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向子明:2025年底,恩施市这个产业力争突破100亿!

民生   2024-10-24 21:27   湖北  


楚天有好茶

恩施“蒸”的好

恩施玉露,创制于清康乾年间,以其独树一帜的蒸汽杀青工艺,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汤色碧绿,鲜香味甘,是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唯一蒸青针形绿茶,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其传统制作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恩施玉露历经东湖茶叙国事活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外交部蓝厅推介等多次重大活动的洗礼,已成为“楚天好茶”的一张靓丽名片!

恩施玉露有何独特的历史文化?将如何走向全球?恩施市如何多年如一日持续发力推进产业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恩施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子明。

向子明在接受专访中,捧出一杯“恩施玉露”,迎接天下客人。



1


记者:恩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中国最古老的蒸青制茶技艺一直在巴山峡川间代代相传,诞生了蒸青名茶的代表之作——恩施玉露。请问恩施市将采取何种措施进一步擦亮“恩施玉露”金字招牌,提升品牌价值?

向子明:恩施玉露有340余年发展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恩施“三大名片”之一,曾被作为2018年国事活动用茶,当前,“恩施玉露”已入选全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入围2024中国茶品牌(区域公用品牌)TOP50,品牌价值达38.66亿元。

近年来,恩施市致力于把茶业作为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支柱产业、样板产业来打造,以“恩施玉露”为代表的恩施茶叶已成为致富茶、希望茶。如何进一步擦亮“恩施玉露”金字招牌,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是我们必须深度思考和深入践行的课题。我们将围绕品种品质品牌,不断深研“三品”文章,持续加大“三品”投入,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一是优化品种。坚持从源头抓产业,开展优质品种选育,大力推广玉露系列、中茶108等优良茶树品种,持续推进低质低效茶园标准化改造,加快推动百年老茶树、连片“六蔸茶”和密植速生茶等原料基地建设,确保每一棵茶树都达得到恩施玉露的适制要求。

二是提升品质。完善恩施玉露标准化生产体系,在现有13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1.5万亩有机食品原料基地的基础上,引导市场主体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同时,着力培育农机、农艺专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完善茶叶品质检验检测标准,严格落实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生产、销售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片恩施玉露成品茶都经得起质量检验。

三是擦亮品牌。构建“恩施玉露+”产业生态,推动以恩施玉露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开展恩施玉露进酒店、进企业、进景点、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六进”活动,深化“游恩施,品玉露”文旅主题。依托硒博会、茶博会及国内外重点农业合作展(博)览会,持续扩大恩施玉露海内外影响力。加强恩施玉露原产地保护,规范品牌授权使用,从严整顿茶叶市场,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市场乱象,确保每一份恩施玉露产品都对得住消费者信任。

2


记者: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三茶”大文章。恩施市率先作为,于2022年获得了全国首批“‘三茶统筹’先行县域”。目前,恩施市在“三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何打算?

向子明:恩施市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统筹抓好“文化产业科技”三篇文章,以文化赋魂、产业提能、科技增效,助力茶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文化赋魂,即从纵横两条线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茶文化,营造醇厚浓郁、独具魅力的茶文化氛围。纵向上,聚焦恩施茶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以恩施玉露“两大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业文化遗产)为核心,制定了《恩施玉露保护与发展规划》,鼓励引导恩施茶历史研究,相继出版《中国茶树起源研究》《恩施玉露》《碧叶清溪》等恩施茶文化研究著作。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横向上,聚焦恩施茶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推动恩施茶文化与恩施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依托恩施大峡谷、土家女儿城等景区,借助恩施女儿会、茶艺师大赛等大型活动,发挥恩施玉露传承馆、博物馆茶文化传承作用,让恩施茶文化走入群众生活、贴近游客身边,不断扩大恩施茶文化影响力,让恩施茶文化沁润万家。


产业提能,即构建“企业+基地+茶农+市场”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坚持“强龙头、育中坚”,重点培育了蓝焙、立早、润邦、花枝山等一批年销售额过5000万元的市场主体,“规上”茶叶企业34家,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市场主体565家。重点打造“恩施硒茶”、“恩施玉露”标准化生产示范核心基地5万亩,全市适制恩施玉露茶叶基地超25万亩,茶树良种化率达90.2%。在重点产茶乡镇布局玉露产业园、硒茶产业园、三茶融合产业园等茶叶加工园区5个,推广“市场主体+农户”利益链接模式,依托产销订单、茶园代管、资产入股等形式,把农户链接到产业链条上,全市茶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72亿元,投产茶园亩均产值突破8800元,实际从业人员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科技增效,即加大“种、管、制、销”全端科技投入,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联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启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重点开展适制恩施玉露的系列地方品种选育,收录优质种源100余份,建成恩施玉露专用品种繁育基地和“玉露1号”母本园500余亩。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管的茶园管理技术,推进茶叶生产全域绿色化和生态低碳茶园建设,认证有机食品原料基地1.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达13万亩。鼓励茶企加大技改投入,建成连续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30余条,完成茶企数字化建设3家,建立完善茶叶质量检测体系、恩施玉露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依托各级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资源优势,组建“恩施玉露研究院”,力促科研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化。


下一步,恩施市将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同时同向发力,深耕茶文化、壮大茶产业、发展茶科技。


打造中国“蒸青名茶之都”。充分彰显恩施茶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魅力,倾力推进恩施玉露发源地地标建设,以传承千年蒸青制茶工艺为魂,以誉满全球蒸青针形茶代表之作“恩施玉露”为芯,整合全市70余家蒸青茶加工企业,结合抹茶原料、新茶饮原料的旺盛市场需求,走特色化、差异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奋力将恩施市打造成“中国蒸青茶之都”。


打造全域“放心茶基地”。培植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分散管理茶园施行统防统管,支持茶叶企业开展有机绿色认证,打造生态低碳茶叶基地,全力推进茶叶基地全域绿色化。推广恩施玉露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严格“双标”授权监管,消除茶叶质量安全隐患,让恩施茶成为“安全茶、健康茶”代名词。立足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资源禀赋,以茶叶为载体打造全国硒茶交易集散中心,力争2030年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


打造全程“数字化产业”。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健全品种选育数字标准化体系,借助各级科研院校优势,实现品种选育、茶叶基地建管标准化、机械化操作及“茶园到茶杯”全程数字化管理。支持茶叶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大力研发饼干、蛋糕、新茶饮以及牙膏、茶面膜等产品。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恩施玉露发源地传承馆和恩施玉露博物馆电子展馆,充分展示“三茶”魅力。


3


记者:州委、州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积极推动“名优茶出省、大宗茶出海”。对此,恩施市作了哪些准备,下步又如何把这项工作落实落地?

向子明:恩施市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名优茶出省、大宗茶出海”工作部署,务求该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一是全力开拓销售市场,稳定以武汉为主的省内市场,支持名优茶生产销售主体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兰州等省会城市建设区域销售中心、专卖店或发展经销商,目前已引导20余家茶叶企业在外建店或发展经销商1100余家。同时,持续优化提升恩施产地市场管理水平和交易能力,武陵山茶叶交易中心年交易量达到4万吨,交易额突破20亿元。


二是支持开发出口茶叶产品,金苔香、芭山、达盛昌等茶企以出口中档红绿茶和精制大宗绿茶为主,其产品销往非洲、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


下一步,恩施市将着力围绕“四个一”发力,全力推动“名优茶出省、大宗茶出海”。


做好一个规划。结合全市茶树品种、种植面积以及种植区域进行优化布局,明确适合名优茶、大宗茶种植区域和乡镇,引导鼓励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实行茶叶差异化发展,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培育1家龙头出口企业、1家大型宗茶加工企业。重点支持金苔香、芭山、达盛昌等茶企开发出口茶叶产品,培育1家拥有自主出口权的茶叶企业,力争年出口额稳定在1000万美元以上。同时,全力做好招商引资企业要素保障和落地服务工作,力争已招引的亿元以上大宗茶加工企业2025年正式投产。


出台一批政策。梳理完善并修订当前茶叶产业激励政策,在大宗茶进驻非洲、东南亚等设立窗口以及自营出口权税收返还上予以政策支持,在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上优先考虑,鼓励茶叶出口企业和大宗茶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真正让“绿叶”变“金叶”。



END






源: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何冶)

辑|廖时雨
审核|杨 阶
签发|邹 瑜
运维|恩施日报社

恩施发布
热爱恩施,发展恩施,维护恩施,分享恩施。这里是中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