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以来,总站以提升边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导向,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平安边境模范”“群防群治亮点品牌”等“三项创建”活动,呈现出“创枫”达标推进有力、特色品牌打造有效、联创共建格局初显的良好态势,在云岭大地八千里边关绘就了一道崭新“枫”景线。即日起,“云岭雄关”微信公众号开设“三项创建”专栏,集中展现各单位在“三项创建”活动中的工作成效,积极营造总站各级在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助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脚踏两江,一眼望三国”二甫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半坡乡,与越南隔江相望。这里有烟波浩渺的云海奇观,有令人陶醉的热带雨林景观,这里更有着亦刚亦柔的巾帼卫士——“秋海棠女子戍边队”。
在二甫村委会,由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半坡边境派出所驻村民警带头组建的女子戍边队由派出所民警辅警、村委会妇联主席、乡村医生和群众志愿者组成,主要负责辖区边境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普法宣传等工作。
她们是淳朴民风的传承者
“邻里之间、村民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理解,有难要帮。”10月31日傍晚时分,半坡边境派出所民警董浩和女子戍边队队员在每周一次的“警民夜谈会”上,与驻村民警分享“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渟朴民风”的传承故事。
“姐妹们胆大心细,在邻里矛盾、家庭调解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我们一直在动员村里女性同胞加入到护村队伍中来。”二甫村村委会妇联主席陈夫梭带头干起了这项工作。
“阿妹,快来家里坐,这几个月我每月都卖出好几个鼓凳。”赵姐是拉祜族,丈夫长期在外务工,她独自一人耕种田地、照顾老人、抚养孩子,没有其他经济收入。陈夫梭知道后,主动请求点对点帮扶,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前往赵姐家帮忙,手把手教赵姐编织哈尼族特色鼓凳,让其足不出户也有收入进账,短短半年时间,赵姐家的生活明显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
她们是点亮村寨的平安灯
从村委会到二甫云海景区,山路盘旋崎岖,十分难行。11月3日,戍边队全体队员身着作训服,在董浩的带领下,对中越边境18号界碑例行边境巡逻。“大家一定要小心,踩着我的脚印走,以防滑倒。”董浩边走边提醒队员。
“我们边境的风景这么美,平时忙着种地,都没好好欣赏一下风景。”队员张春英开心地说。女子戍边队队员里有村干部,也有群众,有从外面嫁进村的,也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汇聚成一支特别的“戍边力量”,每次巡逻,她们都会向村民们宣传边境管控相关法规,让守土固边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自从她们巡逻以来,我们感觉安心多了。非常感谢她们,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想法。”说起这些默默付出的女戍边队员,村党总支书记白才发竖起了大拇指。
她们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件件群众期盼的事,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大事。”陈夫梭说。“秋海棠女子戍边队”自组建以来,试点推出“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回访走在复发前”的闭环管理工作思路,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
6月初,村民白某借着醉酒把王某的牛耕机损坏,为的是出多年前分地纠纷之气,导致两家矛盾升级。了解情况后,董浩和两名女戍边队队员分头走访两家展开调解,讲事由说道理,又将两家人约在一起当面调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化解了多年的矛盾。
邻里矛盾、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矛盾……不同的矛盾,不同的处理方式,戍边队结合少数民族群众特性,针对性地采取“讲故事、述情感、聊过往"等调解方式,同时借助女性温柔与耐心的特点,引导矛盾双方当事人正确宣泄情绪,合理合法表达个人诉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的心理创伤和矛盾升级。
她们是留守儿童的守护者
没有任何报酬,不求福利回报,女子戍边队凭借对家乡的热爱,默默守护着这个不到2000人的村寨平安。二甫村位干中越边境一线,村寨人员流动性大,全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全村在位人员老人、小孩、妇女占百分之八十。
半坡边境派出所以当前开展的“利剑护蕾行动”为契机,组织民警和戍边队队员配合二甫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安防教育和心理辅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走好正路,明辨是非。
李凤英说:“我们参加校园活动,目的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今年以来,半坡边境派出所女子戍边队参与学校安全宣传活动5次,心理疏导30人次,劝返辍学少年5人次,帮助困难学生10人次,切实扭转辖区留守孩子“被管得少、被教得少”的局面,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家的温暖。
云海之上,“海棠”花开。如今,这支“秋海棠女子成边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14人,她们单个出行,就是边境线上的一朵山花;聚合成群,便是边境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往期回顾
点击进入云岭雄关新媒体矩阵
来源:红河边境管理支队
编辑:杨 畦
校对:郑子敬
转载请注明:云岭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