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对奥地利学派来说,是事实还是神话?

文摘   2025-01-31 23:41   山东  
按:我今年重点的研读方向是货币和投资,这个付费专栏是我的投研学习笔记,计划2025年更新50篇,每周一篇的进度,今天是第二篇,欢迎喜欢投资的朋友加入一起研究。
另外,年后深圳线下闭门分享会,深圳的朋友来线下面基一下吧。
时间:2.9(正月十二,周日)下午
题:2025投资趋势分析
到场嘉宾:
1.刘东岳(香港学思资本创始人,分享主题:家庭投资笔记);
2.黄世亮(资深crypto投资人,主题:crypto基本安全知识);
3.深房理(资深房产投资人);
4.薛清和(智本社创始人社长,主题:2025年美债美股的投资逻辑);
5.张乔木(“思想史万有引力”作者);
6.老古(资深商业咨询师);
7.曹铂钰(“幸存指南”作者,数据科学家:主题:2025全球投资市场展望);
8.刘诚(北京木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要义》作者,主题:可转债投资基本知识)。
新年大优惠,买一赠一,参加深圳线下活动,可以获赠年度付费专栏“奥派价值投资笔记”。
闭门分享计划开放名额20人左右,目前还剩几个名额,有意参加的读者朋友,可以加我微信:zhangshizhi666

价值投资对奥地利学派来说
是事实还是神话?
文 | 张是之
今天分享两篇关于价值投资和奥地利学派之间的两篇论文,一篇认为价值投资和奥地利学派之间是矛盾的,而另一篇则对此做了反驳。两篇文章都发表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季刊》上,一篇是发表在2017年春季刊,另一篇针锋相对的反驳则是发表在同年的夏季刊上。
本文6000字,先介绍下两篇文章的核心观点,然后介绍下对个人投资实践的启发。

一、对奥派和价值投资的怀疑


1、价值投资


第一篇文章是由David J. Rapp、Michael Olbrich和Christoph Venitz撰写,题目是《价值投资与奥地利经济学的兼容性——事实还是神话?》(Value Investing’s Compatibility with Austrian Economics—Truth or Myth?》)。
这篇文章的起因是,价值投资这个概念最近几年备受关注,特别是巴菲特等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中的突出表现。部分奥地利学派学者认为,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与奥地利经济学是兼容的,尤其在价值与价格的区分、对新古典金融理论的批判等方面有显著交集。
但是,David J. Rapp、Michael Olbrich和Christoph Venitz,这三位作者有不同看法,他们在论文中系统论证了这一观点的局限性,指出两者的兼容性仅是表象,本质上是不可调和的“神话”。
价值投资的概念,由本杰明·格雷厄姆创立,其核心逻辑围绕“内在价值”展开。投资者通过计算资产的“内在价值”(如现金流折现、资产价格评估),并与市场价格对比,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反之则卖出。
格雷厄姆还提出了“安全边际”概念,要求预留20%-50%的缓冲以应对估值误差或意外风险,并借“市场先生”寓言强调市场情绪的波动性,认为投资者应利用非理性价格波动获利。

2、市场先生(Mr. Market)


这里所谓的“市场先生”,是价值投资领域中一个概念,也是由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提出的。他用这个形象化的概念,用来说明市场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市场先生”被描绘成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他每天都会出现在投资者的门前,提供一个价格,让投资者选择以这个价格买入或卖出资产。他的情绪波动很大,有时非常乐观,有时又非常悲观。当“市场先生”感到乐观时,他会提供一个高于资产内在价值的价格;当“市场先生”感到悲观时,他会提供一个低于资产内在价值的价格。
“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导致他提供的价格与资产的内在价值经常不一致。这种波动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在“市场先生”情绪低落时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并在“市场先生”情绪高涨时以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卖出资产。
价值投资者应该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而不是被其情绪所左右。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专注于资产的内在价值,而不是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影响。尽管“市场先生”的情绪会导致短期的价格波动,但长期来看,资产的价格会回归其内在价值。因此,价值投资者相信,只要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最终会获得良好的回报。

3、价值投资与奥地利学派的分歧


奥地利学派学者曾将这种策略与奥地利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相联系,认为两者均承认市场价格可能偏离真实价值,且都批判新古典金融理论的均衡假设与过度数学化倾向。但是,这篇论文的作者指出,现有文献的结论建立在对共同点的片面分析之上,忽视了两者的根本分歧。

奥派经济学
最讲道理的经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