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征途,带你了解周围神经毒性丨闵小卫说健康

文摘   2024-12-01 06:02   上海  

在抗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和医生都需要面对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抗肿瘤药物可能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听上去有点可怕,但别担心,闵小卫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现象,并分享应对策略与防护秘籍:


一、什么叫做周围神经毒性?

周围神经毒性是指抗肿瘤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神经产生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感觉神经毒性:

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麻木、刺痛或肿胀,就像被蚂蚁爬过一样。这种感觉通常从脚趾或指尖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运动神经毒性:

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患者可能会觉得手脚不灵活,甚至难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


自主神经毒性:

可能导致腹痛、腹泻、便秘,严重时可能引发麻痹性肠梗阻。

值得庆幸的是,由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逆的,在停药后数月内,症状通常会逐渐消退。



二、周围神经毒性轻重程度怎么区分?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和管理周围神经毒性,采用分级标准,从1级到4级,分别对应轻度至长期的感觉异常和功能影响。患者清晰地分辨自身的异常感觉,有助于医生和药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哪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毒性?

多种抗肿瘤药物都可能引起周围神经毒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铂类药物:

如顺铂和奥沙利铂,它们的神经毒性通常与累积剂量有关。大剂量使用顺铂,尤其在开始治疗3-6个月后会发生四肢肢端麻木或者运动失调、头晕和心悸。奥沙利铂可产生急性神经毒性和慢性神经毒性。

急性神经毒性:

90%以上患者在用药后30-60分钟内出现,数天内即可消退;表现为手脚感觉迟钝,牙关紧闭,咽喉部感觉迟钝而出现呼吸困难,冷和金属可激发感觉异常、肌肉痉挛。

慢性神经毒性:

与累积剂量相关;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轻者可在1-2周左右消退,重者将持续数月至数年。

长春碱类药物:

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长春花碱治疗开始后3个月左右,早期症状为四肢感觉异常和疼痛,后可表现为感觉过敏,肌无力、肌肉痉挛较频繁。如长春新碱和长春瑞滨,它们的神经毒性通常呈剂量依赖性,且长春新碱的神经毒性尤为强烈。

紫杉类药物:

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它们也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开始用药1-3周期即可出现:

◆ 指/趾尖刺痛(24小时内即可出现)。

◆ 持续存在的感觉异常可表现为麻木、针刺痛或烧灼痛,多数最先在足趾出现肌力减弱、四肢无力。

其他药物:

如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等。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周围神经毒性?

为了减轻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可以采取以下预防与应对策略:

①注意保暖:


患者应注意手脚保暖,避免接触冷水或冰冷的物体。用温水泡手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脚麻木。

②避免刺激:


避免接触刺激性液体(如酒精、消毒液等),减少四肢皮肤的摩擦。

③调整饮食:


保持清淡饮食,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④改变输液方式:


尽量选择中心静脉输液,避免从四肢大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同时,延长静滴给药时间也有助于减轻神经毒性。

⑤物理疗法:


如电刺激、热疗、冷疗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⑥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和治疗周围神经毒性。如甲钴胺可以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具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可以缓解疼痛;硫酸锌、依帕司他等也具有抗氧化和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

 来源:健康闵行

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订阅号,发布中心新闻动态、便民举措、健康宣教等内容,是对外宣传的“微窗口”,服务人民的“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