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育儿童评估中走动式服务模式的运用
职场
2025-01-15 18:11
辽宁
走动式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者汤姆·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在他们的著作《追求卓越》中提出。走动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管理者不应仅仅依赖在办公室内的报告、文件和他人的汇报获取资料,而是要亲自到各个部门和现场去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走动式服务模式强调服务人员多次有目标的主动接近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即时、灵活的服务。评估社工借鉴了走动式管理模式的优点——每周花费大量时间到儿童生活、学习、活动的现场,运用参与式、非参与观察和结构、非结构式访谈,获取儿童在各种情境下的表现和行为,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在了解儿童状况的同时对儿童的照料者、康复师以及教育者提供服务的过程进行实地的观察,全面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并发现各种服务计划落实过程中的服务效果以及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儿童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协商改进服务的方案,提升福利机构对儿童服务的整体性服务效果。![]()
1.小组活动过程中评估: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别和自身的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小组活动,利用机构内养育儿童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引导儿童在小组活动情境中进行不同点位任务的挑战。评估社工通过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在体能、认知,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伙伴合作和探究尝试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并预测其未来可挖掘的潜能。2.日常服务场景中的观察:评估社工运用走动式服务模式,每天不定时到不同服务部门观察儿童在各种日常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服务计划。![]()
加深情感:通过走动式服务,评估社工频繁与儿童、照料者以及其他服务提供者频繁接触,能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服务关系和合作关系。提升服务效果: 通过走动式服务评估社工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问题积累出现不良的后果。
评估社工通过多次现场走动,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服务效果和问题解决的及时性。提供高质量、精细化服务:评估社工在现场走动时,能够更细致地观察和发现服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并及时给与指导,逐步为机构内养育儿童提供高质量、精细化的服务。提升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效果:评估社工通过不定时与不同部门的走动,发现服务过程中的问题与儿童的服务提供者现场沟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评估社工可以更好地了解服务提供者们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及时协调资源,满足服务提供者的不同需求,协助服务提供者解决存在的问题。![]()
总之,走动式服务要求评估社工离开办公室,到儿童生活的场景中进行持续的观察和有目的的访谈,这样才能够获得儿童、照料者以及其他服务提供者服务过程中真实的场景资料和全方位的评估数据,因为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往往更能反映其真实能力。此外,这种服务方式增加了评估者的灵活性和即时反馈能力,有助于及时发现儿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但是,实施走动式服务需要评估社工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评估社工在进行观察和记录时还要保持中立和客观,这样才能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作
者
:孙文花 单海花
来
源:
“邂逅社工
”微
信
公众号
,转
载请标
注
作
者等相
关
来源
![]()
![]()
![]()
![]()
![]()
![]()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