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持续的血压升高对心脏、血管、眼睛、大脑、肾脏等都会造成损伤,如不及时加以治疗,还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除遵医嘱服药外,减盐、控重尤为重要。
总说生活就是要“有滋有味”,顿顿重口的爷爷,前几天突然不舒服,没走几步路就觉得特别累,还有点儿头痛、头晕,后来医生说是高血压了。
预防高血压,健康生活方式必不可少!
预防高血压,从健康生活做起
1.减盐: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应长期坚持控制盐的摄入。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部分普通食盐。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定量盐勺。定量盐勺一般分为2克盐勺和5克盐勺,一平勺分别是2克盐或5克盐。成年人平均一餐不宜超过2克盐。更多选择新鲜食材而非腌菜、咸肉、泡菜等含盐量高的易储存食材。选择更加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快炒等方式保留菜品的原汁原味。烹饪菜肴时,可在出锅前放盐,尽量避免使用其他咸味调味品来重复调味,如想增加风味可使用辣椒、胡椒等天然调味品替代。选用低盐调味品,如低钠盐、减盐酱油等。
2.减油:摄入过多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会增加血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硬化并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日常饮食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全谷物和粗杂粮及膳食纤维摄入等。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中心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体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体重指数应为18.5-23.9kg/m²(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²),并应合理控制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管理高血压,从行为改变做起
1.合理膳食:坚持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盐不超量。
2.适量运动: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建议以户外及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力量)训练并辅以柔韧性训练。
3.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建议吸烟者及早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饮酒。
4.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等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必要时积极寻求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预。
科学监测,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血压达标标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科学监测血压:鼓励居家进行血压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每次应按规范测量2-3次。
3.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就应密切关注。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至标准水平。
假期、寒冷天气高血压管理建议
1.节假日:假期是出游高峰期,人们的生活习惯大多会发生改变,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节假日期间同样不能放松血压的监测与管理,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适宜运动,出行要带好降压药物和便携血压计,并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可以在旅行前预约看一次医生,向医生询问血压是否足够稳定而适于旅行,并按照医嘱严格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出行途中遇到突发状况要及时就医。
2.寒冷天气:进入秋冬季,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寒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导致的血管收缩,饮食、运动规律的改变,白天时间变短,日照时间减少导致的情绪波动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天气转寒时节,高血压患者尤其应当注意保暖,避免严寒刺激,外出时要及时添加衣服。注意监测血压、遵医嘱用药,保持清淡饮食、规律运动、良好心态,减少血压的波动。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高血压已经不是老年人专属了。
是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尤以中青年更明显。
所以得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持续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维持理想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