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母乳喂养知识,让新手爸妈少走弯路丨健康总动员

文摘   2024-11-20 16:01   上海  
宝宝出生后
都说要尽量母乳喂养
那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
如果母乳量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
是混合喂养还是直接喂奶粉?
如果妈妈感冒宝宝还能吃母乳吗?
早产儿又该如何母乳喂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本期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副主任护师 护士长 吕天婵

母乳喂养有这些好

营养的角度: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免疫活性物质等均衡的营养,与使用奶瓶喂养的宝宝相比更不容易患病。另外,母乳比牛奶更容易消化。

情感建立角度:乳汁分泌受内分泌系统的支配,母亲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也可以促使乳汁分泌,并激发母亲爱护新生宝宝的情感反应。母乳喂养不但可以增加妈妈与宝宝之间接触和抚慰的机会,而且妈妈的语言、微笑、气味和对婴儿的触摸方式也会对宝宝早期熟悉、认识母亲,以及产生对母亲的感情依恋提供更加充分的体会。

母乳量不能满足宝宝时怎么办?

混合喂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次哺乳时,先喂5—10分钟的母乳,然后再用奶粉来补充不足的部分;另一种是根据乳汁的分泌量,每天可以进行母乳喂养3次,其余3次或4次可以使用奶粉喂养。

请注意,初乳切不可浪费!宝宝刚出生后,新妈妈会有少量的黏稠、略带黄色的乳汁,这就是初乳。初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要远远高出正常母乳,而且还含有更加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它具有防止感染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是奶粉所无法替代的。

正确的哺乳方法

哺乳前:可适当揉一揉乳房,或使用毛巾热敷乳房,这样有利于刺激乳房排乳,可以避免婴儿过长时间地吸吮。

哺乳时:一定要将妈妈的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放入婴儿口腔中,使婴儿的下嘴唇包住多一些,上嘴唇包住少一些,并让乳头指向宝宝的上颚部。这种哺乳姿势可使宝宝吸吮起来效率更高,以免造成宝宝鼻孔被堵住而影响呼吸。

哺乳结束后:妈妈要用食指轻轻地压住宝宝的下颌部,让宝宝自然地吐出乳头,千万不要硬拽乳头,以免因反复硬拽引起乳头或乳房的损伤。



回归工作岗位的妈妈
这样保持母乳喂养

建议母亲一定要学会挤奶或者使用吸奶器,每24小时挤奶6~8次或更多次。

将挤出的母乳装入储奶器内,并密封冷冻保存。储奶用具最好使用适宜冷冻及密封良好的塑料制品,比如母乳保鲜袋,其次为玻璃制品,不要使用金属制品。注意要在容器外贴上挤奶的日期和时间,装入母乳后容器要留点空隙,不要装得太满或把盖子盖得很紧,以防止容器结冰而胀破。

将母乳置于冰箱冷藏室可保存24小时;冷冻室可保存3个月;妈妈需注意路上使用冰袋储存运输,防止反复冷冻或解冻。母乳解冻后需在24小时内喝完。

这样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宝宝饱足的表现通常为主动松开乳头,以及面部和手部肌肉放松,而2—3月龄以下的宝宝通常表现为入睡。

首先应看下次喂奶时间以前宝宝是否哭闹,如果提前哭闹就说明宝宝没有吃饱(特别是出生2周以后的宝宝)。

其次是观察宝宝排便次数,如果次数增加且颜色发绿,就说明宝宝是由于饥饿,使肠蠕动加快所致。

根据哺乳时间的长短也可以用来判断母乳是否充足,一般哺乳时间为20分钟左右。如果哺乳时间超过30分钟,宝宝吃奶总是吃吃停停,并且妈妈用乳头触碰宝宝嘴唇时,宝宝仍在寻找乳头,或者吃到最后仍是不肯松开乳头,则可以断定为母乳不足。

是否在每次哺乳前乳房都有涨奶现象,或者在每次哺乳后乳房明显消涨。

称宝宝的体重:当宝宝出生1周至10天内,正是生理性体重下降阶段,往后体重就会有所增加。因此,10天以后可以每周称重一次,将增长的体重除以7,所得到的值如在20g以下,就可以表明宝宝的奶量是不够的。



哺乳中的常见问题

哺乳后乳头十分疼痛:如果妈妈乳头疼痛剧烈,可以暂时停止母乳喂养24小时,将乳汁挤出,用小杯或小匙喂养宝宝,待疼痛好转后恢复喂养。



妈妈出现乳管阻塞:哺乳前先对患侧乳房进行热敷,并做乳房按摩,并先用阻塞一侧的乳房进行哺乳。在每次哺乳时均可以改变抱宝宝的姿势,以利于充分地吸空各乳房小叶的乳腺管,同时增加哺乳频次,以帮助排空乳汁。如果宝宝因为某种原因不肯吸奶时,可以使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备用。

早产儿要强化母乳喂养:早产儿更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妈妈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勤挤奶、勤吸奶。出生胎龄不足35周和出生体重不足2000g的早产儿需要使用母乳强化剂,一般在每天母乳摄入量达到80—100ml/kg时开始使用。

哺乳期宝宝无须过量补水:即使在炎热的天气,母乳也完全能够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即使使用婴儿配方奶,甚至是完全人工喂养,只要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的比例配制奶粉和水,也无须额外补充水。但是如果是在炎热天气或婴儿水分丢失较多的情况下(或表现为尿量减少),给人工喂养或以配方奶喂养为主的宝宝适当补充水(或适当冲淡奶粉)也是合理的。

来源:健康闵行、今日闵行

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订阅号,发布中心新闻动态、便民举措、健康宣教等内容,是对外宣传的“微窗口”,服务人民的“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