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听书 | 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

文化   2024-10-12 17:23   山西  





MAO

DUN

茅盾文学奖

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 /




重磅文学奖获奖作品展播

云图有声 让阅读有声音




About  茅盾文学奖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病中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致信作协书记处: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茅盾文学奖遂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自一九八二年起,基本为四年一届。

获奖作品反映了一九七七年以后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轨迹和取得的成就,是卷帙浩繁的当代长篇小说文库中的翘楚之作,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





目   录


第二届:刘心武《钟鼓楼》

第四届:陈忠实《白鹿原》

第五届:王安忆《长恨歌》

第六届: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第六届:柳建伟《英雄时代》

第七届:麦   家《暗算》

第七届:周大新《湖光山色》

第八届: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八届:刘醒龙《天行者》

第九届:李佩甫《生命册》

第十届:徐则臣《北上》






01

《钟鼓楼》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部洋溢着浓郁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场景,陈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



《钟鼓楼》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在一个古旧的四合院,围绕薛家举办的一场婚礼酒席,小说勾画出北京城普通民众近百年的平凡的生活历史。

这部小说以一种精巧的结构,将相邻的多个家庭串联起来,展示出每个家庭、每个人物的生动历史,并表现出对历史、社会、个体深度的现实主义观照和人文关怀。


穿越岁月烟尘

再看刘心武笔下的动人世相

犹如翻开了城市记忆的

鲜活浮世绘……






02

《白鹿原》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


小说《白鹿原》构思宏大,以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构成了庞大的众生相,呈现了历史变动时期民族文化在农村社群的渗透与影响,堪称史诗级巨著。






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奇异的命运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

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 

农耕文明深厚底蕴的长幅画卷

激荡百年国史

再铸白鹿精魂






03

《长恨歌》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作品以平缓冷静的语气、细致入微的笔触为我们搭设了一座通往故事现场的桥,呈现了一场末世繁华的海上旧梦。



一个名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从“沪上名媛”的闪亮登场到被人残害的狼狈落幕,她像是处于一个热闹舞池,在华丽的舞步的催促下与身边的人短暂的相识又分离,想要奋力抓住最后一个依靠却为此丢了性命,竹篮打水一场空。

始终与她命运的变换携伴前行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四十年的时光跨度足以是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弄堂里巷看似盛不下这庞然大物,可它的触脚早已潜入王琦瑶生活的角角落落,牢牢地捆绑住了她。


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

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

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

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







04

《历史的天空》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帧雄阔壮烈的民族战争画卷


小说描绘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近半个世纪复杂多变而又跌宕起伏的革命历史,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活、可敬可感的平凡英雄。






凹凸山区蓝桥埠镇村民梁大牙在迎亲路上,遭遇日军轰炸,全村只有他、新娘子韩春云、同乡陈墨涵和朱预道四人侥幸逃生。梁大牙和朱预道想投国民党,却阴差阳错闯进了新四军的根据地;陈墨涵和韩春云想投新四军,却被国民党抓差。昔日的同乡,时敌时友,随时势而变……

梁大牙在战场上,在新四军队伍里,经历千锤百炼,从当初只有匹夫之勇的莽汉修炼成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陈墨涵、韩春云、朱预道也有了各自的人生归宿。


峥嵘岁月里

草莽英雄的成长史诗

烽火燎原之际

中华民族雄阔壮烈的战争画卷






05

《英雄时代》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部“盛世危言”的长篇小说


小说笔墨触及当代中国重要、核心的经济活动层面,正面揭示了中国转型期出现的主要矛盾,重点探讨了信仰危机、价值标准多元无序等现实问题对当代中国人的命运产生的全方位影响。



老一辈革命家陆震天的儿子陆承伟、养子史天雄,同在红色革命家庭中成长,经历了十年浩劫后,陆承伟从美国学成归国,成为金融投资界的弄潮儿;史天雄则由当年对越战争中的英雄走上了仕途,成为国家电子工业部的副司长。

《英雄时代》通过史天雄和陆承伟这一对异姓兄弟所走的不同的人生道路,描写了他们曲折复杂的情感经历,展现了他们在改革开放经济浪潮中的沉浮。


读沧桑巨变

凤凰涅槃三千年记录英雄时代

听豪迈高歌

城郭突围九万里文本华夏雄风







06

《暗算》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部开启新世纪谍战浪潮的文学经典


《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地展现。






《暗算》讲述了一群为了理想和高贵的目标而甘愿隐姓埋名的天才。他们的工作是捕捉风的讯息,是聆听死人的心跳,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他们生活在无尽的黑暗和孤独当中,行走在成功与崩溃的边缘,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要和魔鬼做交易,随时可能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一旦回到阳光之下,他们的表现却仿佛白痴,谁也不会想到,生活才是致他们于死地的陷阱。


难破解的不是密语

而是生活的迷局

荒诞的现实与无常的命运纠缠

直抵人心的隐暗幽秘





07

《湖光山色》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部深度呈现乡土中国变革的史诗


在广博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上,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命运沉浮,来探求我们民族的精神底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恰是《湖光山色》创作情怀的贴切写照。



《湖光山色》通过中原小村楚王庄的变迁,书写当下农村在中国社会经历大变革后的复杂图景,深度呈现了作家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独特理解,表现了中国乡村深层结构的特质和转型的复杂。

小说借用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的“水、木、火、金、土”作为结构,以此表现人物关系与人物命运,同时又将此地的楚国传说穿插其间,显示了当代长篇小说在艺术方面的新探索。


深情关注着我国

当代农村经历的巨大变革

关注着当代农民物质生活

与情感心灵的渴望与期待






08

《一句顶一万句》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被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


小说通过塑造两个以“出走”和“还乡”为人生历程与命运逻辑的人物,形成了深具文化和哲学寓意的对称性结构,在行走者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缘起缘尽中,对中国人的精神境遇做了精湛的分析。






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

一走一来,延宕百年。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

一个人找另一个人

一句话找另一句话

才是真正的孤独





09

《天行者》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曲献给民办教师的悲壮之歌 


《天行者》是一曲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一群民办教师在寂寞群山中的坚守与盼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高考落榜青年张英才来到偏远的界岭小学当代课老师,他被山区艰苦的教学条件所震惊。

在困窘的生活中,张英才感受着乡村民办教师的坚强、执着、认真、负责,也经历了命运给予他们的失落、痛苦、悲伤,他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生活的压力,更有作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的尊严。尽管如此,每天清晨,界岭小学上空的国旗仍然伴随着笛子演奏的国歌声冉冉升起……


人性在艰难困窘中的升华

如平凡日子里

诗意的琴音和笛声

见证着良知和道义在人心中的运行







10

《生命册》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部背负土地的知识分子心灵史


借助这次写作,李佩甫完成了对知识分子在时代鼎革之际的人生选择与生命状态的诸多可能性的揭示,在无限逼近历史和人性真实的过程中,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图。






小说以主人公吴志鹏从平原农村走向城市的生活和心理转变为主线,勾画出近五十年的社会变迁场景,记录了属于很多人的“生命册”。

作者通过主人公和“骆驼”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做出的大学毕业、进入“体制”工作、辞职、下海经商等一系列人生选择和精神状态的描写,完成了对一代人命运的审视。


在从传统乡土到现代都市的巨大跨越中

深切关注着那些“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们 

宽阔深厚的土地上

诚恳地留下了时代的足迹





11

《北上》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


本书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运河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地理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千百年来如何营养着一个古老的国度,又是如何培育了一代代独特的中国人,在作品中亦有深刻的文化思索与艺术表达。


运河不只是条路,可以上下千百公里地跑

它还是个指南针,指示出世界的方向

大水汤汤,溯流北上

青春作伴,还我故乡





●●●


没有哪个文学奖项能够像茅盾文学奖那样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文学发展,如果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着西方文学审美的话,那么茅盾文学奖则是代表着中国特色时代背景下,体制内外的文学审美。

每四年评选一次的茅盾文学奖不只是在筛选出一批优质的长篇文学,更多的是在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找出最能够代表着当代中国文学界和思想界想法的宣传品。


// END //


获取更多听书资源

请访问“太原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微阅读】-【云图有声】

 



期编辑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
通知公告、服务项目、新书推荐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