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春暖花开”——一位中度智障人士的蜕变、成长之路

职场   2025-01-15 18:11   辽宁  
一、案例背景


案主简称小启,男,1992年出生,现年32岁,残疾类别为中度智障,腿脚便利、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记忆力,但理解力较弱;情感细腻、渴望被关注、被认可;情绪管理能力一般,敏感、易怒,有明显的暴力攻击倾向和过往史。


二、案例分析


案主在今年1-3月份,连续两次发生过激的暴力攻击行为,攻击对象为员工和院友,攻击部位主要为头脸部、五官等,导致员工和院友出现严重的伤情(如骨折、瘀青肿胀等)。

发生伤情后,案主表现出明显的撒谎、掩饰、回避、麻木等即时情绪,自我防御机制凸显、认错态度也不诚恳。

为此,社工召集各位同事、邀请部门领导出席,召开个案开案研讨会,一致通过要严惩案主,给与批评和约束;同时教导案主习得情绪宣泄的正确方法、认识暴力解决的不当并承担惩罚结果,有而改之、引以为鉴;学习遇事要主动报告当班老师,相信老师会很好地处理问题、会公平对待大家。


三、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疗法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案主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案主能够深化自我认知、发现自我潜能,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该理论无具体的技术模式,但有三大实用服务原则:一是理解。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真切的理解会令案主感到温暖和尊重,信任关系由此建立。理解表达可以是语言或是非语言的,甚至有时沉默也表达了对案主的理解。

二是沟通。坦诚的交流是深入探究问题使案主自由表达感受的前提。社工与案主应处于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无设防的交谈。要注重面谈环境的选择和确定,利于直抒胸臆、建议引导。

三是关注。社工对案主的关注应是无条件的。对于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不应以批评的态度来对待,而应表达无限的关爱与准确的共情。陪伴案主重塑对自我的认知,重拾改变、进步的动力和信心。


四、服务目标及过程


(一)服务目标

1.减少或预防案主发生不当行为(如暴力攻击行为、暴力宣泄情绪等);

2.协助案主转变观念,遇事要主动报告老师、避免自行处理引发不良后果;

3.协助案主学习正确表达情绪。


(二)服务过程

1.立案准备,搜集相关方意见

社工通过查阅班级资料、医务室资料等,形成案主的初步个人资料;通过召开讨论会、与案主协商,明晰个案目标、流程,形成惩罚意见、与案主友好约定。社工整理、归纳,形成个案管理计划。


2.首次会谈,初步建立信任关系

社工结合前期资料搜集、过往接触等,全面了解分析案主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情绪行为特点等,坚持接纳、尊重、真诚等理念与案主开始了首次会谈,介绍个案目标、明晰个案过程,协助案主做好思想建设;坚持优势视角、注重倾听、积极关注和鼓励,获得案主的初步信任和喜爱,为后续的个案跟进打好基础。


3.负强化:全面暂停其个性化权益

经前期开案会议研讨,与案主首次会谈后,正式通过惩罚意见:暂停案主的一切个性化权限,如衣柜使用、钥匙保管、内务训练、园艺课程、代币超市购物、单独冲凉和洗衣等,生活流程和班级其他院友一致,需严格遵守班级和部门的规章制度。以此让案主感受到暴力攻击他人的成本,规避不当行为的再度发生。观察期三个月(至2024年6月7日),视其实际表现由班组老师和部门领导商讨是否恢复、恢复的程度。


4.面谈机制,建构支持

建立规律性的面谈机制,每周与案主面谈一次,每次时常20-30分钟,旨在情绪安抚、思想建设、心理疏导、行为引导和强化、疑惑解答等。面谈机制,对于该案主很受用,能很好地贴合案主渴望被关注、被尊重的需求特点,让案主感受到社工的真诚、倾听、同理,进而转化为情绪稳定和行为动力。


5.氛围营造与倡导

社工借助交接班、在值班房张贴个案计划等,引导同事们摒弃对案主的过往印象,相信案主可以改变或有进步的可能,避免先入为主;倡导平等、接纳、尊重、信任,为案主的潜能激发和积极性调动创造条件,为案主的观念转变和行为改进营造支持性氛围,助力案主成长。


6.统一行动、共同监督、做好交接

社工与班主任、部门领导密切沟通,在交接班中多番提醒、传达,引导各班次同事们统一行动、共同监督,掌握案主的最新心理和情绪动态,及时做好记录、交接。此举旨在形成团队约束力,督促案主的进步;给与案主充分的、无条件的关注,激发案主的行动力、增强动能。


五、案主的进步及现状总结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个案管理,社工坚持理解、沟通、专注原则,注重氛围营造和理念倡导,整合部门团队力量、共同督促跟进,案主感受到满满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我们发现,案主由开案前的“暴躁男孩”、我行我素,多次通过暴力攻击的方式解决问题或宣泄情绪,慢慢地情绪平复、逐渐认识自己的不当表达和行为,直面惩罚、遵守约定;到后期的喜欢面谈,学会有事报告老师、正确宣泄情绪,建立正向的行为习惯。从“暴躁男孩”到“情绪稳定男孩”,这是人本主义疗法的效能和价值所在。


未来,社工将继续坚持理解、沟通、关注等原则,走进中度智障人士的内心世界,扮演好智障人士的支持者、同行者、使能者等角色。整合资源、凝心聚力,为实现智障人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作者: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  陈俊伟

单位:广州一家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源:

“邂逅社工

”微

公众号

,转

载请标

者等相

来源








@邂逅社工、社工文库、社工考试服务、养老社工服务

邂逅社工
邂逅社工,聆听同工的心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