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气
简
介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始,因此,立冬也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气
象
物
候
立冬时节,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中国南北跨度大,南北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在我国南方地区“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在南方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在冬至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而在北方,此时则通常出现降温天气,在东北地区气温甚至已经达到零下。
我国一些古代文学著作将立冬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节
气
习
俗
自古以来,立冬节气就被人们高度重视,各地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吃饺子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补冬
民间还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有着“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我国南北方因饮食习惯不同,所补之物也大有区别。北京至清代宫廷时在立冬时就会涮羊肉,具有温补之效的羊肉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闽中家家户户则要熬制草根汤。草根汤是将多种中草药剁片后下锅熬煮出浓汤,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而成,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而福建漳州的农村在立冬这天则要舂“交冬糍”来庆祝好收成。
文字及部分图片:互联网
视频:张烨
书法作品:马雨辰、刘皓辰
指导教师 齐毅
美术作品:丛子真、张和若
燕璐阳、娄艺檬
指导教师 胡静宇
图文编辑:靳永新
责任编审:周芳
总编审: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