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敦煌舞蹈《迦陵频伽》在外网爆火,老外纷纷对于舞蹈赞不绝口。
那你知道这个迦陵频伽,是啥意思吗?
喜欢古建的小伙伴大多应该知道,迦陵频伽是宋元时期常见的脊兽样式。
其实脊兽的历史并不长,至少在唐朝还没有,隋唐屋脊上大多很干净。
明清脊兽就开始多了起来,故宫太和殿的走兽最多,一共十一个。
其实从宋朝到元朝,大概400年的时间,我国的建筑屋脊上都流行放这个迦陵频伽。
其实就是一个人首鸟身的神像,汉语叫做妙音鸟,这是佛教中的神鸟,能带来美好和吉祥。
这只鸟的来历可不小。
《慧苑音义》里说:迦陵频伽此云妙音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
《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
大概意思是,这鸟居住在喜马拉雅的雪山里,当它们在蛋壳里就能唱出美妙的歌声了,听过它歌声的人都赞不绝口。
它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鸟,身体类似仙鹤,两腿修长,双翅,头部是童子或者菩萨形象,一般微胖,呈富态状。
当年释迦牟尼在祗园精舍修行时,迦陵鸟围绕其间,又唱又跳,声音极为美妙,演奏的“迦陵频曲”还被佛祖身边的阿难进行了传播,成为“林邑八乐”之一。
你可以简单把它理解为佛教世界观下的乐伎。
今天大家去敦煌莫高窟,很多洞窟中都描绘有迦陵频伽的身影。
按佛教教义,音乐舞蹈属于声色禁戒之列,并明文规定在戒律之中,但为什么迦陵频伽能在壁画中又唱又跳呢?
这是因为妙音鸟的 “音” 并非世俗中让人产生贪著的 “淫声”,而是象征着佛菩萨说法的声音,代表着佛法的智慧和慈悲。这种声音能让众生听闻后心变得柔软,易于接受佛的教化,帮助众生开启智慧、走向解脱,是具有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的 “法音”。
翻译一下就是佛祖官方授权歌曲。
这也是敦煌260多个石窟中,几乎所有经变画上都有乐队、乐器及迦陵频伽场面的原因。
无论是净土界,还是世俗界,都要用“伎乐”来“礼佛”,也就是要用音乐来供养佛。而迦陵频伽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既然是佛鸟,那必然会用在佛堂,最壮观的要数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柱梁上,装置了24尊真人一般大小的木雕迦陵频伽。
这个佛堂始建于唐朝,后经历朝修缮,而这些迦陵频伽根据族谱推测可能是在宋朝大火后由张仕逊设计并雕刻的。
那为啥宋元时期喜欢把迦陵频伽放在屋脊上呢?
在中国传统大木作建筑中,古人常在瓦垄、垂脊或岔脊等处特定位置钉上铁钉,以阻止瓦垄因屋顶坡度过大及瓦垄自重而下滑。
为防止铁钉生锈,唐朝时常在钉头上加盖陶或琉璃钉帽,下图是故宫建筑的瓦钉帽。
到了宋元时期,更生动,更有吉祥寓意的迦陵频伽就取代了简单的钉帽,变成了常见的脊兽形象了。比如北宋的佑国寺琉璃塔,其檐角站的就是迦陵频伽。
《营造法式》就也有记载“殿间至厅堂亭榭转角上下用套兽、嫔伽、蹲兽、滴当、火珠等。”,这其中的嫔伽就是迦陵频伽。
到此,你明白妙音鸟的来历了吧,
不过最后小蚂哥还是想吐槽一下,百度百科的科普视频把妙音鸟,念成了迦陵频伽(qie),但要知道迦陵频伽是梵语KALAVIUKA的直接音译,所以很明显读jiā或者g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