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还没至。
但凛冬将至。
该搞碗鸡汤面了。
先看视频先睹为快
☟
上个周末的南京,有热情似火的马拉松,但也有不怎么热情的降温——连降十度的天气,又把南京人的思绪拉回到了棉毛裤上。
君不见,那边大厂扬子都开暖气片了!
虽说喝鸡汤是冬至的仪式感,但在降温时节搞碗热气腾腾的鸡汤面,快哉。
坐标老城南,长乐路与中华路交叉口西南侧的实辉巷,乡村老鸡汤面馆即将迎来它的十五岁生日。
十五年的店史在老城南其实不算长,但这家店绝对在鸡汤赛道上独领风骚!不仅在附近居民中口碑极佳,甚至还让无数人大冬天专程前往,就为了搞上一碗鸡汤尝尝。
店内装修简单且卫生,墙壁上大书特书乾隆下江南时所诞生的鸡汤面之典故,让每一个从小吃老母鸡汤泡饭长大的南京人大吃一惊:鸡汤的历史如此悠久,然而鸡汤面竟然才诞生三百年?!
后厨的大铁锅里,七八只老母鸡共浴一汤。
从天还没亮的时候,老母鸡们就已经被熬了进去。一大早第一批客人来吃鸡汤馄饨的时候,那股可人的老母鸡味啊,就已经浓香四溢了。
黄亮亮的鸡油在鸡汤顶头飘浮不定且气定神闲,挖一勺子舀上一碗汤来,亦是油光满满,让人食欲大开。
一碗鸡大腿面,汤黄,味鲜,大手枪腿,30元,蛮好。
味鲜,自然和味精没关系。经常熬老母鸡汤的人都知道,一碗鲜美的鸡汤只要半勺盐,其他的调味都交给鸡油、山药和木耳,最多就是出锅时来上一小把葱花。
店内的一小把黑胡椒粉,不仅换了个方式提了鲜,更是让整体的风味别具一格,越喝越精神。
而30元一碗鸡腿面的价格,也足以在鸡汤面馆里傲视群雄。
一碗鸡大腿面,鸡肉可能没有妈妈做的鲜美,但绝对在水准之上。
鸡皮嫩美,油脂香滑,特别是那一扯即分的鸡肉啊,在鸡汤的泡发之下每一口都嫩抿出汁儿,让整个嘴巴都充满了浓浓的老母鸡汤味。
手擀面也相当筋道,让你在尝尽鲜美之际也顺带填饱了肚子。
和许多大碗皮肚面馆一样,鸡汤面馆也以鸡脖、鸡血、鸡肠、鸡丝、鸡爪、鸡块、鸡翅、鸡肫等基本选项让你任意搭配,从而获得一碗鸡丝鸡血面或者鸡翅鸡肝面。
或者只要一碗自己搭配内容的鸡汤,店家便送你一份干拌面或者白米饭,让你在店里亲手DIY鸡汤泡饭的快乐。
除了鸡汤面和拌面之外,店内的鸡汤馄饨和如图所示的破腹卵和蛋袋子也是很多人来此一饷贪欢的第一目标。
在南京冬天的清晨来一小碗红烧蛋袋子,配一碗鸡汤小馄饨,啊,美滋滋。
中山北路虹桥附近的民间老鸡汤面馆,三十年的开店时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之前的宁海路阶段,以及搬迁之后到现在。
在宁海路的前十五年,它是周边居民和南师学子们的深夜食堂,无他,只因24小时的营业时间实在过于温柔,无意中温暖了很多深夜的归客。
肥美的老母鸡都是散养的草鸡,它们在后厨的大铁锅里温存,没有翻滚,整个大铁锅里只有小火带来的点点泡泡。
和它们一起熬煮的还有大把的葱叶和没切快的生姜,去腥的同时亦在铁锅里注入了内力,让你从心理和生理上同时驱寒。
该搞碗鸡汤面了。
老客最爱的是鸡杂汤加一碗菌菇拌面,新客不知如何选择的话,那大概率会搞一碗用料感人的鸡杂面。
鸡血、鸡丝、鸡肫、鸡肝,还有一小截鸡爪和去了肉的鸡腿骨头——可能鸡丝就是鸡腿上的肉吧?
脆脆的鸡肫,黏糊的鸡肝,以及带着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气孔的鸡血,各种各样的口感参差不齐,让你的每一口都感受不一,有点意思。
民间老鸡汤面馆已经搬迁到虹桥也快有十五年了,当年在宁海路吃了四年的学生依旧会来此朝花夕拾。但同时譬如南工、南邮的学子也会在下课后三五成群地结伴而来。
店内还有熟菜售卖,两个电烤鸡腿切块,又是一家三口今天晚饭的主菜。
推开铁门,掺杂着胡椒粉的中药味扑面而来,你就知道,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很温暖。
最后来到城市的东南角,大校场附近的汇景路,全冠宏鸡汤手擀面店史和南部新城一样年轻。
但他家的鸡汤面早已牢牢把控住了附近大批居民的胃,今天吃上一口,明天还想吃。
虽然这家的鸡汤面也放白胡椒粉,但和其他店不同的是,走近店内扑面而来的是相当醇厚的鸡汤香气,让人怀疑是不是谁的碗翻了,撒了一地的鸡油。
但每碗的鸡油不算多。
来一碗特色鸡汤面,汤底不黄也不亮,鸡油相当夺目地集中在了大碗的正中间,乳白色的汤底再加上翠绿的青菜,其实卖相不咋滴。
可喝起来绝对很咋滴!
汤底的鸡味相当浓厚,相当醇美,每一口都回味无穷,一言以蔽之,像自己熬的鸡汤,朴实无华但好喝。
特色鸡汤面其实就是鸡杂面,里投放满了鸡丝、鸡肫、鸡肠还有相当量的鸡血。
放鸡肠的鸡汤面的确少见,特别是各种鸡杂混在一起被你一口齐吞时,满嘴层次丰富的口感迸发着被你上颚和舌头硬挤出来的鸡汤时,那感觉,怎一个美字了得!
南京人对于鸡汤,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冬至情节”。
冬至喝鸡汤已约定俗成,而即便不是冬至,在天冷的日子里对鸡汤的态度也如平常对待鸭子一般,吃得随意,吃得随处可见。
身体不太舒服,那就搞碗鸡汤;天冷不知吃啥,那就找个店搞碗鸡汤;半夜回家没饭吃,那就路边搞碗鸡汤;生病痊愈了,那必须喊老妈搞碗鸡汤……
搞碗鸡汤下肚,胃里温暖熨帖,那感觉就像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