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专场小程序预览)
中贸圣佳2024秋季拍卖会
琳琅
重要中国书画及古籍夜场
预展时间
12月4日-5日
10:00-18:00
拍卖时间
12月7日 19:00 A厅
展拍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
LOT 615
李可染(1907-1989) 漓江烟雨
设色纸本 立轴
67×45cm 约2.7平尺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题签:李可染漓江烟雨图真迹。冯大中题。
题识:昔年雨中,泛舟漓江得此趣并画笔,少其同志指正,可染于从化。
钤印:可染(朱)、少其记(白)、老李(朱)、河山如画(白)
题跋:可染先生从事山水画创作数十年,除万里寻胜之外,就是闭门作画。他有个图章“废画三千”正是他对自己艺术责任感的庄严表现也,说明他的人品与画品同样达到难能可贵的境界。庚申年重观可染先生画,记于庐阳,少其。
李可染(1907-1989),江苏人。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早年师从齐白石。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为海内外重要博物馆、艺术机构所收藏。
说明:上款“少其同志”即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市人,斋号,木石斋。他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成为新徽派板画的主要创始人。解放后,历任华东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板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等。赖少其先生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更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为历届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和书协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1996年被授予鲁迅版画奖。
本幅作品冯大中题签“李可染漓江烟雨图真迹”,为冯大中旧藏,得自于赖少其的女婿。赖少其1980年重观此作,并题边跋。少其先生政事之余,醉心艺事,他的书法由金冬心变格,古拙中沉酣天真烂漫之气。李可染擅用墨法独步画坛,山水笔沉墨凝,深厚如漆,而又能焕然分出层次。两位先生在艺事上极相契合,互为知音。本幅李翁以漓江山水入画,夹岸峰崖耸峙,曲江帆影,屋舍俨然,纵深递进的构图引领先风,上题“少其指正”,加之赖少其的跋文,恰是南北两大师友谊的见证。
LOT 616
齐白石(1864-1957) 荷花蜻蜓
设色纸本 立轴
110.8×33.3cm 约3.3平尺
估价:RMB 2,200,000-2,400,000
款识:白石。
钤印:白石。
出版:
1.1947年10月12日《京沪周刊》杂志1卷40期内页,上海京沪周刊社。
2.王方宇、许芥昱编,1979年5月《看齐白石画》62页图版22,王方宇主编,台北艺术图书公司。
3.1996年10月《齐白石全集》第四卷,第192页,图版175,湖南美术出版社。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The item is held under the bonded status, please check the NOTICE ON AUCTION OF BONDED LOTS in this catalogue for details.
出版物
参阅图:李宗仁夫妇上款《荷花》
图绘夏末秋初,天朗气清。一处池塘,水草簇簇,荷叶田田,荷花开,莲蓬长。一只蜻蜓,款款飞来,累了,栖息在荷梗上。画面艳丽宁静、优美和谐。1947年10月,齐白石老人将本作亲自发表在《京沪周刊》杂志第40期上。杂志在上海发行,在文化圈里颇负盛名,傅抱石先生《石涛上人年谱》即在此杂志首发。值得注意的是,齐白石赠与民国李宗仁副总统夫妇一件荷花作品,现藏北京文物公司,今年7月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人美美术馆,“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绘画特展”上展出。与本拍品题材构图颇似。有缘人得此,享受的感觉贵气满满。
LOT 617
齐白石(1864-1957) 菊花蜻蜓
1947年作
设色纸本 镜心
101.5×33.6cm 约3.1平尺
估价:RMB 1,600,000-1,800,000
題识:寄萍堂上老人白石八十七岁时画于京华。
钤印:湘潭人也、麓山红叶相思。
出版:
1.1956年12月年画,天津美术出版社。
2.1959年11月《1960年挂历》封面,天津美术出版社。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The item is held under the bonded status, please check the NOTICE ON AUCTION OF BONDED LOTS in this catalogue for details.
出版物及版权页局部
画绘清秋时节,万物逐渐萧疏。然在院角篱边,菊花饱满繁盛,红的、黄的、白的,一团团、一簇簇,蓬勃狂放,亦如春夏花卉的争奇斗艳。花蕾一颗颗的,等待着即将的绽放,蜻蜓在花间飞舞,更增添了画面意境的动感美感。
本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作为年画和挂历封面大量发行,这件作品的印刷品,见证了我们的祖辈父辈们庆祝新年的欢声笑语,而今,这件原作与我们一起见证今天的盛世繁华、美好生活。
LOT 618
齐白石(1864-1957)、
汪亚尘(1894-1983)合作
枇杷双鸡
1946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132×66cm 约7.8平尺
估价:RMB 1,000,000-1,200,000
钤印:萍翁、白石
题识:亚尘道兄画鸡,弟白石画枇杷。时年八十又六,尚飞机来海上。
出版:
1.《中国生活·第7期》,第12页,《中国生活》画报社,1947年3月年版。
2.《书画月刊》(第六卷第四期),封面,《书画月刊》社,1969年11月版。
著录:《汪亚尘荣君立年谱合编》,第291页,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6年版。
出版物
汪亚尘夫人荣君立女士在《我与汪亚尘》一文中,曾记述汪亚尘同齐白石的交往:“齐白石、徐悲鸿两先生一来上海,常住我家‘云隐楼’中。正是由于亚尘洁身自好,不喜与官僚交游,故为白石先生所欣赏,结为忘年之交。记得白石先生曾作一首《西江月》词赠亚尘,词曰:云隐楼头高士,身离虎尾春冰。卷帘飞不到红尘,只有雁声能听。看惯从前朱紫,不知老丹青。可容风月许平分,我欲与君临近。”
白石先生住在上海时,常和亚尘合作作画,如《枇杷双鸡》的落款中题道:“亚尘道兄画鸡,弟白石画枇杷,时年八十又六,尚飞机来海上”此件《枇杷双鸡》于1969年刊登在《书画月刊》杂志的封面,杂志亦邀请诗人黄祖荫撰写画评:“本期封面选刊了齐白石和汪亚尘合作的双鸡枇杷图,这是十分珍贵而难得的好画。合作的时间是民国三十五年,当时齐白石八十六岁,早一年已在南京上海开过画展,当时有人劝他迁往南京上海等地,他老人家有诗答道:“北房南屋少安居,何处清平耆夫?”大概就在这段期间,常和汪亚尘等京沪画人往来,并合作了很多画。
LOT 620
齐白石(1864-1957) 红梅八哥
设色纸本 立轴
98×33cm 约2.9平尺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题识:只因肉食养成痴,有翅无心飞去时。一切是非都说得,筠笼身世不能知。三百石印富翁画并题新句。
钤印:白石翁(白)
出版:《齐白石全集》第十卷,第13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出版物
LOT 621
黄宾虹(1865-1955) 秋溪泛舟图
1948 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91×38.5cm 约3.1平尺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题识:画至明季,纯从北宋诸家致力极深,而以元人冲淡之趣行乎其间。
李檀园张壶山特过前贤在此。戊子宾虹,年八十又五。
钤印:黄宾虹(白)
鉴藏印:钟然珍藏(朱)、文钟然鉴藏书画印(朱)、文氏钟然藏画记(朱)
出版:
1.《近现代十五名家画选》2001年11月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公司;
2.岘港文龙轩藏画选,2011年;
3.香港文龙轩精品集,2014年。
说明:多胜斋旧藏,题签人冯康侯。
出版物
LOT 622
钱松喦(1899-1985) 虎丘花农图轴
1961年作
设色纸本 镜心
75×53cm 约3.6平尺
估价:RMB 600,000-800,000
题识:花农挽得春光住,万紫千红一手栽。一九六一年春,钱松喦写于姑苏。
钤印:钱(朱)、松喦(白)、松喦诗画(白)
LOT 623
吴湖帆(1894-1968) 仿马遥父晴麓横云
1937年作
水墨纸本 镜心
77.5×49.5cm 约3.5平尺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题识:
1、马遥父晴麓横云。丁丑夏日,作于梅景书屋。
2、晴麓横云,始自关仝侧笔,而佑陵以郭河阳卷云法亦写此图,遂称人间奇观。余戏用马遥父笔成此,盖遥父侧笔亦从关仝而出,固与河阳一脉不同也。吴湖帆识于梅景书屋。
钤印:吴湖帆印(白)、吴湖帆(朱白)、梅景书屋(朱)、云鹤游天群鸿戏海(朱)
鉴藏印:吴氏四欧堂家藏书画(朱)
出版:
1、《梅景书屋师生父子第一届画展全集》第3页,1941年。
2、《海上绘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11月。
展览:“海上绘画”,上海世博园中国馆,2011年11月25-27日。
出版物
从1940年到1942年,梅景书屋每年在上海举办一次颇具特色的师生画展,意在师生融和,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欣赏、创作水平。吴湖帆仿马远《晴麓横云图》乃第一届画展中物,创作于1945年,此年吴湖帆51岁。从题款可得知,吴湖帆是在看过南宋马远的纨扇本作后创作此画。
“晴麓横云”这一传统山水题材,始自五代关仝,后世宋徽宗用郭熙卷云法再现云雾氤氲之意,温润柔美,意境祥和。吴湖帆以南宋马远笔意写山峦晴朗之景,得其雄伟,气势撼人。图中构图为近景一角,远处山石简易概括,用大斧劈皴画石,方硬严整,近处的虬松弯曲多姿,枝条横出,引出远处苍茫群山,中景树木、屋舍刻画精微,水墨点染,草木丰茂;屋舍置于茂林中,俨然人间仙境。
吴湖帆的山水画融古开今。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吴湖帆的家世和才华,他的声望日渐高涨,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合称“海上四大家”,又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与张大千则为“南吴北张”。吴湖帆集书画、鉴赏、诗词于一身,学养深厚,“被认为是最标准的继承中国画传统之苏州画家。” 是东南画坛公认的领袖人物。同时他又能借古开今,自出新意,创造出“清逸明丽、雅腴灵秀、似古实新的面貌。”
吴湖帆对他所走的艺术道路从没有产生过怀疑,为了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在《梅景画笈》序言中写到:“当今国粹陵替,异说纷陈,不有宣扬,孰垂圭臬?继往昭来之责,非吾党而谁欤?”并制有“待五百年后人论定”一印表达了吴湖帆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自信和守道不移的精神。
吴湖帆笔追董玄宰与赵文敏,纵观这幅画作,又参合了五代遗意。画中松树树干较欣长,圆形松针呈放射状,连接松针与树干的树枝用较浓的墨写出,挺劲有力,与赵孟頫的双松平远一画中的松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湖帆尤好蓄书画,尝与夫人共校定家藏金石书画凡千四百种,各为之序录,藏之梅景书屋。见者以比赵明诚李易安。故湖帆之画游于古人久矣。徐淑报嘉书曰:“深谷逶迤,而君是涉。高山岩岩,而君是越,非亦难矣”。远景所绘烟云缭绕翻滚,只见云深处露一山头。吴湖帆渲染云雾飘渺的手法则又是其一大秘籍。据说吴湖帆挥毫时,先以大笔洒水于纸上,稍干后,复以普通笔蘸淡墨略加晕染而成,一经装裱,观之若烟云出岫,绵延不可方物。
左右滑动查看
LOT 625
陆恢(1851-1920) 侍慈礼佛图卷
1915年作
设色绢本 手卷
引首:24×66.5cm 约1.4平尺
本幅:29.5×147cm 约3.9平尺
题跋:30×95cm 约2.6平尺
估价:RMB 600,000-800,000
引首:侍慈礼佛。葆泉三兄嘱书,陆恢。钤印:吴江陆恢章(白)、廉夫(朱)
题跋:1.天竺钟声堕下方,湖云低护佛前香。我知膜拜无他语,白髪常依阿母旁。扣寺烧香日万人,纷纷祈福与求神。谁能奋笔成图卷,独写孤儿奉老亲。新妇随肩子抱孙,廿年辛苦守清门。天龙八部求经论,梵夹先求佛报恩。陆叟作图还作记,能将缣素表伦常。我诗但解言忠孝,帧尾今题墨数行。奉慈礼佛图,廉夫为葆泉贺君写此。有关节孝之笔墨,不能无诗,为书四绝句。乙卯冬十月,安吉吴昌硕。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2.廉夫陆君客余斋垂三十年,晨夕晤言,心心相印,此侍亲图作于乙卯,时年六十三岁,正其炉火纯青之候,寸缣尺楮,世争宝之。今廉夫、葆泉两君先后俱归道山,展览遗墨,不胜人琴之感云。壬申九月,虚斋元济识。钤印:元济私印(白)、虚斋长乐(朱)
题识:
1.侍慈礼佛图。乙卯正月,画奉葆泉三兄雅鉴。吴江陆恢。
2.图系葆泉三兄为侍其母夫人天竺礼佛而作者。事在五年前,太君正七十岁,故了此香愿。今岁月屡更,而精神如旧。固人子之所欣喜爱感而不能已者,图之宜也。恢与葆泉同客沪,时相过从,暇日辄将太君持家教子,并一切勤俭居事娓娓告予,予因悉其家世,而得详记太君处事之大端。盖葆泉之先太翁,于葆泉十六岁时已下世,所遗二女一子,子即葆泉也。
家业无多,茕茕相守。太君殚精竭虑,铢积寸累,不特保其故,有踰先世而廓张之,此何等忍力哉?今儿又生儿,葆泉亦四十岁矣。回想太君廿余年中,营先世葬,嫁二女,为子习业授室,更以其间建新宅、购房产,百度绸缪,无一日之安,虽精力尚强,老人固乐此不疲,而为人子者,于心安乎!因嘱予缕缕记图后,以告后世子孙之蒙世业者。乙卯正月,吴江陆恢记。
钤印:廉夫(白)、陆恢私印(白)、廉夫(朱)
题签:陆恢侍慈礼佛图卷。
说明:上款人“葆泉三兄”为任元炳。任元炳(1875-1943)字葆泉,号谷寅,绍兴东关(今属上虞)人。早年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由陈赞卿介绍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出任绍兴县第一任议会议长。陆恢题记中“葆泉亦四十岁矣”索考乙卯年任元炳正四十岁。
陆恢(1851-1920),清末民初著名画家。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叟,一字狷盫,自号破佛盫主人,原籍江苏吴江,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从刘德六游,习花果、翎毛,后晤吴大澂,画山水、人物、花鸟、果品,无一不能,书工汉隶,旁参魏晋六朝,遒劲而具有金石气。
LOT 626
吴昌硕(1844-1927) 东篱
设色纸本 立轴
247×61cm 约13.6平尺
估价:RMB 3,500,000-4,000,000
题识:几番沉醉惹颜红,为有东篱菊数丛。乱插满头归来满,且开笑口对西风。录旧句补空。吴俊卿苦铁。
钤印:俊卿之印(朱)、缶无咎(白)
诗堂:陈佩秋(1923-2020)题:东篱。截玉轩健碧诗堂。
钤印:陈氏(白)、佩秋(朱)、长年(朱)、无绝(白)、大乐(朱)
出版:
1.《吴昌硕画选》,图编20,中国印书馆,50年代。
2.《吴昌硕题画》,中国印书馆,50年代。
3.《吴昌硕的画与赞》,图编20,日本二玄社,1976年版。
4.《吴昌硕选集》,第50页,韩国美术文化社,1978年版。
5.《东洋书画大传—吴昌硕四艺》,图编20,韩国书艺社,1979年版。
6.《吴昌硕书法字典》(收入几、番、沉、醉、惹、颜、东、菊、数、插、满、归、开、笑、口、对、西、风18字),香港万里书店,1984年版。
7.《吴昌硕书法字典》(收入番、惹、插、满、归、未、且、对、西9字),日本二玄社,1984年版。8.《吴昌硕书法字典》(收入番、惹、插、满、归、未、且、对、西9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9.《吴昌硕书题画诗》,第14页,台北华正书局,2002年版。
10.《吴昌硕书法字典》,(收入番、惹、插、满、归、未、且、对、西9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11.《历代名家书法字典—吴昌硕书法字典》(收入沉、惹、插、对4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12.《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图编28,保利博物馆,2011年版。
13.《吴昌硕题画诗墨迹》,第50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出版物
LOT 627
于非闇(1889-1959) 杜鹃凤蝶图
1944年作
设色纸本 镜心
67.5×37.5cm 约2.3平尺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款识:嫩红轻紫仙姿贵,合是山中寂寞开。九陌风尘肯相雇,可怜空使下山来。甲申春写于玉山砚斋。非誾。
钤印:于照(朱)
释文:嫩红轻紫仙姿贵,合是山中寂寞开。九陌风尘肯相顾,可怜空使下山来。甲申春写于玉山砚斋,非闇。
出版:《中国近代绘画丛刊于非闇》第75-76页,台北雅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年12月第一版。
来源:1993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第108号拍品。
说明:于非闇先生多作牡丹,杜鹃因地产南方,故少作也。非闇传世绘杜鹃,拍卖三十年来,单幅题材仅此作;公藏中,见北京画院藏于非闇家属捐赠一本,余者未见。先生作此作时年五十五岁,上题宋刘敞《杜鹃花》诗。
出版物
北京画院藏于非闇家属捐赠作品
LOT 628
启功(1912-2005) 拟大痴道人笔
1946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134×68cm 约8.2平尺
估价:RMB 2,200,000-2,800,000
钤印:启功之印(白)、元白居士(朱)、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白)
款识:拟大痴道人笔。丙戌初秋,启功。
来源:此作品来源于香港苏富比1982年秋拍Lot47。
著录:
1.《中国书画作品集》上P16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2.《近现代书画精品集》P34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3.《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P203,华艺出版社,2012年7月。
4.《海澨墨缘—启功先生访日交流墨迹选》P45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
5.《景行维贤—启功作品集》P30,荣宝斋,2018年6月。
6.《庆祝***荣宝斋藏精品展册》,荣宝斋(济宁),2019年。
7.《笔墨见真章—林散之、沙孟海、启功书法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9年。
8.《启功摹古日历·202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展览:
1.“景行维贤·启功作品展”,荣宝斋主办,2018年6月。
2.“笔墨见真章—林散之、沙孟海、启功书法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9年。
3.“庆祝***荣宝斋藏精品展”,济宁市博物馆,2019年9月29日-2019年10月5日
LOT 629
丰子恺(1898-1975)题 弘一(1880-1942)
海陵谭先生小传
水墨纸本 镜心
15.5×24cm 约0.3平尺
估价:RMB 300,000-400,000
款识:雪泥鸿爪。辛丑季秋,丰子恺拜观弘一大师墨迹。
钤印:丰子恺(白)、弘一(白)
释文:海陵谭先生小传。谭德锺字组云,号高谭居士,又号海陵,云苏之泰县人。少读书,小试即冠军。好刻石,游江南八年,纵观数千年金石善本,穷日夜,忘寒暑,临摹诸家,遇章武李息翁,曾爱其笔致刚健。民国五年,江苏韩省长紫公亦代订润格,云:近人书北碑者,梅庵而外不数数觏,谭君组云以能书名于吾乡,力追北魏,正如幽燕老将,气魄沉雄。先生好近佛法,无心仕进,曩鬻书津汉一带,颇为当代所受推善隶。工诗,著有《海香诗钞》,通医,精双钩法,间写兰竹,能入神妙处,人得其片纸尺幅,皆珍宝之。近鬻书于沪上。
著录:
1、《神州吉光集》第六期,第18-19页,上海书画会出版,1923年8月。
2、《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第140页,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7月。
出版物
LOT 630
林志钧(1879-1960) 《帖目》手稿
1930 年代至1950 年代
二十三册 纸本
尺寸不一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出版:《帖目》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
说明:1963年《帖考》出版,收入二十八篇帖学考证文章,是当今帖学研究中较系统的经典著述。可惜的是,《帖考》为林志钧先生遗著,只是其帖学研究的冰山一角。因此,数十年来,他的另一部帖学研究著作《帖目》一直为学界同仁苦苦追索,因“帖目”是《帖考》写就的基础,随着帖目的不断积累,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帖考》自然会逐渐扩大。
林志钧先生所著《帖目》,学界多只知国家图书馆所藏誊抄稿,受制于诸多原因,对这一著作的研究未能得到充足的展开。原稿存于何处,或是否尚存世间,一直为研究者追寻。可喜的是,林志钧先生《帖目》原稿近年在民间被发现,并呈现在此次拍卖中。
考察此稿,共抄录了近三百个品种,以丛帖为主,也含少量单帖。整理后统计,共收录二百八十四种。其中宋帖十一种、托名宋帖六种、宋墨迹一种;元款帖一种;明帖四十九种(含单帖四种);清帖二百一十三种(含汇目二种、单帖五种、碑刻一种);民国帖三种。手稿虽已散乱,但幸运的是全稿基本完整。《帖目》是林志钧研治帖学数十年的心血结晶,编制之精、著录之细、考证之多、价值之大,堪称帖目典范。是继《帖考》之后,林氏对帖学领域的又一重要贡献。林志钧《帖目》与容庚《丛帖目》内容互补,两书子目,涵盖了迄今人们已知和鲜闻的绝大部分丛帖。对记录中华历史文明,研究长达千年的法帖之学产生与发展和对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探讨林志钧先生学术思想,都有积极的意义。
林志钧(1879-1960),字宰平,又字则平,号北云,又号隅叟,福建闽侯人,清末举人。热衷文化学术事业,推动建立北平松坡图书馆,主持尚志学会丛书编辑多年。1927年后专研帖学,先后撰写《帖目》《帖考》,起于1930年代初,止于1950年代晚期,长达近三十年。1950年春上海合众图书馆刊布了《三希堂帖考》油印本。
顾廷龙《三希堂帖考初印本跋》云:“宰平先生博洽群书,余事八法,并超绝诣。致力帖学数十年,每感各家汇刻之帖,为数伙颐,而有考证无从之叹。遂就所见所藏,手自辑录成《帖目》若干卷,搜罗綦广。又以读帖所有心得,撰《帖考》若干篇。……今春先生时来阅书,获闻绪论,请观所著,考证精湛,著录富赡,足以嘉惠来学。
联系我们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古代玉器精览 | 中贸圣佳2024秋
2024年秋璀璨——瓷器精品赏析
中贸圣佳2024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12月4日与您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