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是传统中药文化的浓缩精华,相对中药汤剂来说,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同时体积小,便于携带、贮存,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
什么是中成药?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
中成药的形态与西药类似,包括片剂、胶囊、针剂、凝胶等,也有中医药传统的剂型,如丸剂、滴丸等。可以关注药品包装盒上的批准文号,如国药准字Z20140045,该批准文号中含有字母“Z”,表示这种药是中成药。
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
针对发热症状,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疏风胶囊(片、颗粒)等。
针对咽干咽痛症状,宜服用具有宣肺泄热,化湿解表,利咽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六神丸、清咽滴丸、小柴胡颗粒等。
针对外感暑湿引起的恶心、吐泻、发热症状,宜服用具有解暑祛湿功效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无酒精)等。
针对鼻塞流涕症状,宜服用具有解表通窍功效的中成药,如鼻窦炎口服液、散风通窍滴丸等。
家庭使用中成药时
要注意什么?
中成药需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辨病或辨证辨病结合用药。建议在咨询医生或药师后使用,避免功能相同或成分重复的中成药联合使用,避免配伍不当。
中成药品种繁多,剂型复杂,在用法用量方面也有所不同。患者在用药前一定先看清医嘱和药品说明书,避免药物错用而加重病情。
如果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如皮肤过敏、恶心、呕吐等现象,应及时停药,并反馈给医生或药师,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使用该药。
哪些中成药
可以使用医保报销?
参保人员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符合医保药品目录的相关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按照规定予以支付。
随着医保目录的持续优化,中成药的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在2024年的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中,有91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中成药11个。本次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其中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892种。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报销类别中的甲类和乙类
是什么意思?
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分为甲、乙两类。
“甲类药品”是指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之后按规定比例报销。
“乙类药品”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需要个人自付一定比例,剩下的部分纳入报销范围,再按规定比例报销。
哪里能查到
医保药品的具体信息?
医保药品目录药品信息可以通过国家医保局官网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查询。
例如,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查询,可使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查询功能,输入具体药品名称,点击搜索,即可了解该药品是否在医保目录范围内、所属药品分类以及具体报销类别等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