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药就是嘴硬的差生
文摘
2025-01-23 00:05
山东
熊师傅能不能写篇文章?好好讲讲最近医保集采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各位,咱们不宽裕,各位苦一点,多吃点国产集采药,如果需要吃更好的药,那自己多掏一点,你们看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因为前几年其实都是这么执行的。我们是全世界最好的人民,怎么会不体谅呢。就跟找对象似的,明明姑娘相上一个一米八白白的大学生,你非指着一米四的矬胖子说“关了灯都一样”,不许提大学生了。
为什么过去允许老百姓自费多掏一点吃进口药,现在不许了呢?简单说,就是如果怕你吃进口药,你身边的穷邻居会不忿,所以就干脆一刀切,把所有的进口药赶出公立医院,你要开进口药,就得去国际诊所、私立医院了。于是过去你挣一万,咬咬牙敢吃进口药,现在挣三万的,才有这个实力了。
有时候,有钱还未必是好事呢。那你赚钱干啥?把钱给我多好。我有抑郁障碍,吃度洛西汀,有一年我去医院,发现药换了,都要用一种黄色的小胶囊,去替代过去常吃的大白片。吃了一阵人就不太好,懒懒的没有精神,去医院复诊,医生让我查查血药浓度。一查才知道,度洛西汀在我血液中的浓度非常低,根本到不了起作用的程度。
医生赶紧给我换回大白片:“现在都要求我们先开集采药,白片是进口的(品牌是进口的,其实生产地还是国内),贵一点,没问题吧。”
换回来进口药之后一个月,再去查血药浓度,是集采药的三倍,虽然仍然偏低,但有效果了。
分子式一样的药物能差很多很多,工艺上的区别,可能会让药物的达峰时间、作用时间有巨大的差异,具体作用到我们身上,就是药可能留不住,药可能不太行。当然,你可以怪我长歪了,我长了一个很反动的身体,只对进口药有用,不爱国。但你要还好意思强调集采药的效果跟进口药一样好,我真的不服。但不是我有偏见,觉得集采药是差生,而是集采药就是差生。
有朋友提到安东尼奥尼导演1972年的纪录片《中国》,接待方专门安排了安导去拍摄针刺麻醉剖腹产。经济长期停滞,生活紧张麻木的时代,怎么对外国人展示优越性呢?早些年当兵的都要练硬气功给外宾表演,现在全取消了;印度人一个连都挂在一辆摩托车上,让外国人惊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上面专门有人体特异功能办公室,大兴安岭的山火是气功大师帮着灭的,你说你服不服吧。别人累死累活发明出来的东西,我们咔嚓就摸透了,效果一样好,也许还更好,你说是不是很厉害?沉浸在优越性叙事里,拼命维护自己,不允许承认落后的时候,实事求是就没有了。下面的顺序没什么排名,就按照聊天约到的先后顺序简单介绍一下:1、刘东岳:香港学思资本创始人,持有香港证券咨询(4号)和资产管理(9号)牌照。曾就职于四大行,香港家族基金,香港中资券商等机构,从事投资研究多年;熟悉香港和国际金融市场,著有《家庭投资笔记》,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数学系。2、闪电黄世亮:资深投资人,crypto圈子老人,这次专门邀请他来讲解crypto的基本安全常识和操作问题。3、深房理:资深房产投资人,也是资深奥派同道,理论实战功力俱佳。人在深圳的话一定会参加,不过家里老人最近病了,暂时不确定回深圳的时间。4、薛清和:智本社创始人、社长,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先后供职于银行、智库,于2019年在深圳创立智本社,并担任第一任社长,专职从事宏观经济、宏观政策、金融市场研究和经济学教育。已出版专业书籍《智本社经济学讲义》、《智本论》系列丛书。在财经和投资领域颇具影响力,其文章和观点对企业主、企业高管、体制内人员、金融从业者、经济研究者、高净值人群及大城市中产的启发很大。为美的、联想、腾讯、阿里巴巴、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汇丰银行等大型企业讲授宏观经济课程,包括《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财政与货币政策》、《中国及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走势与投资策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金融市场与资产配置策略》。5、张乔木:“思想史万有引力”号主,《不正经思想史》作者,在我朋友圈隐藏了多年的高手。虽然部分观点存在分歧,但不妨碍友好深入交流。6、老古:资深商业咨询师,国奥当今最能写的选手,文章广博且深刻,人称“古AI”。
7、曹铂钰:公众号“幸存指南”主理人,多年投资实践者。
其他分享嘉宾还在邀请中,香港金融研学的初步行程如下图,实际行程会根据情况略有调整,名额有限,感兴趣的扫码加微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