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多新手社工在开展志愿者工作时,往往显得手无足措,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做好志愿者管理工作。
在之后社工可以为志愿者建立个人档案,以后每次的志愿服务信息都存到志愿者的个人档案里,这样不仅可以详细记录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也能让志愿者感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除此之外,如果发生社工岗位调整,接手的社工可以快速了解每个志愿者的情况,保证志愿者工作的质量。
二、与志愿者骨干建立密切的联系
在志愿者队伍还没有发展壮大时,社工可以发挥志愿者骨干的力量,扩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在志愿者队伍壮大后,发挥志愿者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工作,所以与志愿者骨干建立密切的联系非常重要。
此之外,在日常活动中多注重发挥志愿者骨干的作用,征求他们的意见或建议,这些都是与志愿者骨干建立密切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三、做好志愿者能力建设
社工可以针对志愿者的情况设计一套系统的课程体系,针对志愿者的情况进行分类培训,比如必修课程、兴趣课程,必修课是那些志愿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技巧等。
兴趣课程是根据志愿者的兴趣进行分类培训,比如拍照技巧、剪纸等,一方面丰富志愿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提升服务技能,让志愿者更有获得感。
四、依据志愿者自身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依据志愿者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能力进行分类,比如划分志愿者队伍,环保、便民、文艺、文化等志愿服务队,也可以根据项目划分志愿服务队,从项目设计到项目结束,都有该志愿服务队参与,依托该项目促进志愿者的参与和成长。
定期表彰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表彰的周期不宜间隔太长,至少一年两次,如果间隔太长时间得不到回馈,激励效果也会打折扣。
积分兑换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一些,针对志愿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可以兑换物品,也可以兑换服务,比如一次旅游,一个课程等。
星级评定则根据志愿服务时长进行评定,达到标准的志愿者在表彰时为其发放星级评定证书和奖品。
这些只是激励机制的一部分,社工在工作时可以根据情况制定更加合理且有效的激励机制。
六、做好志愿者团队建设和人文关怀
社工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一些茶话会、公园野餐、外出旅游等形式,促进志愿者之间的联系。
社工不仅要对参与志愿服务时的志愿者进行关心,如果得知有志愿者或者志愿者家属生病或者家里遇到困难时,社工也要多给与关怀,可以组织其他志愿者一起到家里进行探望,不方便前去探望时可以电话慰问。
作
者:
刘迪
来
源:
“邂逅社工
”微
信公众
号
,转
载请标注作者等相
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