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邹县电厂新建供氢系统正式完成与八号机组的接口工作,标志着该厂为期120余天的制氢改供氢项目顺利竣工,也标志着这座历经了27年风雨的制氢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自2024年8月份以来,邹县电厂党委严格落实上级公司关于取消厂内氢站的有关要求,稳步推进供氢系统改造工作,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部,强化现场安全管控,严格质量验收把关,超前做好运行交接,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各项改造任务,有效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战战兢兢,做实做细施工安全措施
清晨7点,大部分人还未上班,化水检修分场监护人已经在现场为施工单位召开晨会,一项一项认真交代着一级动火作业必须落实的6项措施。
自项目开工以来,由于安全风险高且工期紧张,化水检修分场组织成立专项监护小组,并要求监护人提前到达现场逐项落实安全措施,深入排查各类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各类违章行为,以“战战兢兢”的责任意识抓紧抓牢现场施工安全管控。
在土建施工中,需要开挖近3米深的沟槽,图纸上标注的地下氢气管线是否就在那里呢?为确保地下氢气管线的安全,监护人员果断决定,必须先进行人工开挖,直至找到氢气管线并做好防护措施后,才能使用机械开挖。整整一天时间,他们一刻都不放松,直到四根氢气管线、一根压缩空气管和一根除盐水补水管全部确认无误,才要求施工人员开展下一步工作。
钢结构氢棚施工的动火作业是在氢站30米范围内开展,属于一级动火作业,焊接安全的把控至关重要,监护人员更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师傅,先停一下,在焊接的这个位置下面放上接火盆,周边围上防火布,防止焊花飞溅。”动火期间,监护人员目不转睛,随时对动火点进行不间断测氢并检查验证,把各项防护措施做实做细,保证焊接工作可控在控。
锱铢必较,严格把控施工工艺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化水检修分场牢固树立精品检修理念,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验收把关,不放过任何一处不良工艺焊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每天晨会结束后,现场监护人员便到施工现场仔细检查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期间,发现氢气一、二级汇流排的不锈钢管道的材质达不到312不锈钢的国标要求时,要求施工方停止作业,进行全面更换。当检查到部分焊口不饱满时,监护人员仔细做好位置标记,要求焊工进行全面整改。监护人员还对现场的排风扇等施工器具的防爆等级进行细致排查,对不合格的工器具立即清除出场。
正是这种较真的劲,才保证了现场各项进度有序开展,从开工到投产,未发生一件工艺质量事件,所有系统设备一次性投运成功,且运行参数稳定。
超前准备,保障系统切换无缝衔接
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设备运行规程的修订又成了一道急需解决的问题。供氢站与原有制氢站的设备参数和运行方式截然不同,操作规程也千差万别,需要重新编写。化水运行分场提前准备,组织分场技术专工、供氢组人员成立编写团队,全面开始规程编写工作。
规程编写期间,编写团队一起在现场查系统、与设备厂家人员深入交流,对供氢站所有设备的布置、管道的走向、运行参数、工作原理等有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为做好初稿的进一步完善,技术专工齐晓飞又前往兄弟单位实地收资学习,借鉴他们在设备调试、后续运维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在与专业人员经过反复讨论、历经十余次修改后最终定稿,这份兼具技术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指南,为今后的设备运行维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规程下发后,化水运行分场趁热打铁,立即开展供氢站设备运行专项培训,组织岗位人员现场开展实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要领,保障机组供氢稳定。
从制氢站到供氢站的角色转变,变的是安全风险的不断降低,不变的是邹电人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执着信念。在变与不变间,守正创新的邹电人正秉承“与最好同行”的企业精神,加紧推动着设备升级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向着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企业的远景目标奋勇前行。
@竞和新媒体团队
本期供稿 | 化水运行、化水检修分场
本期编辑 | 孙培瑞
202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