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690期)| 馆员讲书《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5

文化   2024-10-11 17:27   山西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赵美华

太原市图书馆信息部馆员






思维导图





圣地


你看见犹太人站着祈雨,在一个多雨的国度祈雨,你就看见了人们如何记忆。

——耶胡达·阿米亥

上帝把你带到这里,为着一个原因。

——以色列人朱迪对我说


救世主在路上

4点回到公厕旁边的隧道入口。背对哭墙祈祷区坐下,4点30分这批游客渐渐到齐。美国人、匈牙利人、菲律宾人,还有两个黑衣黑帽的正统犹太徒。忽然,身边站满了持枪警卫,其他游客都站起来。我回头一看,刚才还人山人海的祈祷区空空荡荡,一辆警车抛锚在中间,大喇叭里希伯来语高喊一阵。警卫翻译,发现一个炸弹,要引爆它。大家捂住耳朵。

一名妇女拍拍我:“记者吗?”“是。”“哪国的?”“中国。”“你一定要在中国的媒体上说,上帝创造犹太人,不是为了遭别人杀戮的!”“没有人生来是为了遭人杀戮的。”我说。她道谢,塞给我一张名片,正面是七条戒律,反面写着“救世主在路上”。这是个犹太人宗教组织的宣传名片。那妇女又转向匈牙利人:“你必须在匈牙利宣传……”

我准备到警车旁拍照,警卫拦住不放。祈祷区入口地上有个黑色塑料袋,大喇叭又喊了一阵,警卫说,马上要爆炸了。

“嗵”地一声响。

黄色小机器人过去收拾残余,然后缩回警车。人潮重新回到祈祷区,安安静静。

警长阿哈龙还是不许我拍照。我问,哪儿来的炸弹?他说,那不是炸弹,是疑似炸弹,可能是谁忘记把包拿走,“但我们必须当它是个炸弹引爆”。“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吗?”“大概一星期两次。”

年轻的以色列导游领我们进入隧道。首先看圣殿山模型,讲解犹太人圣殿历史。一名游客的手机铃声大作,导游要求他到远处应答,以便大家听清讲解。那人走出几步,叽里呱啦。一群刚刚接受完“爱国主义教育”的以色列小学生从隧道里出来,唧唧喳喳。压阵的是个保镖,手里一支卡宾枪。

隧道就是隧道,阴阴湿湿,两边是大石头。正是祈祷区哭墙的延伸。隧道的开发并没有完成,因为再往前挖,就要穿过金顶清真寺地基,阿拉伯人不同意。

“现在,你们头顶就是阿拉伯区的街道。”导游说。走到另一个更大的模型前,我们坐下听他解说。“这堵墙壁就是过去的西墙,它是整个圣殿西面的墙,最长,离圣殿中心最近,所以犹太人都到这堵墙祷告。” 

西墙上有缝隙和小洞,塞满了写着心愿的纸条。前面出现一道小拱门,五六名犹太妇女在里面祷告,烛火摇曳。拱门上方写着:“此地正对圣殿基石,是神圣中的神圣。”

这就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导游说,参观结束后我们从基督教区苦路(耶稣受难走过的路)离开。西墙隧道之所以每次只允许大约30人进入,因为刚开放时,发生过挤死人的事情。“从苦路我们要穿过阿拉伯区,会有两名保镖跟着我们,大家不要理会叫卖的阿拉伯人,不要走到领头的保镖前面,也不要落在压阵保镖后面。”

走回地面,手指扣在扳机上、肩头安着对讲机的保镖迎上来。团队里一名妇女指着保镖的枪叫孩子看。五六个阿拉伯青年懒洋洋地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看着我们。一个阿拉伯人托着纸盒过来:“相机电池、胶卷……”

出发,保镖一路警惕地张望两边。阿拉伯孩子在路边嬉闹,队伍里一个金头发的美国女孩停下来看,被妈妈拽回去。我曾经多次一个人在阿拉伯区游逛,从来没想到过危险,所以大胆跑到阿拉伯孩子跟前照相,然后赶紧跑回队伍里。为了表示尊重,我对压阵的保镖说:“对不起,让你担心了。”他说:“如果你不想跟我们走,我才不管你呢。”

回到哭墙祈祷区入口,保镖完成任务离开。一个阿拉伯孩子冲我做鬼脸,要求照相,身后墙上黑笔画着两颗大卫星,以色列国徽。

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我只听见人声鼎沸。

我们的国家是疯子

德维来自宗教气氛较浓的家庭,他却只在汽车里放一顶犹太小圆帽,“见到我爸的时候得戴上”。德维的父亲是个满脸胡子、一身黑衣的拉比。

父亲参加过1967年中东战争。当时,他和6名战友遭到伏击,只有他一人侥幸生还。战争结束时,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回耶路撒冷老城,从此犹太人又可以在哭墙前祷告。

战场归来,父亲的宗教情结浓重起来,非要在耶路撒冷老城买房。经商多年,如愿以偿,在老城犹太区住下,还取得了拉比资格。“你知道老城的房子多少钱吗,我父亲买的时候就200万美元了……”每次说到这里,德维都要认真地将房价换算成当前价格,除以家里兄弟的数目,计算自己将来可以继承多少。

终于有一天,德维带我参观他家,并且有一个“惊喜”。路灯幽幽,石板街面反射出清冷的光。德维家是犹太区里一栋三层小楼,屋里满墙经书,挂毯和装饰画都是耶路撒冷城墙或九烛台图案。妈妈穿长裙、戴圆边帽子——犹太已婚妇女的标志;10岁的弟弟,头上也顶着犹太小帽。

从供奉经书的柜子里,德维取出一只深蓝色丝绒袋子。里面是两块每边长大约5厘米的正六方体,系着长长的黑色皮带。六方体的每一面上都刻有金字,德维说,这些字的含义是“上帝是全以色列独一无二的神”。打开六方体,里面是一块黑色印章,只一面刻着一个凸起的希伯来字母“上帝”。这个字母的样子好像由一点发出、等角度伸向三个方向的斜线。德维把一个正六方体戴在额头,用皮带固定,在下巴上系扣。另一个系在左胳膊内侧,黑皮带一圈一圈缠绕下来,最后在手背上系出一个“上帝”字母的图形(从一点拉出三股皮带)。

这就是犹太男子年满13岁、举行成年礼时使用的经文盒子。根据他们的习俗,在额头和手臂缠绕经文盒子,表示遵行《旧约·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盒子虽小,里面却刻着大量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经文。经文盒子的价钱不一而足,取决于质地和做工。

德维使用的这个牛角制成,价值100美元,很高档。父亲说,这是留存一生的印记,一定要买好的。

我伸手想拿过盒子看个究竟,被德维一把打开。即使在完成成年礼之后,女性也不准触摸这个盒子。他母亲收起经文盒子时,也只能隔着丝绒袋操作,不得碰到盒子本身。

不过,神秘的经文盒子,还不是德维所谓的“惊喜”。“跟我来。”他一招手,跑上楼梯。

楼顶。毫无阻挡之下,岩石清真寺巨大的金顶“轰”地一声出现在我面前。黄金铺就的拱顶,在淡蓝色烟雾里闪耀,夜幕浩瀚,繁星点点;万千丝竹之声骤然响起,定神凝望,金顶还是沉默着。

脑子遭到轰炸,只剩下两个字:登霄。

近在咫尺。传说中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听从真主召唤,登上九重霄的地方,清真寺内至今保存着穆罕默德踏脚的那块岩板。“这是穆斯林的……”话还没说完,德维就打断我:“你疯了吗?寺里的东西都属于犹太人!”想起来了,穆罕默德登霄踏的那块岩石,也是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向神祭献独子的地方。也想起来另一个以色列人,丹尼尔——他那样的人在以色列被划成“左翼”,他厌倦了冲突,说不想跟阿拉伯人争夺圣地:“得了吧,用我一辈子来争那块黑石头?”

无论祭献还是登霄,当时都还没有这清真寺,没有这金顶,只有黑色岩石。可是这圣城,这烟雾,这夜幕和星星,闪耀了千年。

“这里,就是犹太区的尽头。”德维指点不远处一堵院墙,把我拉回现实。而他家对面,3米开外,就是穆斯林区。“5年前,对面的巴勒斯坦小孩朝我家吐口水、扔石头,我就把石头扔回去,砸到那孩子的脸……然后我闯到他家里吼:‘再敢这样就杀你们全家’……后来我们相安无事,一直到现在……”“威慑”向来是德维的处世哲学。上小学时遭同学欺负,他居然用酒瓶戳伤对方的肚子。虽然遭到停课处分,但从此无人再敢招惹他,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疯子。“我们的国家也是这样,谁敢欺负我们,就加倍报复。”德维当然服过兵役。

鸟瞰老城的房子,挤挤挨挨,层层叠叠,穆斯林区、犹太区、基督徒区和亚美尼亚区,犬牙交错,纠缠不清。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却要争它个泾渭分明。





《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

馆藏信息





书名:《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

作者:周轶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页数:314

定价:42元

ISBN:978-7-5086-7643-2

索书号:I253.1/7741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2012-2019保存本社科阅览区












文稿审核 ▏郝雨欣
录音剪辑 郝雨欣
思维导图 张茹
配图设计 郝雨欣
本期编辑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
通知公告、服务项目、新书推荐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