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古籍精品
专家分享会
时间
12月5日 15:30
主持
任国辉
出席嘉宾
翁连溪、李际宁、张丽娟
刘蔷、金程宇(线上)
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
12月5日15:30,“中贸圣佳古籍精品分享会”即将于圣佳艺术中心举行。本次分享会邀请到资深专家:翁连溪、李际宁、张丽娟、刘蔷、金程宇(线上)出席,将从此次秋拍拍品中挑选包括天禄琳琅藏书等十余件进行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介绍
翁连溪,1957年出生,籍贯北京。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供职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领域为古籍版本、版画的鉴定,清代内府书籍的鉴赏、古代雕版与印刷技法的研究、古籍善本的整理与利用等。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等刊物志发表《清代内府铜版画刊刻述略》《乾隆版满文大藏经刊刻述略》《满文大藏经中的插图版画》等30余篇论文。出版论著《清代宫廷版画》《清代内府刻书图录》《清代内府刻书档案史料汇编》《清代内府刻书研究》等;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善本特藏编—内府雕版》《中国佛教版画全集》《中国道教版画全集》《欧洲藏冯氏中国古版画丛刊》等。
李际宁,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版本文献学研究,重点在敦煌遗书及佛教大藏经鉴定、整理与研究。参加《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编辑出版工作,有论著《佛经版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佛教大藏经研究论稿》(宗教文化出版社)及相关论文,参与国标《敦煌遗书定级标准》《佛教典籍定级标准》的制订,参与《开宝藏》《思溪藏》《洪武南藏》《清龙藏》等佛教大藏经的整理及影印出版工作。
张丽娟,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研究》、《宋本》(合作)等。
刘蔷,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6-2007年)、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2008年)、台湾淡江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利荣森纪念交流计划”访问学人(2014-2015年)、香港中文大学王宽诚基金讲座教授(2017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内外现存清宫天禄琳琅书的调查和研究”(结项为优)和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课题多项。专著两次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2013年)。所著《天禄琳琅研究》和《天禄琳琅知见书录》都是豆瓣图书9分以上的高评学术书,在学界广受好评。
金程宇,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8年度),兼任早稻田大学日本宗教文化研究所招聘研究员、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招聘研究员、日本中国学会会员、高丽大学《东亚汉学研究》编委等。研究方向为唐宋文献、域外汉籍研究,著作有《东亚汉文学论考》(凤凰出版社,2013年)、《稀见唐宋文献丛考》(中华书局,2009年)等;编纂有《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凤凰出版社,2012年);译著有《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岡田千穂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部分秋拍精品一览
lot 631
项笃寿、毛晋、天禄琳琅等旧藏 宋版《周易本义》卷首《易图》
宋刻本 1函1册附紫檀盒 白麻纸 线装
24.6×17.4cm 9 5/8×6 7/8in×2
估价:RMB 3,600,000-5,000,000
钤印: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项氏万卷堂图籍印,子长,毛氏子晋,汲古阁,云墟子,宋本,甲
著录:
1.《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二宋版经部;
2.《赏溥杰书画目》宣统十四年七月十四日;
3.《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经部易类著录第16页;
4.《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第09916号;
5.《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第1-2页;
6.《天禄琳琅知见书录》第24页。
著录1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二
著录2 《赏溥杰书画目》
著录3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著录5 《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
著录6 《天禄琳琅知见书录》
lot 633
新见 天禄琳琅旧藏 元版《纂图互注荀子》卷第十六、十七
元刻本 1册 黄麻纸 线装
24×14cm 9 5/8×6 7/8in×2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提要:此册为新见于拍卖市场的天禄琳琅藏书,百年来首次现世,当宝之。
钤印: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裘学楼藏书,浩廷,景霖,曾经梁溪杨景霖藏
著录:
1.《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五宋版子部;
2.《天禄琳琅知见书录》第154页。
著录1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五宋版子部
著录2 《天禄琳琅知见书录》
lot 675
清光绪 《聊斋图说》(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册)
设色纸本 册页(四册六十四开)
43.5×34cm 17 1/8×13 3/8in 约1.3平尺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参阅:《画梦·< 聊斋图说 > 赏析》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lot 5092
陈章侯绣像楚辞五卷图一卷
明崇祯间萧山黄象彝刻本
1函2册 线装 竹纸
26×17cm
估价:RMB 80,000-100,000
提要:陈洪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绘《九歌图》,凡东皇太乙、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屈子行吟凡十二幅。明季凡两刻,一为崇祯十一年(1638)萧山来氏刻本,一为崇祯间萧山黄氏刻本。二者行格相同,惟卷首一署“明会稽王亹校定/萧山来钦之述”,一署“明萧山黄象彝、象玉、象霖同校”。两者百余年孰先孰后,众说纷纷。黄裳《来燕榭书跋》载有萧山黄氏本一帙,其言“傍晚过朱惠泉许,乃见此书方付装池,因与论价得之,甚可喜也。西谛有一本,云为萧山来钦之述注,以为原刊,未见其书,不知与此异同何若。此本刊刻绝佳,且扉叶有陈章侯绣像楚词字样,其非翻刻亦彰彰明甚,正未可知孰为原刊孰为翻雕也。姑记得书始末于此。辛卯十月初六日,黄裳记。”又言“楚骚有绘图刊木之本,始于晚明。此陈章侯本最有名,萧云从本则尤稀见。两画师皆明遗民,作图于天翻地覆之际,其意可知。幸余箧中各有其书,暇日展观,赏心悦目……。”黄山书社尝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本影印,亦此萧山黄氏校刊本。另据郭立暄著《中国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黄氏刻本有清康熙三十年翻刻本,卷端题如原刻,而刻绘呆滞,卷五页尾有“康熙辛未年重镌”七字,多有割去此行,以充原刻者。此萧山黄氏刻本流传颇罕,极为难得。
lot 5108
顾氏画谱
明万历刻本
1册 棉纸 册页装
36×24cm
估价:RMB 20,000-30,000
提要:顾氏画谱内收东晋顾恺之迄明唐寅历代名家名作,顾炳精心摹绘上板,线条流利,雅致秀丽,与《集雅斋画谱》并称明代画谱双绝。此谱初刻于明万历间,至今已罕见初印,民国间郑振铎曾据明版影印,并收录于《中国版画史图录》,日本大村西崖编刻图本丛刊亦据明版翻刻。此本存三十九幅图并附赞,均万曆间初刻初印,版风清奇,典雅绝伦,洵非影印、翻刻所能比。拍品内封有“碧鲜居藏板”朱戳。首万历癸卯朱之蕃“顾氏画谱序”、平淡居士全天叙书、顾炳谱例六则、历代明公画谱目录,目录首行下有“武林顾炳黯然父纂、男三聘/锡校刊”字样。
lot 5111
御制耕织图
清康熙内府刻本
40页 纸本
26.5×32.5cm
估价:RMB 6,000-8,000
提要:存图三十四张、御制序六张。此书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了耕作与蚕织的过程,原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璹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年间,江南士人进呈南宋楼璹《耕织图诗》,康熙命内廷供奉焦秉贞重绘而成。康熙亲自题序,并为每幅图“制诗一章,以吟咏其勤苦而书之于图”。时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奉旨镌版印制。
lot 5114
古香斋袖珍书样本
清乾隆内府刻本
1册 罗纹纸 蝴蝶装
21.5×11.5cm
估价:RMB 20,000-30,000
提要:清乾隆十一年因宫内刊印《十三经》《二十一史》所余书板余料甚多,高宗特准臣工仿古人巾箱式镌袖珍书版印凡十种,计五经四书、史记、通鉴、初学记、朱子全书、春明梦余录、渊鉴类函、施注苏诗、东坡年谱、古文渊鉴十种,名为《钦定古香斋袖珍十种》,为清代最著名的内府巾箱刻书。此本行格、字体与古香斋本极为接近,且板框尺寸相同,疑为袖珍十种开板前所刻书样,收《大学》1叶,《孟子》1叶,《周易》1叶,《商书》1叶,《古香斋毛诗》2叶,《礼记》2叶,《春秋》3叶,未见其他印本著录。
lot 5159
说无垢称经六卷 全(唐)玄奘译(吴岫、怡府旧藏)
元刻普宁藏本
1函6册 纸本 经折装
29.8×11.4cm
估价:RMB 300,000-400,000
钤印:苏郡吴岫图书,明善堂览书画印记
提要:拍品六册全帙,《说无垢称经》六卷单经全。每卷前附“教主释迦牟尼佛说经处”扉画三折,万岁龙牌一折。一板五折,一折六行,行十七字。千字文编号“白四”至“白九”。有刻工“徐、何、高、正”等单字及“吴良、范子华”,见李富华、何梅《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普宁藏刻工名录著录。《普宁藏》全称《杭州路余杭县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因刊板于杭州路余杭县南山大普宁寺而得名,世又称《杭州藏》。开雕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讫至元二十七年(1290)工竣,前后共十四年,为元代佛藏第一。此藏由白云宗僧录道安发起刊刻,以《思溪藏》为底本,兼采他藏之长,修订校勘而成。元末版毁,事见明初徐一夔《始丰稿》记载“镂版于杭之南山大普宁寺,未及广布而数遭小劫,版与寺俱毁。”固所存皆元刊元印。此本应为厚皮纸精印,与常见麻纸本不同,钤怡府明善堂印。雍正初年怡贤亲王允祥之子弘晓雅好藏书,得钱谦益绛云楼、毛晋、钱遵王、季振宜、徐乾学、谦牧堂数家递藏珍本,怡府藏书始成大观,府内专辟乐善堂、明善堂、安乐堂庋藏珍贵图籍。又因其宗室的特殊政治身份,怡府藏书世人罕知。乾隆时四库开馆向天下征书,怡府也未进呈,是以府内藏书得以完整秘藏百年之久。杨保彝《南北藏书诸家源流记》中对怡府藏书大加赞赏:“昔明善堂冰玉主人藏书最精,凡书中有安乐堂印记者,皆有沧苇(季振宜)、健庵(徐乾学)两家藏印。其尤精者,若北宋官本《三礼图》、元翰林国史院旧藏《春秋公羊解诂》、景祐本《两汉书》、宋本《咸淳临安志》、元本《梅花字字香》……皆数百年海内孤行,世无二本,足与汪(汪士钟)黄(黄丕烈)媲美者也”。可见怡府藏书版本之精善。
lot 516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六 (唐)实叉难陀译(松江华亭县曹氏等人送五台山供养)
明万历八年(1580)曹元龙泥金写本
1册 经折装 磁青纸
36.5×12.4cm
估价:RMB 550,000-600,000
提要:首尾一卷全,末有题记六行:“直隶松江府华亭县北门内第三图阔家巷西面阳居住丰/佛弟子鲁氏法名如银王氏法名如铅黄氏法名如镜曹氏法名/如鑑林氏如钟张氏如铃共助写金字/华严尊经一卷各祈道心坚固福长灾消现生福寿绵延他/世菩提成福有悠归吉祥如意者/万历八年十二月日曹元龙书”。磁青纸坚韧厚实,需经反复浸染或涂布加工而成。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载,万历二十一年,太史连纸两千张售价一两八钱,磁青纸十张即价一两,一张磁青纸是常见纸张价格的百倍之巨。而当时的一两银子可以购买面粉一百斤或铁钉五十斤,可以说磁青纸是当时最昂贵的纸张了。因此,磁青纸也往往成为公卿王侯、富商巨贾所喜爱和收藏的顶级写经纸。泥金书经不但材料昂贵,而且制法特殊。作为书写材料的泥金不同于墨汁的润滑顺畅,书写者要时刻关注其浓度、亮度,写成一经,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对施资人的财力和书写人的功力都有极其苛刻的要求。所以,在传世的泥金写经中,就多是皇室贵胄的遗留。此件用刻本作底,泥金精写,封面织金,应为发愿人特殊定制,富丽堂皇,不惜工本。
lot 5170
元官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五 (唐)实叉难陀译
元至顺三年至至元二年(1332-1336)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徽政院刻明印本
1册 经折装 黄麻纸
31×11.5cm
估价:RMB 680,000-700,000
参阅:
1.《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1993年出版;
2.《近三十年新发现的佛教大藏经及其价值》,李际宁,2009年出版;
3.《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李富华、何梅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出版。
lot 5171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姚秦)鸠摩罗什译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江西抚州单刻本
1册63开 经折装 黄绵纸
32×12.5cm
估价:RMB 280,000-300,000
提要:此为江西元刻本中罕见的颜体刻经,字大如钱,丰腴端严,墨色浓厚,不见馆藏,存世孤本(卷)。卷端题“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下无千字文号。首尾全,经折装,上下单栏,半叶五行十五字,每版五折,共二十四版,接缝处刊有“华经三”及板片数。纸张坚韧,色呈米黄,纤维匀称。蓝绫封面,黄绫书签,保存完好。此卷与2008年12月10日富彼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第0890号拍品《妙法莲华经卷六、卷七》为同一版本,卷七末镌题记:“台州城西芝堂神清湛月大师义存敬书”、“大元国江西抚州宜黄县崇贤乡五都康泰里合陂蓝岗保奉佛信女朱氏妙静谨捐净财命工印造,大乘妙法莲华经不记部数逐年散施,所祈梵福预布津梁、增崇善果、合门康泰、嗣续昌隆,一切有情俱沾利乐者,时至元壬辰七月吉日谨题”字样。知此本据台州芝堂僧释义存手书上版,雕造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距南宋灭亡仅十四年。江西早期刻本字体风格多异,通常认为以柳体或欧、柳混合体居多,也有部分刻本“字似颜体”,如宋庆元二年吉安周必大刻本《欧阳文忠公集》、元至元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魏天佑刻本《资治通鉴》,但如拍品这样以典型的颜体手书上版者,尚未得见,识者宝之,此版本偶现拍卖,但卷数不重,或为孤本。
lot 5179
元版孤本《地理全书》(未见著录)
元日新书堂刻本
合订1厚册 黄麻纸
22×14cm
估价:RMB 780,000-800,000
lot 5180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一卷
明成化十一年(1475)内府安喜宫施刻本
1册 棉纸 经折装
42.7×15cm
估价:RMB 130,000-150,000
提要:首附扉画三折及御制龙牌赞文一折,龙牌内有“成化十一年四月二十日”署年。一板五折,一折四行,行十一字。册内有六折钞补。卷末有护法像一折,及“大明成化十一年四月二十日安喜宫发心印施”刊记一折。安喜宫为明代紫禁城内毗邻中宫、靠近今东馆景福宫的一处宫殿。成化十二年十月贵妃万氏由昭德宫迁入安喜宫并加封皇贵妃,自此万氏居安喜宫直至其于成化二十三年薨逝。根据安喜宫位置及万氏居安喜宫前后的品阶变化,可推知万氏之前安喜宫宫主亦应为贵妃等级的妃嫔。虽然明宪宗实录未有记载成化时除万贵妃之外有册封其他贵妃,但根据1998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管理处院内出土的《悼恭太子圹志》记述了明宪宗次子朱佑极 “母贵妃柏氏”,可以确认万贵妃之前安喜宫的妃嫔即柏氏。朱佑极之母柏氏(?-1527),锦衣卫指挥使柏珍之女,1464年入宫、1466年册为贤妃、1469年生朱佑极,1527年薨逝后谥号端顺并附葬宪宗陵寝茂陵,是除皇后以外唯一附葬茂陵的妃嫔。安喜宫刻经不见公藏,开本巨大,市面首次出现。
lot 5205
鸿宝应本十七卷 (明)倪元璐撰(最早刻本、南明印本)
明崇祯刻南明印本
2函12册 线装 竹纸
25×17.5cm
估价:RMB 250,000-300,000
提要: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号鸿宝,别号园客,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进士,官至户、礼两部尚书。学力深邃,落墨超逸。工山水,精书法,诗文为世所重,有《倪文正公遗稿》。此集收录倪元璐颂赋、论议、问策、序跋、志状、传述、碑表、记说、题引、赞铭、乡荐文章二百余篇,为倪元璐文集首次刊刻,且为唯一刻本。此书刻成后板藏绍兴倪家衣云阁中,未几书板散落民间,后归会稽唐九经所得,顺治十四年补修重印,卷端“明上虞倪元璐著”题名下增刻“会稽唐九经补正”七字。此本无“会稽唐九经补正”题名,尚是未修补前印本,书首崇祯壬午黄道周《倪鸿宝先生应本序》,前有书名页题“倪文正公应本”。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倪元璐死节,次年南明弘光帝追谥“文正”,则此书刷印在顺治唐九经修补之前南明初期。全书手写上板,楷字画短意长,质朴精丽,书法极似黄道周手笔。
著录:
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明别集P1473
2.《明别集版本志》P316
lot 5267
焦山鼎铭考附汉祀三公山文
清乾隆刻本
1函1册 线装 纸本
28.2×18cm
估价:RMB 150,000-200,000
钤印:庞毓同印,禾生藏古,禾生珍藏,海波长寿,海波所藏
提要:含翁方纲刻焦山鼎铭考、黄易刻汉祀三公山文二种。光绪末年进士庞毓同旧藏并合装,函套有庞氏题签。前扉有罗振玉弟子孙海波长跋:汉祀三公山文,黄赵当时写刻数十本,分赠同辈,故流传绝稀,即颂斋《金石书录目》亦未著录。是册首有秋盦主署,字弥为可珍,况与翁书合装,不尤俞可贵邪。三十四年初冬,孙海波。
lot 5268
重刊校正笠泽丛书四卷补遗诗一卷续补遗一卷 (唐)陆龟蒙撰(秦更年旧藏)
清雍正顾楗碧筠草堂刻本
1函2册 线装 开化纸
29×20cm
估价:RMB 100,000-120,000
钤印:盱眙吴氏藏书
提要:《笠泽丛书》是唐代末年著名诗人陆龟蒙的诗文集。据文献记载,该书至清代尚有元代本存世,可惜后来湮没无闻。今存古最早的版本,当属清雍正年间的两种刻本,一为顾氏碧筠草堂本,一为陆民水云渔屋本。二书传本既少,刊刻又精,甫一问世,即受到好评。顾楗碧筠草堂本与陆钟辉水云渔屋本的关系一直是书林公案。前人叶德辉、秦更年、王大隆均有过论述和辨析,潘景郑、万曼、朱深吉等亦曾涉及。如今公认当以秦更年、王大隆所说为是。即顾本初刻,陆本翻刻。此本《续补遗幽居赋》中“末佩”一语作“末佩桃□”;又“逸人”二字下作“烦原土之五□”,为顾本原刻之证。册内又钤盱眙吴氏藏印,知为望三益斋吴棠旧藏。封面秦更年题签,并有手录考据题跋七页,似为《婴闇题跋》底本。另附秦更年书札一通,言钞补此书之事。
lot 5269
重刊校正笠泽丛书四卷补遗诗一卷续补遗一卷 (唐)陆龟蒙撰
清乾隆东山草堂刻本
1函2册 线装 白纸
30×17cm
估价:RMB 20,000-30,000
提要:唐乾符六年陆龟蒙卧病笠泽期间,自编诗赋杂文成集,不分类次,故名“丛书”,“丛书”一词即始于此。此书常见清代三刻,即碧筠草堂、水云渔屋、大叠山房本,此本首扉有“东山草堂”,为乾隆时据雍正本重刻,传本罕见,民国时有影印本亦不多见。
联系我们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中贸圣佳2024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12月4日与您相约!
2024年秋璀璨——瓷器精品赏析
止水擷英—中国古代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