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丨小身材大能量——汽机检修分场管阀班陈斌

文摘   2024-12-17 17:45   北京  

在检修现场那片热火朝天的 “战场” 上,有一个不高大的身影,显得格外坚实,他就是汽机检修分场管阀班工作组长陈斌。回溯至1995年,当他初次踏入电厂的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就此他与这片土地缔结了深深的情缘。

陈斌,个子不高且身形瘦瘦,那副眼镜下的目光总是透着专注与坚定。初入电厂时,他就像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扎根于汽机检修这片肥沃的土壤。彼时的他,虽略显青涩,但眼中燃烧的热情,面对复杂而庞大的汽机管阀系统,他未曾有过丝毫畏惧,而是怀揣着一颗学徒般纯粹的心,虚心学习、求知若渴,在管道纵横交错的汽机房内来回穿梭,了解设备位置,熟悉介质走向,牢记系统原理,全面提升自身检修技能。

在日常工作中,陈斌就如同一位精心呵护孩子的家长,悉心照料着每一个阀门和每一段管道。他弯下腰,凑近阀门,透过眼镜仔细观察其表面的每一处纹理,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异常。即便是阀门上最细微的沙眼或者管道上那若有若无的腐蚀迹象,都逃不过他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他深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都可能在电厂运行的关键时刻酿成大祸,因此,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设备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第一时间进行问题处置。

在检修阀门的过程中,陈斌的专注和专业达到了极致。他小心谨慎地拆卸着阀门,每一个零件在他手中都像是珍贵的文物,被轻轻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他仔细检查每个零件的磨损情况,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迅速判断出问题所在。对于那些受损的零件,他不是简单地更换,而是反复琢磨能否修复,为企业尽最大努力减少成本支出。

日常设备维护中他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机组大小修期间他更像一位渴望胜利的战士。

在今年上半年7号机小修期间,低背压扩容器出现了漏点。因漏点隐藏在狭小的空间内,对检修人员来说堪称是艰难的挑战。在大家手足无措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要求进行尝试一下。在那狭小逼仄的空间内,每一个动作都受到限制,每一次呼吸都似乎变得困难,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他头戴电灯,手拿工具,缓慢爬进去,一根管子一根管子地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这个低背压扩容器。经过漫长而艰辛地排查,他终于成功找到了漏点,为后续的修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已经结束的5号机组小修中,有近百个阀门等待调试,这是一项艰巨且耗时的任务。每一个阀门都像是一个关卡,关乎着机组的稳定运行。陈斌深知责任重大,他以一贯的认真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穿梭于各个阀门之间,仔细检查阀门的开合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夜晚,当繁星满天,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那加班的灯光下,是他忙碌的身影。在他和班组职工共同努力下,检修阀门全部进行了调试且试验合格,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多年的检修岁月,在陈斌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对工作的热情从未减退。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检修工,更是一位乐于分享的良师益友。年轻的职工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专注、什么是对工作的热爱。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在现场耐心地讲解检修技巧,从阀门的结构原理到故障诊断方法,从管道的维护要点到检修安全注意事项,每一个细节都详细阐述。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检修人员茁壮成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他用二十多年的默默耕耘,诠释了务实肯干的真谛。陈斌的身上折射着邹电人“与最好同行”的时代光芒,像水手、似海风,推动着邹电巨轮扬帆远航。

@竞和新媒体团队

本期供稿 | 党建部 汽机检修分场

本期编辑 | 孙培瑞

2024年第166期

华电邹县
为您讲述邹电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