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683期)| 馆员讲书《大地中国》15

文化   2024-10-02 17:16   山西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编辑撰稿人

张茹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北京四合院与四合院文化(上)


四合院对于建筑学而言,只是民居中的一种类型,而对于一块土地上的人们,它既是家,也是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指的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与头顶的蓝天,大自然的禀赋让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基础,也让我们有了打造自己家园的灵感。坐落在各地的四合院,每块砖瓦都铭刻着家乡土地的烙印,无论建筑,还是建筑文化,各地不分伯仲,不过为人们提起最多的仍是北京的四合院。

也许是因为北京是中国帝王留下的最后一处都城,也许是因为北京特有的帝都风俗,北京四合院成为中国四合院建筑的代表。

作家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这样说起北京,说起北京的四合院:“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这个院子,就可以雄视全国建筑。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谁说不是呢,如果时光倒流,回到一百年前的北京,我们会看到,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大都住在四合院内,区别只在于,红墙黄瓦的宫殿住的是皇上,青砖灰瓦的院落属于百姓。四合院既是北京的建筑基本形式,也是城市构成的单元,因此很难说清,究竟是北京的四合院,还是四合院式的北京。

大都的街道

北京的四合院与北京城几乎同步建成,元大都是北京城作为统一王朝国都的起点,北京四合院也在大都的建设中一一落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元代诗句“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讲的就是北京,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四合院。住宅、院落都分布在街道两侧,因此说起北京四合院一定离不开北京的街道,而北京现今街道的格局都是从元大都起步的。

大都兴建之初,由刘秉忠主持设计,从那时起对于城内大街小巷的尺量就做出了规定。根据《析津志》记载:元大都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比小街更低一级的街道是胡同,大约六步宽。一步大约一米,这样一算,大街宽约25米,小街13米,胡同宽约6~7米。无论大街、小街、胡同,都是走车、走人的道路,民居建筑就建在街道两侧。大都城内大街、小巷大多成东西南北直角相交,构成棋盘状格局。


图15-1 元明清北京城


从北京城的建设史来看,元、明、清几代,大街小巷的格局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图15-1),因此留给街道、胡同两侧的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也没有改变。这样自然提出一个问题,大小不同的院落既不能破坏预留的建筑空间,又要保证各自的用地需求,它们会以怎样的方式互相搭配组合呢?

北京四合院的组合方式

一座城市,各个家庭的财力、人口一定是不同的,因此作为“家”的院落也有大小之分,街道、胡同两侧的建筑用地是固定的,合理利用这些土地,必然存在大院子、小院子互相搭配的问题。说起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确定院子的进深开始。

北京四合院的进深依院落的数目而定,一般分为一进、二进、三进、四进,每一进院落都拥有一个完整的闭合空间,每增加一进意味着多了一个封闭的院落。由于胡同间的建筑空间是固定的,一般二进与二进院落背对背组合,分布在两条胡同之间,一进与三进院落背对背组合,四进院落则独自占用两条胡同之间的建筑用地。由于四进四合院的大门开在前面胡同,后墙在背后的胡同,有时为了方便,也会在后墙开一扇后门。开设后门,只有四进四合院有这个可能(图15-2)。


图15-2 《乾隆京城全图》局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因为都城的地位,聚拢在北京的不只平民与官员,还有皇室贵族。贵族的府第规模很大,往往不只四进四合,也有五进、七进的,不断循纵向发展。于是问题就来了,这些超出两条胡同间建筑用地的院落,执意建在胡同中必然破坏原有的交通格局,那么它们会建在什么地方呢?

贵族府第的用地选择

贵族的府第属于大型四合院,这些超出胡同间建筑用地的院落,是整座城市统筹规划中的大事。

关于这一话题要从明朝说起。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立都南京。明成祖时期确立了南、北两京制,国家的政治中心转向北京。都城建立在北京,防范蒙古人从北方草原南下,就成为保障城市安全的大事。为此,北京城内的北部、西部均驻有军队,一些地段被辟为练兵场、武器库等军事用地。

明朝终结,清朝建立,满蒙之间的关系完全不一样了。早在清人入关之前,满蒙就已建立了稳定的联盟关系,清人入关进入北京,用联盟取代了明朝的敌对,北京城内防范蒙古人的驻军自然撤出,腾出大片空地,这些空地用作什么呢?

明朝的王爷们均封在外地,皇室贵族一旦授封为王,必须到北京以外的封地就藩,北京城内一般不设大型王府。到了清朝,皇室亲贵均留在北京,为了保持城内交通格局,同时满足贵族建设大型府第的占地要求,城市北部、西部与明朝驻军相关的用地,就被部分王府利用起来。

固然清代北京西城、东城都有王府,但就规模、数量而言,还是西城更突出,于是清末就出现了“西城贵,东城富”的说法。西城贵,贵在王府多,那么东城富从何说起呢?

元代运河从东便门进入北京,沿东皇城根流入积水潭,为了运输方便,东城修建了许多官仓,今日的地名中仍然可以见到南门仓、北门仓、海运仓、北新仓、禄米仓等名,这正是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中提到的 “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利用明朝留下的空地,大型王府幽深曲折,不仅进深多达五进、七进,同时也在横向发展,构成由中路、东路、西路组合的大型四合院建筑群。

连片的四合院之外,贵族府第还往往带有花园。坐落在北京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花园,原本为乾隆年间权臣和珅的宅第,和珅获罪后几易其主,咸丰初年被改赐给恭亲王奕䜣。恭亲王调集百名能工巧匠重建花园,增置山石林木,再绘五彩遍装,融江南园林、西洋建筑为一园,建成后被誉为京师王府花园之冠。

如果说恭王府花园为园中翘楚,那么位于金鱼胡同的那家花园也可归入园中精品之列。那家花园的主人为晚清重臣那桐,园子建造亦仿江南园林,东西布局,层层相套,形成大小意境各异的空间。这处园子以精巧别致获誉,晚清时期成为达官显贵相聚的场所,那时的名伶梅兰芳、杨小楼也曾屡屡在此献艺。

如今,恭王府花园还在,而那家花园早已被拆除。

细细想来,宋人欧阳修词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描述的也许不仅是深宅大院的规模,幽深之处还有着更多的繁华与衰败之变。




《大地中国》馆藏信息

书名:《大地中国》

作者:韩茂莉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页数:277

价格:69.00元

ISBN:978-7-5496-3935-9

索书号:K209/4544

馆藏地点:社科借阅区;网借书库(成人);太图自助图书馆;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END




文稿审核 | 张瑞峰

录音剪辑 | 张瑞峰

思维导图 | 张茹

配图设计 | 郝雨欣

期编辑 |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
通知公告、服务项目、新书推荐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