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年后深圳线下闭门分享会,深圳的朋友来线下面基一下吧。1.刘东岳(香港学思资本创始人,分享主题:家庭投资笔记);2.黄世亮(资深crypto投资人,主题:crypto基本安全知识);4.薛清和(智本社创始人社长,主题:2025年美债美股的投资逻辑);7.曹铂钰(“幸存指南”作者,数据科学家:主题:2025全球投资市场展望);8.刘诚(北京木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要义》作者,主题:可转债投资基本知识)。新年大优惠,买一赠一,参加深圳线下活动,可以获赠年度付费专栏“奥派价值投资笔记”。闭门分享计划开放名额20人左右,目前还剩几个名额,有意参加的读者朋友,可以加我微信:zhangshizhi666。另外对香港crypto研学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下下面的行程介绍。这是两个分开的活动,感兴趣的话扫码即可。经济学是我们识破政治谎言的唯一理性工具。对那些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实施的政策,我们要学会使用罗斯巴德教给我们的办法:从背后的经济利益链条,发掘真实的动机。美国这些年对TikTok、华为、DeepSeek的连环狙击,表面是“国家安全”,内核其实是“科技霸权保卫战”。中国AI、5G、算法的快速迭代,动了硅谷的奶酪——比如TikTok的推荐算法吊打Meta,华为5G设备性价比碾压诺基亚,DeepSeek这类专注AGI的团队可能触碰到未来底层技术的制高点。美国打压的逻辑,本质是用政治手段保护本国科技巨头,阻碍自由竞争,遏制中国技术标准向外输出(比如华为被排除出5G建设后,欧洲市场直接喂饱了爱立信)。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谁制定规则,谁收割利润”的零和博弈。压力集团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高科技企业面对竞争,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公平竞争,而是以国家安全之名,寻求权力的保护。这些企业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已经从服务消费者的精英,蜕变为权力的共犯,剥夺消费者选择权、收割消费者的裙带关系户。例如扎克伯格,他就是这场游戏里“最会借力打力的商人”。 2019-2020年,TikTok在欧美爆发式增长时,扎克伯格突然从“硅谷自由派”变身“数据安全吹哨人”,在国会听证会上公开指责TikTok“威胁美国价值观”,甚至暗示中国科技公司“不可信”。这种操作很微妙:Meta旗下的Instagram Reels被TikTok打得节节败退,而通过政治游说给对手套上“国安风险”的枷锁,比市场竞争更高效。有数据佐证:Meta近五年政治游说支出稳居科技公司前三,2020年针对“外国竞争对手”的游说突然激增,和TikTok被调查的时间线高度重合。扎克伯格不是孤例,这套“商战政变”的玩法早有传统。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崛起时,美国一边用“国家安全”逼东芝签《美日半导体协议》,一边扶持英特尔;如今面对中国科技公司,硅谷巨头们(从苹果到谷歌)嘴上喊着“开放创新”,暗地里没少通过K街(华盛顿游说集团)推动政策围堵。扎克伯格不过是把“打不过就找政府”的套路玩得更露骨罢了。这种“国家安全”大棒越来越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真正讽刺的是,Facebook当年把用户数据卖给剑桥分析公司时,没人提“国家安全”;但当一家中国公司做出更受欢迎的产品时,数据安全突然就成了“洪水猛兽”。技术竞争本该在实验室和市场上见真章,现在却变成拼谁的游说团队更能影响国会山——这或许才是全球化退潮时代最真实的荒诞剧。压力集团和深层政府主导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实行经济民族主义,最终会将世界推向危险的方向,对美国自身同样极其不利。首先,「碎片化生存」:全球经济裂变成「小院高墙」的部落。当美国带头用芯片法案、实体清单、碳关税筑墙,其他国家要么被迫选边站(如荷兰ASML对华光刻机出口受限),要么自建保护圈(如印度推「自力更生的印度」政策)。结果就是全球供应链从「成本优先」变成「政治正确优先」——你买巴西铁矿可能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它没站队中国。这种低效重组会让通胀长期化,最终所有消费者买单。中美AI研发一旦彻底脱钩,就像两套并行的操作系统:OpenAI的模型不用华为芯片,中国大模型进不了英伟达生态。但例如癌症治疗算法需要全球数据共享才能突破,政治割裂直接拖慢人类整体技术进步。马斯克星链和中国星网在近地轨道争频段,已经是太空版「抢凳子游戏」的预演。当SWIFT(国际结算系统)和美元储备变成「金融核弹」,当TikTok和特斯拉突然被定义为「特洛伊木马」,任何商业行为都可能被政治化解读。参考俄乌冲突中西方公司大撤退、俄资产被冻结,未来台海或南海一旦有风吹草动,跨国资本可能遭遇「战时级」切割,这会极大增加误判风险,将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自由贸易有利于交换双方福利增进。阻碍自由贸易,必将迎来反噬。长期看,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自身利益也会造成长久的损害,减损美国人民的长远福祉。美元霸权原本靠「SWIFT+石油+美军」三位一体,但当美国把冻结外汇储备、长臂管辖玩成常态(从阿尔斯通到华为),各国加速去美元化(中俄能源本币结算、印度用卢比买伊朗石油)。甚至沙特都开始对华石油人民币结算,这相当于亲手松动自己王座的基石。第二,保护主义养出「温室巨婴」,成为消灭资本的吸血鬼。靠补贴强留半导体产业(如台积电被迫赴美建厂),用《通胀削减法案》挖欧洲新能源墙角,短期保就业却长期扭曲市场。当英特尔拿着530亿美元补贴还造不出比台积电便宜的芯片,当通用电气离开中国供应链就亏本,这种「政策奶嘴」只会削弱企业真实竞争力——就像80年代美国保护汽车业,结果被日本车企用质量逆袭那样。硅谷的魔力在于汇聚全球顶尖大脑(马斯克是南非人,黄仁勋是中国台湾人),但STEM领域华人学者近年频繁被查(MIT陈刚案)、中国留学生签证受限,正在把人才推向加拿大、新加坡甚至中国。同时,当美国从「自由市场灯塔」变成「双标制裁狂魔」,其在全球的道德号召力加速瓦解——这也是金砖扩员远超预期的底层逻辑。由此看来,压力集团、扎克伯格们,其实给美国注入了一剂“慢性毒药”。表面看,Meta游说国会打击TikTok是「借刀杀人」的胜利,但深层代价是开创恶劣先例:今天可以用国安名义封杀中国App,明天欧盟就能以同样逻辑拆分GAFA(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当所有国家都学会用强制手段干预市场时,最大的输家其实是拥有全球业务的美国科技巨头自己。压力集团主导的保护主义政策,导致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使不利的生产条件得以利用,有利的生产条件被弃置一旁,扭曲了生产结构,造成了资本毁灭,减慢了科技进步的速度,令人类福祉受损。它消耗了大量本该用于创新的资源。2022年Meta游说支出超2000万美元,TikTok也砸190万美元反击——如果这些钱用来改进算法或开发元宇宙,或许人类离《头号玩家》的绿洲会更近一步。这套玩法像极了晚清闭关锁国:以为用高墙挡住洋货就能保住天朝地位,结果被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如今美国筑墙的对象从货物变成数据、人才、技术标准,但历史规律不变——任何试图用政治锁链锁死技术进步的行为,最终会被技术洪流冲垮堤坝。唯一的悬念是,在决堤之前,人类还要为这种傲慢支付多少代价。让我们永远记住经济学揭示的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政客和压力集团主导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消灭比较优势,毁灭资本,制造巨婴企业和铁锈带,减损所有人福利,并最终将世界拖入战争深渊。一切贸易保护主义,都是国内干预政策的结果,为了掩盖国内干预主义政策的失败。因为如果不实行对外贸易保护,国内干预政策就行不通。因此,国际上的自由贸易,要求在国内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人把这种压力集团主导权力结构,垄断经济利益命名为“垄断资本主义”。这是错误的。真正的资本主义不存在利益集团与权力的勾连,不存在权力对市场的干预,更不存在垄断。因此这种体制的名称,正如米塞斯正确的指出的那样,是“垄断干预主义,或者叫垄断国家主义”。民主制度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美国一边给汽车业发补贴“保护就业”,一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本质上是因为汽车产业工会在选举中的关键票仓地位。政客们宁可扭曲全球供应链,也不敢告诉选民:“咱家燃油车成本比中国贵40%,要么转型要么认输”。结果就是逼着老百姓用更高价买更差的商品,还顺带把欧盟拖下水(现在欧洲也在跟风调查中国电车),最后全球消费者一起为这场政治秀买单。这让我想起哈耶克当年的警告:“试图用政治权力取代市场竞争,就像试图用剪刀修正错误的钟表——你或许能让指针暂时停住,但时间洪流终会冲垮一切人为屏障。”现在的铁锈带工人可能感激关税保住了饭碗,但等到中国电动车用墨西哥/越南产能绕开壁垒时,这些保护主义止痛药只会让产业转型的阵痛来得更猛烈。然而市场总有其自驱力,在市场外生给定条件下,不断试图绕开管制,提升人类福祉。干预主义的政策就是给发动机里面掺沙子,令本来低成本的高效劳动分工和生产效率大打折扣。美国芯片法案豪掷527亿美元补贴建厂,结果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成本比台湾高4倍,还得从中国进口预制板房当宿舍——这不就是活生生的“越干预越扭曲”?反倒是被制裁的华为,2023年研发投入超1400亿人民币,比英特尔+高通总和还多。保护主义就像嗑止痛药上瘾,短期缓解疼痛,长期腐蚀机体。如果在一个自由贸易的世界里,这些投入本来应当被用于满足消费者其他更加迫切的需求,结果在贸易保护主义之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发明一遍轮子。美国农场主正偷偷买中国制造的农业无人机,因为同性能产品价格,中国产品只有美国同类产品的不到1/3。政客和压力集团在华盛顿高喊“脱钩”,市场却在田间地头诚实拥抱全球化。或许这才是经济学最朴素的真理:任何违背自由市场的干预主义,最终都会被现实用魔幻的方式打脸。本文通过喂料,除一些经济学专业术语和理论性的论述外,绝大部分均由deepseek生成。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谢宗林翻译的《人的行为》,限量超值附赠四大独家资源:
资源一:《人的行为》《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自由秩序原理》三本书的思维导图,原来售价99;
资源二:《人的行为》精读讲解的音频课程,原来售价199;
资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为》的书籍朗读,对应英文版里边每一章的小节,并把中英文对照文字放在了音频下方,可以边听英文边看文字。前两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这次同样买书免费附赠。
资源四:英文、谢译、夏译三个版本混排《人的行为》电子版,下单任意一本书籍或打赏文章,都可以获赠此电子版。
买一赠四,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