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文化如水,润泽万物;文化如火,炼铁成钢。云南边检总站始终坚持以文化人、文化育警,倾力打造与移民管理事业相适应、与国门文化底蕴相匹配、与队伍职业精神追求相一致的文化品牌,为移民管理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赋予了新的使命担当,推出了一批基层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巍巍国门,壮美边关,警营内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随处可见的移民管理文化符号,生动展现着守卫边关的血性、蕴含着赋能国门的能量、激发着服务发展的斗志。即日起,“云岭雄关”微信公众号将开辟“文化国门”专栏,让我们搭载基层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文化班列,一同踏上探寻国门文化的旅程。
文化国门 · 第2期
《边关“文化展板”美如画》
滇南雄关,英雄热土。
文山普者黑风景区
老山全景图
文山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历史底蕴与景色共存的美地,这里有11个世居民族,各族人民始终和睦相处、共同耕耘,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铜鼓文化、稻作文化、坡芽文化、阿峨版画等民族文化,绝美灿烂。也是新时代精神的高地,闻名的“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是鼓舞文山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源泉。
在这片充满文化魅力的红色热土上,一代代文山边管戍边人深受文化熏陶、深耕历史文脉、厚植文化土壤,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我生在边疆,长在边境,如今又守护边疆,所以我守护的不仅是祖国的边境,也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傍晚,在云南文山边境管理支队董占边境检查站营区操场上,一场欢乐与教育同在的警营“坝坝小讲堂”正火热开展,不同年龄的民辅警依次登台讲述自己与边关的情缘。
近年来,文山边境管理支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职业特点、边境特色、民族特征,专题打造砥砺民警扎根边境履职尽责的“家园文化”、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的“法治文化”、凝聚各职能部门管边治边合力的“边境文化”三个有文山边管辨识度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服务保证中心主业向纵深发展。
建设“家园文化”,温馨警营筑雄关
“这是我们工作的地方,更是我们的‘家’,大家一起动动手、出出力,把这里装扮温馨一些,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在都龙边境派出所茅坪警务室,民警余永顺一边栽种着从老家昆明带来的鲜花种子,一边和新警祁俊鹏说。
蔷薇、玫瑰、月季......放眼望去,多种色彩的鲜花在民警们的精心规划下,层次分明地散布在警务室各个角落。
这些鲜花有的是民警从老家带来的,有的是辖区乡亲赠送的,有的是民警自发购买的,他们用捡来的石头围作心形、圆形、五角形的花坛,用削好的竹条搭建成围栏,让警营花园更美观。
近年来,立足民辅警常年长期坚守边境一线实际,该支队从“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中汲取营养,用活用好现有场地资源,发挥首创精神,在闲置空地上,对照“家”的标准开荒拓土、垒砖筑篱,建设了一大批温馨宜人的“家园式警营”。
而在营区内,一幅幅民警原创的书法、漫画、摄影作品展陈期间,空白的墙面和空荡的走廊充满生机和活力,透着“家”的温馨。
走进警务室的休闲娱乐室,余永顺对着不久前配发的健身器材说道:“以前大家休息时只能看书、练字,现在条件好了,还能来这里按摩、健身、打台球”。
为改善文化硬件建设,2023年,该支队为基层增配按摩椅、健身器材等设施,打造“星级”食堂、警官宿舍,从生活、精神两方面同步发力,持续满足民警对“家”的硬件要求和氛围要求。
如今,各基层单位警营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持续完善,都龙所的“寄思园”、新华站的“深耕园”、木杠所的“舒心园”、董干所的“卫戍园”等一大批“家园式”警营散发着“家”的温居、温馨、温情,在“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文化氛围中砥砺戍边民辅警扎根边境履职尽责。
今年3月,支队都龙边境派出所获评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基层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创建“法治文化”,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走走走,一起去看情景剧,去晚了可没位置咯。” 傍晚,天还没黑透,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木央镇木杠村大坪村委会广场就已经聚集了200多名等着看情景剧的村民。
村民口中提的情景剧是由该支队木杠边境派出所自导自演的系列普法情景剧,共有《都是赌博惹的祸》《木杠“大盗”》《打架没有 “赢家”》等9部普法文艺节目。
从剧本构思到角色安排,从剧情打磨到舞台表演,每一部情景剧都是民警们精心创作的。剧中,民警将《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知识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通过诙谐、幽默的剧情演绎,引导当地群众树立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值得一说的还有,今年4月,该支队田蓬边境派出所在辖区各村委会组建了“木棉花”护苗辅导站。
每逢节假日,木棉花女警队便组织辖区留守儿童开展普法文化活动。女警们将法律知识融入到猜谜、画画、手语舞之中,进一步提高孩子们对法律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信息传播规律和辖区乡亲的实际需求,该支队把法律规范融入到情景剧、顺口溜、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方式中,着力贯通普法者到受众的中间环节,让乡亲更愿意听、听得懂、懂得用,促使边境群众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进而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如今,“警花反诈三句半”普法快板、“法律人偶”校园情景剧、“边疆之声”电台广播等普法节目,逐渐浸润到群众生活各方面、社会治理各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山法治文化品牌,群众好评如潮。“普法情景剧”的工作成效还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等央媒刊文点赞。
共建“边境文化”,凝聚管边治边合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引领下,该支队积极发挥牵头作用,与驻地强边固防各部门常态化开展警地文体联谊,在文体赛事和文化活动中增进认识、凝聚共识,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和维护更高水平的平安边境。
“加油!加油!”“这一嗓子喊得真带劲!” 原来是该支队城关边境派出所正在与驻地单位火热开展拔河比赛。比赛现场,双方队员在一声声激昂的呐喊、紧握绳索的双手和憋红的脸庞中,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在赛场上激荡。
“拔河比赛只是我们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个小小片段,平日里还会举办文艺晚会、读书分享会等联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强化了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更有力地团结和稳固强边固防力量。”该所教导员杨泽雄介绍道。
为深化平安边境创建成效,该支队紧密结合地方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充分利用驻地红色资源的实践教育效能,创建了“南疆国门服务队”“郎恒义警队”“畴阳义警队”等一系列群防群治品牌,常态化组织义警队员开展主题党日、党课教育、参观见学等活动,坚实筑牢边境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让边境安全更有保障。
同时,为了真正把爱警暖警工作做到民警的心坎上,该支队经常与驻地党政事业单位举办青年联谊活动,为单身民警的婚恋问题牵线搭桥,促使大家共同扎根边疆、建功立业,为守护雄关贡献力量。
而这一系列举措成效如何?他们用沉甸甸的荣誉说明了答案。
“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成绩突出党员民警”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青年民警选择扎根边疆,继续传承戍边精神,在文山边境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雄关”。
往期回顾
点击进入云岭雄关新媒体矩阵
来源:文山边境管理支队
编辑:杨 畦
校对:郑子敬
转载请注明:云岭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