,一举成名。

听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我们也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我们好像都活在比较中。

小时候比成绩,长大后比工作,老了就比谁的孩子更孝顺。

但能做到精神自律的人,总能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从不会陷入攀比怪圈,就算看见别人的光鲜亮丽,也不会拿自己的狼狈去比较。

从现在开始,稳住心神,不动声色地强大自己,属于你的自会悄然到来。
作家马丁说过:

“真正的自律,不是往外,而是往里。

是在精神上提出要求,再将这种要求,潜移默化成做人做事的准则。” 

成年人的自律,从不是简简单单的变美变瘦。

而是能战胜自己的本能,向内寻求突破。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做到不断进化自己,想要的自然都会水到渠成。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儒风大家
关注儒风大家,读懂中国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