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点题“黑神话”·山西古建之晋南篇(二)

文化   2024-10-16 17:16   山西  






秋风楼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位于古河东郡汾阴县,即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创建年代不详,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重建。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秋风楼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字“望秦”,南面为登楼之正门,周围砖砌花墙。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顶;两层四面各凸出龟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各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一块。三层的一块碑系元至元八年所建,高0.58米,宽0.73米,行草阳刻,笔划凝重,体态端庄。二层的一块碑系清同治十三年年八月立,高0.82米,长1.87米,篆体阴刻,嵌在楼内北壁上,碑体完整,“阁迥凌霄汉,层楼耸百寻”“树色浮秦晋,河声荡古今”。


太原市图书馆馆藏《乾隆(蒲州府志)》


《乾隆(蒲州府志)》中对秋风楼的沿革和建制情况记载:国朝顺治十二年,黄河水决,古后土祠为所沦荡,秋风楼及门殿存焉。康熙元年,河再决,并没秋风楼,于是脽上旧迹冺矣,今后土庙盖。是岁,河决后,荣河令张锡文以为不可无设,乃创新祠,未及成而去……

新中国建立后,对秋风楼等一些主要建筑进行了多次维修,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兴寺





法兴寺,旧址坐落于长子县慈林山坳,故初名慈林寺。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公元401年),现址坐落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是长治市范围内建筑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的古寺庙群。



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李治敕赐寺额:广德寺。宋治平年间更名为“法兴寺”沿用至今。法兴寺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为唐代特征,经楼、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蓝殿和碑廊。



寺内现存文物主要有石塔、木构建筑、彩塑、碑刻、琉璃、木雕等六大类。其中尤以被誉为“法兴寺三绝”的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圆觉像久负盛名。石舍利塔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任潞州刺史时所建,目前为止,这种位于寺院中轴线上的双层四角形楼阁式唐代石塔在国内尚属孤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极高的观赏价值。燃灯塔建于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是我国仅存的三座燃灯塔中保存最完整、做工最精细,结构最精巧的一座。塔身上的浮雕凿磨细腻,刀工娴熟,对于研究唐代的建筑、石雕、音乐、舞蹈、服饰、宗教、民俗等各门类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塑“十二圆觉菩萨造像”,在雍容祥和的妙相中洋溢着慈悲亲切的母性情怀,被美术史学界誉为“宋塑菩萨之冠”。

 

太原市图书馆馆藏《乾隆(山西志辑要)》


乾隆《山西志辑要》中对法兴寺也有这样的记载:法兴寺县南三十里慈林山,唐潞州刺史建。石塔藏舍利二十一粒,下有藏经千卷。宋元丰间,凿井无水,惠印禅师咒而出泉……                  

1986年法兴寺被国家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积淀深厚、文物品类丰富、环境优雅怡人,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游览胜地,更是一处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休闲旅游场所。



END


撰稿人 | 闫静

期编辑 | 阎雪飞




太原市图书馆
通知公告、服务项目、新书推荐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