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拉萨、脑子还在考公”,这剧真实到让人无处可逃
体娱
2024-10-14 23:40
湖南
也有《红河谷》那种,人物是虚构的,但推动人物关系的事件,是真实发生过的。
遥远的青藏高原,远去的特定年代,让片子和片子里的人,充满传奇色彩。把公路片、西部片、犯罪片的类型元素,放在西藏无人区里,加剧了神秘和危险气息。西藏和西藏人,在这些电影里,象征自然、信仰、纯真,各种利他精神。
西藏在这些电影里,被当成一面镜子,用来映衬现代都市人的浮躁和迷茫。人人都孤独,各有各焦虑,西藏在影视里作用,从镜子升级成了灵魂的出口。可以说是2.0时代,不论类型片还是艺术片,西藏题材的电影,都带着苦行僧气质。观众看到一种和都市生活截然相反的活法,然后被启发和治愈。剧里的西藏,不再是都市的镜子或药方,首府拉萨,本身就是一座现代都市。生活在拉萨的人,要面对的问题,处理的关系,和成都、青岛、东北、华南的人,都没什么区别。拉萨小伙儿索朗,不想考公,也会被老爹骂:不孝有三,无事业编为大。索朗的弟弟扎西,是医学院的高材生,倒是端上了铁饭碗。
但甭管是内地的,还是拉萨的医生,都一样是高压职业。哥俩一个没编制,一个想辞编,把他们老爹土登气够呛。标准大家长作风,想掌控家里的一切,特别是孩子的前途命运。他的教育,也不知道算好还是不好,并没教出爸宝、妈宝。孩子们个个有主见,不听他劝,要夺回自己命运的控制权。特别的是,她和社区第一书记,山东人许少杰,偷偷谈起了恋爱。第一次要违逆父亲,想跟着男友去山东结婚,当然也被她爸阻挠。顺理成章继承了父母的优渥生活,芬迪、香奈儿、迪奥蒙田……各种名牌包包换着背。他们家对外是完美家庭,可关上门后,也有不为人知的烦恼和隐痛。索朗创业初期,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除了一口理想,要啥没啥。资源人脉什么的,都能靠后天积累。唯独乐观和勇敢,才是创业者真正需要的天赋。他弟扎西,倒是个老实孩子。原先老抱怨学医太苦,初入职场,也害怕处理同事关系。迎难而上,迎刃而解的成功经验,越撑越多,人就一点点强壮和自信了起来。工作上的难不叫难,只有别轻易下桌,再坚持一会,总能转危为安亲情、友情、爱情……出了岔子,才真是左右为难,最后往往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到剧情后半段,土登老头想通了,他愿意跟上时代,放开拳头,放儿女自由。是放心不下老爹和老弟没错,也可能她自己害怕前路未知,留在拉萨更安全。她离不开青藏高原了。个人前途和爱情发生矛盾的时候,两个人都第一时间选择了前者,和大多数现代都市人一样。毕竟还是轻喜剧,总相信编剧会给观众一个大团圆结局。虽然没有明示会和曲宗复合,但可以尽情想象,他这一年,如何对曲宗如何牵肠挂肚,如何对抗父母意愿,把曲宗提到了心里第一位等等。现实中大概率不会发生的一幕,就让电视剧去帮忙实现吧。说来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烦恼。只是放到西藏发生,会产生新鲜感。传统印象里的西藏符号,宗教、糌粑、锅庄舞什么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再是主题。曲宗索朗姐弟,散步谈心的街上,有唐卡,也有必胜客。她家的厨房里,有爸啦做的藏包子,也有咖啡机、电烤箱。晚上吃正宗的岗巴羊肉,第二天一早换上瑜伽服,在天台练普拉提。但人生理想,不是做苦行僧,而是考飞行员,读EMBA,当高管,做老板。查到一组资料,导演、编剧团队,提前两年到西藏采风。二是有提纯后的情感关系,这方面越高于现实,越好看。开局再多误会,也会在相处中化解,最后都是体谅、互助、相逢一笑泯恩仇。两个都做到,就构筑起一个令人向往的生活空间,补足很难在现实里,得到的至真至纯的情感安慰。3.0版本的西藏都市剧,对少数民族题材,也起到了一些启示作用。拍任何一个群体,都不要带着刻板印象,去贴标签、想当然。需要先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真实现状,再去创作群体面相。要描绘出个体的立体复杂面,见到真实的人性,才能拍出鲜活的群体。人性是共通的,不论民族、地域、文化背景,底层情感都差不多。只要其间流动的感情是真诚的,不论发生在哪里,观众都能轻易代入,获得共鸣和抚慰,哪怕相隔海拔4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