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国崛起
秦国始祖秦非子因给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分封秦地,号称秦嬴,从此秦国开启了崛起之路。
据史料记载,秦非子居住在犬丘,擅长养马及畜养各类动物。
他能把马饲养得膘肥肉满,繁殖速度极快,当地百姓对其赞誉有加。
周孝王得知后,命秦非子在汧水、渭水之间为周王室管理、发展马匹。
由于这里环境适宜,加上秦非子的高超养马技艺,周王室的马匹迅猛繁殖。
周孝王大为赞赏,将秦地赐给秦非子,使其成为周朝的附属小国,接管嬴氏的祭祀。从此,秦国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发展壮大。
二、变法图强成就霸业
商鞅变法推行军功制度,极大鼓舞了士兵战斗士气,使秦国军队战斗力大增,战争胜率奇高。
商鞅变法中的军功制度,主要依据士兵在战场上斩获的首级数量来授予爵位。秦国将爵位分为二十个等级,士兵只要斩杀一名敌军军官,带其首级前去报功,核实后就可成为一级公士,获得一顷土地、一个宅子和一个仆人,一年还有 50 石俸禄。
这个爵位和土地可以传给家人,若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军官首级,其做囚犯的父母可立即释放,家人因犯罪变成罪犯的也可转为平民。
军官若能亲自斩首敌军甲士,同样能获得封赏,其带领的队伍砍头三十三颗以上,也能赐爵一级。
在如此诱人的奖励机制下,秦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斗力迅速提升。
三、秦征百越艰难曲折
秦始皇发兵百越,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百越地区物产丰富,拥有犀牛角、象牙、翠毛等奇珍异宝,这些奢侈品成为中原诸国贵族争相追求的对象。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对百越的财富觊觎已久,欲将其纳入秦朝版图,以获取这些珍贵资源。
另一方面,“亡秦者胡也” 的预言让秦始皇对胡人高度警惕。
在秦始皇看来,胡人既包括匈奴人,也包括百越人等。秦国刚刚统一六国,实力正盛,需要继续对外扩张以彰显国威,同时也可缓解国内矛盾。
百越地区若不征服,可能会成为秦国统治的隐患。百越地区与楚国交界,王翦灭楚后,与百越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秦国不能容忍南方有强大势力存在,必须将其征服,以确保卧榻之侧无人酣睡。
百越之地自然条件极其复杂,与北方成片的平原不同,我国南方多山地丘陵,交通非常不方便。
秦军大多来自北方,对这样的地形极不适应。
初来乍到的秦军对地形环境毫无了解,在陌生的环境中迷失方向,无法有效组织战斗。
而百越军则充分利用对地形的熟悉,采取化零为整,灵活作战的战术。他们化身为小股部队,快速反击,让秦军疲于应对。
“百越地势险峻,晴时不见日,雨时不见天”,这是对百越地形的真实写照。
秦军在北方平原上的战斗经验完全无法在南方复制,沉重的盔甲反而成为了劣势。
百越军虽然兵力不足,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智慧和对当地环境的熟悉,成功地利用地形作战。
他们就像森林中的幽灵,总会寻找小股秦军进行击杀,使得秦军连百越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哪里都没摸清楚。
秦军的粮食供应渠道还被百越军破坏。原本粮食输运就困难,现在渠道还直接丢在敌人手中,秦军伤亡惨重,眼看着就要危在旦夕了。
秦将屠睢在现今的桂林一带被百越军夜袭部队击毙,几近三十万秦军折损于此次战役之中。
这场战斗的结果不仅是秦军的惨败,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
正如历史学者所言:“在战争中,数量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智慧和策略同样重要。”
四、灵渠开凿扭转局势
灵渠被誉为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中国最古老的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的开凿,是秦始皇为解决秦军在攻打百越时物资运输问题的关键决策。
灵渠全长 37.4 千米,从兴安县东南 2.5 千米的分水塘起,分南北两渠。北渠长 4 千米通湘江,南渠长 30 千米通大溶江下至漓江。
灵渠的主要工程有铧嘴、分水坝(即大、小天平)、渠道(南渠、北渠)、秦堤、泄水坝(即泄水天平)和陡门(即船闸)、堰坝等。
铧嘴位于兴安县城东南 3 公里海洋河上的拦河大坝上游,形如犁铧,将海洋河一分为二,分别流入漓江和湘江。
大天平、小天平是拦截海洋河的拦河坝,防止海洋河泛滥,确保灵渠河水平静并分为南北渠。
水涵一般位于河上的堤内,用于放水灌溉农田。陡门则类似于现在大坝的闸门,用于蓄水通航,对船只的航行和航道的运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灵渠的建成,打通了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地理隔阂,使物资和军队能顺着水路畅通无阻地运送到岭南。
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成为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
灵渠流域除南渠、北渠以外,还包括新修的一支渠、三支渠和严关干渠的流圣地域,涉及兴安县境中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兴安、湘漓、严关、溶江和界首等 5 个镇。
灵渠的修建不仅方便了秦朝对岭南地区的统一和管理,还促进了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公元前 214 年,灵渠完工,正式通航。秦始皇在剩下二十万军队的基础上,整合了一些囚犯和商贾们,意欲再次攻打百越军。此时的秦军与初次征战时相比,局势完全不同。
秦军对地形和环境已经了如指掌,不再像初次征战时那样迷失方向、疲于应对。
在兵力和装备上,秦军也占有绝对的优势。灵渠的通航确保了粮食供应的稳定,再也不会出现粮食供应断绝的情形。
这次征战,秦军势如破竹。
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充足的兵力和装备以及稳定的粮食供应,秦军迅速推进。百越军虽然依旧顽强抵抗,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败局已定。
秦军就攻下了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至此,秦灭百越之战,为中国贡献了百万领土,将百越一带百万领土正式纳入秦朝的疆域之中。
秦灭百越之战,不仅扩大了秦朝的疆域,还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从秦朝的角度来看,对于百越的征战,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为秦朝的统治和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这场战争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同造就了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五、秦灭百越影响深远
秦灭百越之战,虽为秦朝增添了百万领土,但也让秦朝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这场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十万士兵的阵亡以及巨额的军费开支,使得秦朝的国力严重受损。
为了维持对百越地区的统治,秦朝需要不断地投入资源进行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战争带来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大量的青壮年被征调参战,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百姓生活困苦。
加上战争中的伤亡和损失,民众对秦朝的统治产生了不满和反抗情绪。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辉煌一时的秦朝迅速走向衰落,最终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从中华文明的长远发展来看,秦征百越的作用是积极有益的。
这场战争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传入百越地区,推动了当地的发展。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元素也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秦军留在百越与当地人融合,形成了后来威震天下的广西狼兵。
在明朝时期,就有了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称号。
在抗日战争中,广西狼兵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和爱国精神。几乎所有的关键性战役都有桂军的身影,其中最为痛快的就是台儿庄大捷。
其带领者正是桂军的灵魂人物,李宗仁。这次战役共歼敌万余人,也是国内抗战迎来首次的胜利。广西狼兵为保卫祖国、抗击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造就了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