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屎盆子扣向医生?

文摘   2025-01-23 00:05   山东  

从上海政协委员曝出集采药“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之后,我看到网络上有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是,严查药厂,严查集采环节,杀鸡儆猴,看谁还敢在药效上糊弄。

另一种声音更奇怪,把屎盆子扣到了医生们头上。他们说集采药是有点问题,但哪个药没有问题?自买的药也可能有问题。现在对集采药的普遍质疑,是医生们故意夸夸大其词,因为集采动了医生们的利益。

他们说,集采前,医药代表老找医生,药厂老请医生开“学术会议”,给车马费,药价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药厂给医生们的“营销费用”。现在集采了,以药养医的时代过去了,拿不了车马费了,你们就受不了啦?

甚至,丁香社区还有个基层医生说,基层患者对集采药的反响很不错。

看到类似的言论,真是令人感到无奈。

病人究竟要吃多少亏,才能明白呢?

医生们被气坏了。

       一

集采问题其实并不是个医疗专业问题,而是个经济学问题。

可难题在于,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太少。其实受冤屈的医生,也不太了解其中的经济学道理。

比如,对医生参加药厂“学术会议”拿车马费,究竟应该怎么理解?如果你没有经济学思维,那还真难让你明白。

那就简单粗暴给个结论:医生的待遇由供求决定,反过来,价格也会影响医生的医疗供给。从这个角度说,医生拿药厂的好处,是医疗管制导致的扭曲。替医保省钱、替病人省钱都没有错,但不解决管制的问题,只想着让医生少拿好处,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几年前,我就预测过集采的结果:药品价格这个葫芦确实能按下去,但肯定会浮起两个瓢。

一个瓢是集采药的疗效会下降,而且医药研发会收缩。

另一个瓢是医生的积极性会下降。

        二

现在医生们普遍抱怨集采药的效果,这人们看得见的浮起来的瓢。

看不见的瓢是,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了。这个浮起来的瓢,给病人带来的损失并不亚于药品疗效的下降。

集采药效果不好,这是可以公开抱怨的。但,医生们的积极性下降了,他们不会公开说出来,所以人们看不见。毕竟,中国人,尤其是医生,不能公开言利的嘛。

他们不好意思说:“我拿不到那么多钱,我就不干那么多活。”

哪个医生敢这么说,那一定被人们骂死。

“白衣天使都向钱看,这社会还有救吗?病人交给你们能放心吗?”

医生们会怎么想?“好,我不提钱,但我也少干活,反正你们又不知道我少干活了。”

我不排除,有一些医生即便少拿钱,也仍然愿意尽心工作。但就算不为钱的医生,病怎么治、怎么用药等方面,他们也不能自主决定,这也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总体看,医疗服务会大幅减少。

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医疗机构,以前每年20多亿营收,后来降到10亿出头。“我们少干活,少赚钱,还不行吗?”

你是不是觉得,医疗机构少赚钱,不就是替病人省钱了吗?这是大好事啊!

但经济学视角看到的是,医疗服务的供给减少了。原来他每年看300个病人,现在每年看150个病人,你觉得这对病人是好事?

       

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普遍提高医疗水平呢?

现在中央不是讲,要多出台扩张性政策、不出台收缩性政策吗?

集采,实际上是就是收缩。科室的权被收缩到医院,医院的权被收缩到主管部门。所有人在一个收缩了的小空间里腾挪。

应该取消集采,权力继续下放,使医院、医生的服务积极性扩张。

同时,减少管制,吸引更多资本办医院、办药厂,使从服务到药品,都扩张。

只有医疗领域的一切都转向扩张,病患才能享受到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医疗服务。

所有经济方面都应该转向扩张,经济才会变好,人们收入增加,看病的费用也就更承担得起。

——————
深圳闭门分享和香港研学行程介绍
(加我微信:zhangshizhi666)
下面的顺序没什么排名,就按照聊天约到的先后顺序简单介绍一下:
1、刘东岳:香港学思资本创始人,持有香港证券咨询(4号)和资产管理(9号)牌照。曾就职于四大行,香港家族基金,香港中资券商等机构,从事投资研究多年;熟悉香港和国际金融市场,著有《家庭投资笔记》,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数学系。
2、闪电黄世亮:资深投资人,crypto圈子老人,这次专门邀请他来讲解crypto的基本安全常识和操作问题。
3、深房理:资深房产投资人,也是资深奥派同道,理论实战功力俱佳。人在深圳的话一定会参加,不过家里老人最近病了,暂时不确定回深圳的时间。
4、薛清和:智本社创始人、社长,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先后供职于银行、智库,于2019年在深圳创立智本社,并担任第一任社长,专职从事宏观经济、宏观政策、金融市场研究和经济学教育。
已出版专业书籍《智本社经济学讲义》、《智本论》系列丛书。在财经和投资领域颇具影响力,其文章和观点对企业主、企业高管、体制内人员、金融从业者、经济研究者、高净值人群及大城市中产的启发很大。
为美的、联想、腾讯、阿里巴巴、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汇丰银行等大型企业讲授宏观经济课程,包括《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财政与货币政策》、《中国及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走势与投资策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金融市场与资产配置策略》。
5、张乔木:“思想史万有引力”号主,《不正经思想史》作者,在我朋友圈隐藏了多年的高手。虽然部分观点存在分歧,但不妨碍友好深入交流。
6、老古:资深商业咨询师,国奥当今最能写的选手,文章广博且深刻,人称“古AI”。
7、曹铂钰:公众号“幸存指南”主理人,多年投资实践者。
他分享嘉宾还在邀请中,香港金融研学的初步行程如下图,实际行程会根据情况略有调整,名额有限,感兴趣的扫码加微信联系。


奥派经济学
最讲道理的经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