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眼
●药盒上的有效期,能不能先让人看清?
●APP年度报告出炉,现实生活比数据更撩人
●路边杂草要限高10厘米,这才是形式主义“杂草”
●“不占体育课”本该是硬规矩
●生育友好,从少些雷人雷语开始
药盒上的有效期
能不能先让人看清?
“数字又小又浅,根本看不清。”近日,一则“把药品有效期改成黑色字体”的建议引发广大网友共鸣。小小药品包装,招致众多吐槽,并非吹毛求疵。字体是否清晰,字号是否适中,不仅影响阅读体验,更与用药安全相关。其实不独有效期“朦胧”、保质期“难找”,一段时间以来,药品包装与说明也饱受诟病。内容越来越多,术语越来越专,字号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出现了“一粒米盖住4个字”的“微雕印刷术”。对于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来说,想要都弄明白真是太难了。
微评
我国《药品管理法》早有明确要求,“药品包装应当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中的文字应当清晰,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作为提供药品重要信息的主要途径,说明书必须遵循一定之规。
对于暴露出的痛点,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回应、跟进。如陆续公布几批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名单,推动“大字版”“简化版”说明书与患者见面,覆盖范围超全国一半省份。从后续反馈看,有的改版仍在调试,有的已被认可,但不管怎样,改变正在发生。
相关方面多去医院看看,到药店走访走访,聆听患者的真实需求,一定能有所收获。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个捕捉用户需求、改善提升产品的良好契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患者更顺心,是一个社会该有的温情。如今,大众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必然伴随寻医问药需求的增长。不妨从“黑体字保质期”开始,让药品包装更实用、更好用,努力一小步,方便一大步。
(北京日报客户端)
APP年度报告出炉
现实生活比数据更撩人
12月23日,某音乐APP宣布推出2024年度听歌报告,吸引广大网友参与讨论,同一时间,购物、出行等网络平台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年度报告。一时,各大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年度报告,引发热烈关注。
微评
近年来,每到年末,各大APP纷纷推出年度报告,仿佛一场盛大的数字盛宴,让用户们乐此不疲地回顾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从社交软件的聊天记录,到音乐平台的听歌时长,再到购物平台的消费记录,数据仿佛成了我们生活的缩影,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我们在沉浸于数据带来的满足感时,我们是否意识到,生活远比这些数据更加丰富多彩、撩人心弦?
APP年度报告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数字记录方式。它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将用户的行为轨迹、兴趣爱好、情感波动等数据化、可视化,从而帮助我们直观地感知过去一年的变化与成长。然而,当我们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些数据上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数据至上”的误区。我们开始用数据来定义自己,以此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但这些数据真的能反映这一年来我们的真实写照吗?
年度报告更像是一场大型的营销活动,吸引人们不断去跟风,而生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它包含了情感、体验、成长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往往难以用数据来量化。但我们也要辩证看待,年度报告的内容也是每个人的“私人订制”,通过对我们爱好、兴趣甚至是生活习惯的反映,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去寻找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能够帮助我们在新的一年做出一些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红辣椒评论微信公众号)
路边杂草要限高10厘米
这才是形式主义“杂草”
近日,国家监察委员会公开通报了32起案例,其中提到,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要求主干道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组织群众搞“人草大战”。国家监委派员暗访、现场督办,严肃处理信阳市副市长、息县县委书记等9人,并在全国公开通报。
微评
“路边杂草限高10厘米”,该案例8月底就曾在全国通报过,现在再次作为典型被提及,盖因此案例突破常识、过于荒诞所致。在这场“人草大战”中,这一看似精细的要求实则让人哭笑不得:群众实在不明白啊,这样的整治标准究竟是为了改善环境,还是为了满足某种形式上的美观?若整治工作沦为一场对野树杂草的“征服战”,那这样的面子工程是做给谁看的?
毋庸讳言,现实中的形式主义如同一株株顽固的杂草,深植于某些干部的工作作风之中。他们追求的是表面的光鲜与整洁,却忽视百姓的真实需求与感受。殊不知,如此反复割草在实际操作中难度极大,一方面增加了人力物力的负担,另一方面,基于杂草的生长速度,往往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群众的怨念会如杂草般生长。
比铲除路边杂草更重要的,是要剪除形式主义的杂草。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绝,根源在于一些官员政绩观中的杂念作祟。要剪除形式主义的杂草,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不是靠表面的整洁和统一来堆砌,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赢得。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此外,还要加强监督问责力度。对于那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部,要敢于亮剑、敢于问责,让作风浮夸、走过场、不重实效的干部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也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监督和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形式主义的良好氛围。
(钱江晚报)
“不占体育课”
本该是硬规矩
“体育课被占,校长和老师吵了起来!”在贵州黔西南一所山村小学,有一条规矩:课间必须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校长还颁布了防止挪课制度,倘若体育课被占,学生可以举报。打篮球、跳竹竿舞、转呼啦圈……于体育活动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改变的不只是孩子们,也触动了很多家长。
微评
在很多人的校园记忆里,长期被视为“副科”的体育课,地位确实尴尬,俨然就是主科的“递补课时”。尽管如今,整个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从国家到地方也出台了“每天一节体育课”等多项纠偏政策,但相对而言,体育课还是会时而面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困境。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何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勤于运动、乐于锻炼,不仅于身体发育大有裨益,还能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在跑跑跳跳中涵养耐力,在比拼对抗中体味胜败,在团结协作中结交朋友,正如那位立下“不占体育课”规矩的山村小学校长所言,体育教会孩子面对挫折,这一关过了,“未来的学习路、人生路上,再难的关也能过。”
当然,守护体育课,不能仅靠一两位校长,大家都得“动起来”。一方面,政策还需继续发力,通过合理优化评价体系,让“健康第一”“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等理念融入到校园;另一方面,家长也当给予体育活动更多空间与支持。必须明白,那些“疯玩”不是虚度光阴,不会耽误正事,它本身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因子。
(北京日报客户端)
生育友好
从少些雷人雷语开始
最近,有两则新闻,看似不相关,却有着相似的底色。一是上海试点推出“生育友好岗”,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工作方式灵活、工作环境友好的岗位,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二是多地中小学将课间延长5分钟,鼓励更多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生育友好岗”瞄准的是职育平衡问题,课间延时关注的是教育减负问题,客观上都构成生育友好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两项“微创新”,都凸显对“人”的关怀。
微评
生育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对一个国家而言,保持适度生育水平,至关重要,生育、养育、教育环环相扣……这样的社会共识在不断增进,相关的顶层设计也在陆续出炉、完善。大家常说,生育是家事,也是国事。前者在于个体的自主选择,后者指向国计民生的宏大叙事。
宏观政策要做的,就是在关键处用力,发挥好纽带、润滑作用,促成两者同向而行、共容共振。就此而言,除了考虑社会进程、宏观形势,还需要对当下的育龄群体有客观理性的认识。时代在前行,观念在变化。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和自我价值实现,对优生优育的要求也更高了,生育决策考量的因素也更多了。
孩子谁来带?住房怎么办?上学要不要卷?生育黄金期、养育责任期,也往往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期、上升期,育儿责任与自我实现如何平衡兼顾?种种压力负担,有物质层面的,有精神层面的。打造生育友好的环境,就要瞄准这些“痛点”,积极应对、多向发力,推动形成责任共担的家庭支持系统、成本共担的社会支持系统。
生育决策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就生育谈生育。尽管当前支持和鼓励生育已成为政策主流,但现实中一些与之相悖的做法仍然存在。比如,有的企业口头上支持生育,但在实际考核、晋升等方面设卡设限,类似的隐形歧视、变相打压并不鲜见。真正的友好在于包容,既有鲜明的政策意图,也尊重多样化的选择。如此,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许向竞子(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