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允许自己孩子考试考60分吗?“不要考 100 分,考 100 分回来就揍他。”

文摘   2024-10-14 22:58   广东  

家长对孩子的爱往往是复杂的,在爱中常常夹杂着恨。

这种恨并非真正的恶意,而是源于对孩子过高的期望。

父母期望过高主要有多种表现,如功利意识严重,总是拿孩子跟别人家的比,一旦孩子成绩不如人,心理就不平衡,进而对孩子产生不满。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例如,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为家庭增光,就像陈芸的父母,逼她报考全国重点大学,结果陈芸因成绩不理想,承受巨大精神压力而跳楼自尽。

这充分说明期望过高,脱离孩子实际,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带来消极后果。

家长对孩子的恨还可能源于自身的情感问题。

比如,有些家长因自己儿时未曾被深爱,潜意识里把对母亲的不满转移到孩子身上。当看到孩子的某些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这种不满就会被放大,从而产生恨的情绪。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指出,父母对孩子的 “恨” 可能源于对养育孩子辛苦付出的不满和抱怨,以及对孩子享受更多特权、拥有更好生活环境的嫉妒。

母亲在怀孕和生产过程中要遭受很多痛苦,养育初期更是日夜颠倒,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私人生活。

这种付出如果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回报,就容易产生恨意。

陈佩斯对儿子大愚说上学以后不许考 100 分,考 100 分回来就揍他,在陈佩斯的教育观念里,孩子上小学就是玩,60 分就可以了。

这种教育理念是否可行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学阶段让孩子以 60 分为目标,有一定的合理性。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除了学习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如果孩子把大量时间都花在追求高分上,可能会失去玩耍、社交、亲近自然的机会。

现在的教育要求在该玩的年龄一直学习,反而在该学习的时候只要求六十分。

小学阶段,孩子应该去堆雪人、放风筝、跳绳、捉迷藏,在快乐中成长,而不是被分数束缚。

大数学家陈省身给中科大少年班的题词就是 “不要考 100 分”,他认为一个人学一门知识,大致能学 70、80 分就不错了。

想考 100 分,要反复练习付出很多倍的劳动,这就像过度施肥的土地,产量很难再提高,还可能破坏土壤。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也持类似观点,那时的高考,没有过度施肥,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很强。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 “施肥”,潜力早就被挖完了。

爱因斯坦也强调不要努力去考一百分,因为把精力都用在老师教的东西上,就没有了自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小品王陈佩斯也都要求孩子不要考一百分,他们认为那样的学习是一种摧残。

这种教育理念提醒我们,不要只关注分数,而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孩子在实践中去试错,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家长恨孩子不行,往往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过高的期望是主要因素之一。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往往希望孩子能够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们期望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在才艺方面有所专长,在社交中能够游刃有余。

当孩子未能达到这些期望时,家长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愤怒,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就转化为了 “恨”。

例如,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各种比赛中获奖,而自己的孩子却表现平平,心中难免会产生不满。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没有回报以相应的成绩和进步。

另一方面,孩子未达标准的行为表现也会引发家长的恨意。孩子可能在学习上不够努力,在生活中缺乏自律,或者在与人交往中出现问题。这些行为让家长觉得孩子没有按照他们所期望的方式成长,从而产生了负面情绪。

面对家长恨孩子的情绪,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化解。

首先,低声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正如素材中提到的,低声教育能防止孩子反感,产生抵触心理。家长在批评孩子时,降低声调,放慢语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说出过分的话。

同时,低声教育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

寻求专业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无法自行解决时,可以考虑向专业人士求助,如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等。

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改善亲子关系。

家长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节奏,家长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成长的道路上逐步进步。同时,家长也要学会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在家庭教育中,找到爱与教育的平衡至关重要。

爱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是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

而教育则是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正如心学问青少年教育所提到的,爱和教育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家长们要认识到,过高的期望和过度的逼迫可能会适得其反。

例如,过度强调成绩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适当降低期望,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能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成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当的空间玩耍。玩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道关卡,能启发孩子的大脑神经,建立学习基础。

就如简单做父母中提到的,丰富孩子的感官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主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孩子在玩耍中会触摸、品尝、碰撞、推挤等去认识周边的物品,通过身体感官与世界互动,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同时,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打造适宜的成长空间,如安全的活动场地、充满自然元素的环境等。

家长要避免过度逼迫孩子,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强求完美表现会让孩子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压抑真实情绪表达可能导致孩子心理问题,过度社交互动可能让孩子失去自我,决定孩子的人生路径会剥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过度比较与竞争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妈妈们不要用粗暴手段逼迫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放低对孩子的要求,在情绪不能控制时先冷静下来,并注意教育过程中的措辞。

师爱润桃李
我是一名65后退休女教师。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呼我为“杨妈妈”。为国家教育添砖加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