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树石人物舟船屋宇
梅兰竹菊草虫翎毛花卉
《芥子园画传》是清代李渔倡导、策划,由其女婿沈心友主持出版,王概、王蓍、王臬编辑整理的绘画技法图谱。《芥子园画传》版本繁多,大概不下二十种。以康熙原刊本最佳,传世也最少。该版文字厚重、用色优美、套印精雅、构成了版本气势,使之在中国书籍史甚至美术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画传》康熙版的三集中,初集编辑水平最高,二集套印色彩最雅,三集以蝴蝶装成册,俨然画本。这是清代套色刻印水平最高的一部画谱。
本书为《芥子园画传》康熙原刊本彩印,由著名艺术史家范景中解题,精心设计,限量出版,惠及学林,弥足珍贵。
《芥子园画传》
最佳最善的版本
最牢靠的文献
范景中教授在序言中说:“离开了康熙原刊本,《画传》作为书籍艺术的伟大成就便无法欣赏。”“然而,即使康熙原刊本亦有印本好坏优劣之分,所以中国书店出版社费时多年,在存世的康熙本中精心选择最佳最善的版本,以精良的纸张和高清的印刷予以出版,不仅为广大的美术爱好者提供了最优秀的学习范本,也为各类学者,尤其是为书籍史研究者、美求史研究者提供了最牢靠的文献。”
“《画传》广收各家各派的画法,成书在康熙年间,正是董其昌南北宗牢笼天下的时候而不为其所缚。”“与以前甚至以后的画谱相比,它能把母题的范畴详尽到前所未有,把图式的种类例举得空前绝后,这就是它自问世以来,至今仍生命不息,无法超越的原因。”“无论从丰富性、系统性,还是可操作与易学易背上,《画传》都是史无前例的。”“读者对象不只是想成为画家的人,更是想以画为乐趣的人。”
版画专家翁连溪先生撰写《芥子园画传》综述文章中说:“在李渔的倡导下,在沈心友的策划主持下,第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画谱诞生了。”“《芥子园画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编辑体例完备,门类齐全,将插图和文字完美结合,不仅汇聚了古代画论技法的精华,也生动地描绘出历代各家技法特点。这种图文并茂、系统明了的特点使得即便过了三百多年,此书依然经久不衰,对后世影响很大。”
底 本 情 况
《芥子园画传》初集存世极为少见,此次影印的原刊初印本,为名家旧藏,牌记前有“历代名公真迹宇内名公合订”朱文长方印,经版本专家鉴定为原版,且该书第一册书衣左上方贴有《笠翁画传》题签,在各大馆藏、私人藏书本中从未有见,为康熙十八年(1679)原装原签,极为珍贵。
《芥子园画传》二集、三集为康熙四十年(1701)初刻本。三集前有郑振铎手书藏书题跋,并钤有其印“纫秋山馆”。
名 家 解 题
范景中教授为本书解题。范景中,1951年生,天津人。先后任《美术译丛》和《新美术》主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以及出版社总编等职。从事美术史、美术史学史、中西美术交流史以及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工作。
图 书 详 情
初集
《芥子园画传》初集五卷,线装,版心23.6×14.4厘米,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
《画传》初集是为学习山水者提供教材,稍稍顾及到人物和花鸟。收录的各种图式,类目之多,超前轶后,是自有绘画教科书以来最精彩的部分。
序里说“教科书的第一步骤是把我们想要描绘的对象分解成各类较小的母题,例如把 ‘树’这个大母题分解成树枝、树叶、树干等小母题,把‘山’这个大母题分解成坡石、峦头、云脚等小母题,然后再教给我们如何学会掌握这些母题的简便的画法即‘图式’”。
卷五提供各种构图,并用彩色套印助人理解,亦极庄重。卷五原书线装,图片为半页,本书改为经折装,使半页图片连接为一个整页,具有完整性,更好地呈现画面效果。
二集
《芥子园画传》二集有《兰谱》二卷、《竹谱》二卷、《梅谱》二卷、《菊谱》二卷,线装,版心26×17.8厘米,四周单边,书口初印本纯白无字,后印者添字,上标名目,下标页数。
郑振铎先生赞美说:“《兰谱》多半用深浅的墨色渲染烘衬着,虽是一色,却具有多种颜色之感,即所谓墨具五色者是。”
《竹谱》二十四幅,以墨竹为主,亦有双钩竹和朱竹。前有王蓍的小序,再次强调了《兰谱》中说的画兰如写字,眼中要有“永”字八法。
王蓍对收录的图画所作的评价,他说:“此梅图二十幅,虽琢玉团冰,染脂渍墨,各备形色,以求其临风映月、照夜横溪之致,尚恐刻画无盐 ,未免唐突西子。然其暗香、疏影、溪雪、春风四图,华光山长老已先窃取之。”
《菊谱》的精彩所在是二十幅彩图,饾版加上敷色深浅浓淡的水印把清代的套印艺术推向了高峰。
三集
《芥子园画传》三集有《草虫花卉谱》二卷、《翎毛花卉谱》二卷,版心23×14.4厘米,四周单边,卷末“设色诸法”前两页为四周双边,无书口,后印本加书耳,上标名目,下标页数。
三集除却画谱的功能之外,还简述了花鸟画的《诗经》传统,提供了一份花鸟画的简史,贡献了一份色彩学的文献。
《芥子园画传》至今仍生命不息,无法超越,指导、影响着一代代学画人。李渔在序中说此书“上穷历代,近辑名流,汇诸家所长”,它不仅仅是一部画谱,也是一部画史、一部具有典范作用的绘画教科书。
《芥子园画传》是国画启蒙的教科书,近现代画家齐白石、潘天寿和陆俨少均曾表示从中获益良多。
齐白石《白石老人自述》第四节有学习《芥子园》的具体记述,他20岁时做雕花匠,在主顾家中见到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传》评述为“从第一笔画起,直到画成全幅,逐步指说,非常切合实用”“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
潘天寿先生少年时代在县城读书,买得《画传》习画,后来他回忆说:“买到了《芥子园画谱》,才知道画的范围很广,分科复杂,有部分的练习,到整体的组成,由简单的基础理论,到高深的原则,都是由浅入深,步序井然,于是《芥子园画谱》就是我学画的启蒙老师了,并且也逐渐懂得了诗文、书法、金石及画史、画理与绘画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陆俨少曾说:“这部《芥子园画谱》也不是木刻水印的原版……但我觉得好极了,遂如饥似渴地临学。”
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说:“二百五十年以来,在历代画谱中像《芥子园画传》那样产生巨大影响的画谱,史无前例。”
印 制 工 艺
印刷工艺
有别于常规四色印刷,本书采用传统单色机进行四色套印,经过四次单独的印刷,网点层层叠加,增加了图片的立体感。同时保证了颜色的稳定性。
第一次印红色、第二次蓝、第三次黄、最后一印是黑色,形成成品图。每次印刷,逐层变化,极具立体效果。
装帧设计
本书封面为著名设计师、艺术家董月夕老师设计。本次《芥子园画传 原刊初印本》在最大程度还原、保留、复刻经典古籍面貌的同时,将三集不同尺寸风格的画传,从每集书函、每册封面到每册内文,都重新形成连贯统一的整体合集。
本书采用六合套装帧,将书顶、书根与封面、封底、书脊、书口共六面一同包裹在内。实木书别子,古朴典雅。
封面设计从每册的内文中,提取经典图例用于每册的封面设计;每集的书函,则汇总包括了该集中各册的代表性图例,书函内外均有烫金工艺。从封面到三集书函,再到整体外包装,层层递进,观者通过封面和书函设计,可对每册内容主题一目了然,具有美感和功能性。
题签的内容也源于书中文字的再设计,最大程度保留古籍原汁原味的面貌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现代性,整体典雅质朴,富有趣味。
材质、工艺
我国从古至今的书籍史中衍生发展出多种装订形式,本书使用了两种经典古籍装订方式:线装、经折装。本书采用手工宣纸、全手工装订。
线装:第一集卷一至四与第二集全部,共8册,别册解题。纸张采用安徽泾县手工加厚35g单宣。
经折装:第一集卷五、第三集全部4册为经折装的装帧形式。纸张采用安徽泾县手工60g双宣。
产品信息
书名:《芥子园画传 原刊初印本》
作者:[清]王概、王蓍、王臬 编
函数:三函十三册,别册解题
定价:6800元
ISBN:978-7-5149-2897-6
版次:2024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随书赠送芥子园画框一个
阅读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