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新电影,用力过猛的营销爽片

体娱   2024-10-05 19:13   甘肃  

今年国庆档的电影《浴火之路》,肖央、赵丽颖、刘烨主演。

主线情节简单来说,就是讲了这三位被拐走了孩子的家长,找孩子、找人贩子复仇的故事。


这电影,绝对算不上让人如坐针毡如鲠在喉的烂片,它就是一部制作水准合格的商业类型片。

但它也再一次说明了,现在国产电影最稀缺的品质,一是真诚,二是克制。

我看完《浴火之路》最大的感受,是作为观众没有被创作者真诚对待。

电影选择了打拐题材,但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复仇爽片。

倒不是说拍打拐就必须拍得多么愁苦凄惨,但起码你得真的尝试呈现些什么、讨论点什么,才能回应选择走进影院的观众,对拐卖这个现实问题的关切。

但是《浴火之路》呈现的打拐寻亲,是完完全全抽离现实的。

不仅是戏里崔大路(肖央饰)李红樱(赵丽颖饰)找孩子的路数,距离现实还隔着一百部普法栏目剧;


而且电影对于人口拐卖的非法产业链、被拐儿童的生存状态、失独家庭的现实困境……这些面向的刻画,几近于空白。

这些打拐题材原本绕不开的内容,被粗糙地处理成了几个零星的符号和画面——

比如马仔、黑老大、被圈养的幼女、精神失常的父母。

然后随着剧情需要闪现一下,没有往深处细处挖掘一分一毫。


或者说,电影只是想以找孩子作为主角开启冒险的由头,它只是起点,不是内核。

把由头换成其他的寻仇、要钱债、找传家宝,都不大影响影片的叙事逻辑。

无非是这些理由没有找孩子那么戳中社会痛点、没那么容易消费观众情绪。

片方的这点心思,在短视频营销上显露得格外直接。

一类是片场花絮,主打一个“痛恨”——恨人贩子。

这类视频的标题都是:

“看完《浴火之路》有多恨人贩子,肖央赵丽颖刘烨简直是我的嘴替”

“肖央到底多恨‘人贩子’,吴晓亮在剧组性命堪忧’”

“冯德伦演恶人被勒到‘窒息’,观众直呼大快人心”


谁会不痛恨人贩子呢?片方刚好就利用了大众这样的情绪。

塑造几个穷凶极恶丧尽天良的人贩子反派,在创作上不是什么难事,再通过短视频之类的营销手段把这些角色的“恶”放大;

然后看客血压飙升跟着痛骂“该死”就完了,反正通过共同传达打击人口拐卖的强烈态度,观众和电影仿佛已经自然地站在了同一阵营里。

就差直说一句:“朋友们你看咱电影多恨人贩子,快买票进影院咱一起骂个痛快吧!”

第二类营销是剧情切片,主打一个“惨烈”

网上很火的两个视频片段,一个是潘斌龙饰演的寻亲团团长,原本是一群人里最积极乐观、总是笑呵呵的存在;

然后在接了一通电话得知自己丢失的孩子已经死亡后,一瞬间万念俱灰,直接从天桥上跳了下去↓


另外一段,是刘烨饰演的赵子山,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当年杀害自己儿子的人贩子,问话确认完情况后,先给人松绑点烟;

然后突然掏刀一秒封喉,手刃杀子仇人的画面。


这些被片方大肆宣传的桥段,戏剧冲突都非常强烈;

就是要通过生命终结、血腥暴力来强调,拐卖儿童造成了怎样的人间惨剧。

但除了宣传片里突出的惨和恨,正片对于人口拐卖这个复杂的命题,也没展现出更深层的任何。

那些真正的生活里,被希望和绝望反复折磨,被自责淹没,在寻亲路上又被种种现实因素掣肘的父母,并没有被镜头聚焦;

他们没有主角团那么武力高超、机智过人,只能变成主角团冒险之旅的背景板,当大巴车上麻木模糊的路人甲乙丙丁;

被镜头一扫而过,留不下只言片语。


说白了,这些更贴近真实的路人甲乙丙丁,就和影片的打拐题材一样,只是一种装饰品。

有了这些,一部方方面面都不是很出彩的犯罪爽片,也能把自己打扮成现实主义作品,靠题材本身的严肃沉重,掩盖创作内核的空虚。

一定也有人会觉得,那抛开特殊议题的使命,我就把它当成一部纯爽片看还不行吗?

当然可以。

但问题是《浴火之路》作为一部类型片,也存在明显用力过猛的毛病。

片方太想达成观感上的爽,却不懂得克制,结果过犹不及。

一方面,《浴火之路》把各种元素都堆砌在了一部电影里面,玩的就是混搭。

前半部分风格像西北公路片,画面里是荒芜的戈壁、干涸的河床、漫天黄沙、狂风怒号。


有破破烂烂的吉普、有埋在沙地里的废弃卡车、有荒山野岭的鬼打墙、有绝境下从天而降的救命兔子……

后半部分又将空间转移到了西南边境,棕榈树、泼水节、金碧辉煌的神秘村寨;

还有泛滥的毒品、沿街乞讨的小孩、诡异的婚庆仪式、倒地的巨大佛像……


地域的转变,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顺理成章地、在不同的空间里塞入大量的奇观。

毕竟讲的是三人打拐小分队的冒险故事,猎奇感一定要拉满。

各种各样视觉冲击强烈的画面,从北一路铺到南,生怕你感到一丁点的平淡。

视觉上使了十成十的劲儿,剧情方面更是不遑多让。

犯罪、复仇、火拼、智斗、冒险、亲情、爱情、友情、责任、义气、因果、和解……


影片在120分钟里,把这些命题挨个儿全部沾了一遍。

生怕舍弃掉哪一部分情节,就会错失亿万观众似的,揪住每一个有可能的传播点,都要发展一点支线故事出来。

所以主角团在找孩子的路上也得调调情,赌上性命深入虎穴救人的前一晚,人家还有心思深情告白一番温存。

没说附加题不让做,但咱是不是得先把基础分拿到了再说?

主轴剧情,肖央演的男一号找孩子这茬——

事实上从电影的开头龙标到结尾升起演职员表,男主寻子的进度丝毫没有变动过。

两小时里光顾着陪别人找孩子、杀仇人、开车、打架、谈情说爱了,自己儿子的下落,连一条有效线索都没更新。


在主轴剧情一点交代也没有就草草结局的情况下,将大量时长用来雨露均沾、点到为止,属于是力气使错地方了。

除了内容过度混杂,《浴火之路》用力过猛的另一个体现,是剧情走向为了制造爽点而放弃逻辑。

打斗剧情里,肖央刘烨两个人动不动干翻一整个犯罪分子老巢,靠主角光环强行2vN的浮夸打戏,我都懒得吐槽;


等两人实在打不过了,还有赵丽颖拿道德光辉普渡众生,一套正义的小词儿拽完,不仅起到开化心智的作用、还能让终极大反派原地崩溃破防;

杀人诛心,让坏人自我毁灭,那才是正道的光洒在大地上,才算是爽出高度、爽得圆满。

相信片方并不觉得这样的处理离谱,因为电影里还有更离谱的。

吴晓亮演的泯灭人性的人贩子,正当小人得意时,天降一道雷给劈死了。


呃……好一个苍天有眼、恶人天收的爽文情节,只管痛快解恨,不管合不合理。

感觉我在屏幕外边也被狠狠雷到了。

坏人也就遭雷劈了一道,观众倒是被数不胜数的情绪、奇观、爽点,火力全开狂轰滥炸了俩小时。

讨论打拐寻亲电影,难免让人联想到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

但这两部电影,对打拐的呈现思路大相径庭。

《亲爱的》一点也不爽、不奇,影片氛围是相对沉重压抑的,大量的笔墨用于书写苦难、伤痛、无助、无奈。


而《浴火之路》则更接近于《孤注一掷》的创作思路,只不过借用的那个由头,从电信诈骗换成了人口拐卖。


但都是以某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为装点,拍惊险刺激的犯罪片,呈现各种奇观的同时,夹杂一点马仔×荷官的感情线。

我无意评判这两种创作的高下,每一种风格类型都有它的受众。

但是十年时间里,打拐寻亲题材电影从《亲爱的》变成《孤注一掷2.0》,不仅仅是导演创作风格的差异;

其实也反映出了国产电影市场生态的变化。

2024年,需要多核运行的不只有CPU,还有电影

像《亲爱的》那样内核单一、主题集中的电影,会被认为受众群体太窄、市场赢面太小。

如今的电影制作方,纷纷想方设法地找噱头、堆元素,恨不能把几条故事线进化成八边形雷达图,每个边上的技能都要点满。

只为了能抛出更多的钩子,把更多的观众勾进电影院。

在这样的环境下,越真诚、越克制的电影,卖相越差;

所以这“无用”的美德,就该被收起来了。



转载互推:18093130893

商务合作:Lsxhrg

小风小浪
眼前的风浪,都是小事一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