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688期)| 馆员讲书《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3

文化   2024-10-09 17:23   山西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赵美华

太原市图书馆信息部馆员






思维导图





赴死


要了解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就要看他们怎样对待死亡。


演出开始了

在加沙,日常生活与突然死亡之间,赴死是一个特殊的状态,可以延展,可以重复。它是舞台上的一记亮相,是日常生活发生的一次核聚变,它的光芒照亮了日常,令之神圣,但也足以顷刻间摧毁生活。就像观察中国人怎么吃,法国人怎么恋爱,要了解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就要看他们怎样对待死亡。

巴勒斯坦导演汉尼·阿布·阿萨德拍的《天堂此时》(Paradise Now)里有这么个情节:巴勒斯坦青年哈立德要去做人体炸弹了,赴死之前,招募他的组织照例要他录一段“烈士录像”,慷慨陈词凛然大义。忽然,哈立德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向家人讲话的机会,便对着镜头告诉妈妈,城里哪家店铺的滤水器便宜。

巴勒斯坦人居住地动荡贫穷,饮用水多杂质而酸涩。那是烦扰他们每一天的事情。在通往爆炸“壮举”的路上,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安静地展示了无边的绝望,比历史、政治里那许多正义更加惊心动魄。

哈立德的烈士录像,是一场赴死演出,将他的命运推向毁灭,但其中买便宜滤水器这样的细节,又把他整个生活放在聚光灯下,而其他的大话都被忘记。

导演阿萨德住在荷兰,不是每个巴勒斯坦人都有机会看到这部奥斯卡提名电影。在加沙,哈马斯信奉严苛的教义,烧毁了所有电影院。与此同时,携带武器的游行,打扮成人弹的走秀,进入巴勒斯坦人的公共生活,甚至变成儿童娱乐的一部分。

一个平常的日子。天天经过的道路旁边,多了群举着旗子玩耍的孩子。我停车观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拍摄。他们擎着黄色的法塔赫旗帜“哗啦”就围过来了。

“给我照相!”一个孩子说,“明天我要当烈士啦!”他笑得好像明天要去游乐场。

“怎么当烈士?”

“绑上炸药去犹太人定居点!”

“哪个定居点?”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尼兹萨利姆”。

“炸药从哪里来的?”

“别人给的。”

“怎么训练?”

“不用训练,给我炸药就行了。”孩子们笑作一团。

随便拍了几张,我准备上车。他又过来拍拍我,挺起胸脯说:“再给我照一张,明天要登报纸的!”

几天以后,两个巴勒斯坦儿童在犹太人定居点附近涉嫌“为武装人员勘测地形”遭以色列军方逮捕。我不知道是不是见过的那几个。雇员阿马德说不太可能,真正的袭击计划事先不会让别人知道。

而约旦河西岸,真正的发生了少年人体炸弹的悲剧。一个刚刚过完16周岁生日的巴勒斯坦少年,跋涉两天两夜,终于抵达距离以色列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然而搜捕他的以军士兵已经出现在眼前。

以色列少校法因戈尔多说,萨希卜突然向军车奔来,引爆了腰间的炸药。军车有装甲保护,爆炸只造成一名以军士兵受轻伤,萨希卜当场死亡。他是最年轻的人弹。

萨希卜的父亲获悉后,斥责那些鼓动儿子实施爆炸的“阿克萨烈士旅”成员。但他祷告以色列也许不会来推倒他的房子,做集体惩罚,因为萨希卜没炸死任何人。

那天夜里,写完有关萨希卜的稿件,我站在地图前比画,发现他辗转了一个大三角。有报道说,对面出现以色列士兵的时候,他很可能已经两天没吃饭。

无法想象他的绝望:前面是重兵,头顶是直升机,只好向装甲车冲去。

但是,如果他成功了,受害者将是谁呢?

没有多少媒体报道萨希卜的故事,因为他没有炸死其他人。我在地图前站了好一会儿。不知道招募萨希卜的人用的什么诱惑。但可以想见,他生长的环境里,赴死的仪式频繁演出,它接管了所有绝望、不如意,乃至希望的去向。它指向为一个政治目的而死,是一切的最后答案。


天堂里有什么?

易卜拉欣和另一个同学身穿黄色迷彩服,一人手里一把尖尖的匕首,相对而立,做格斗状。16岁的他一下巴胡子茬儿,眼神中看不出什么仇恨,反倒有一丝顽皮和模仿来的成熟。

他妹妹、10岁的努哈,给我拿来这张参加夏令营时拍的照片。如今易卜拉欣已经死了,这样的照片也是烈士遗照了。努哈说照片上的哥哥很英勇。

一天放学后,易卜拉欣没有回家,也没有跟家人讲。他潜入加沙北部犹太人定居点,杀死5个人,自己被随后赶到的士兵打死。

开斋节,我正坐在贾巴利亚难民营烈士家庭。这一家家徒四壁,空间局促凌乱。易卜拉欣的爸爸是伊斯兰大学教授,娶有三房太太,易卜拉欣是大太太所生。接待我的是三太太。她说,易卜拉欣从小就念叨着保卫祖国。一个同学家里被以色列空军炸了,尸体惨不忍睹,深深触动了易卜拉欣。

“进入定居点后,他先看到一个妇女带着几个孩子……他让他们回屋里,锁上门,告诉他们自己不愿杀妇女儿童,”三太太说,“这名妇女后来在以色列电视节目中讲述了这段经历。”

大太太得知儿子牺牲,施散糖果。父亲在学校里大谈此事,没有在别人面前掉一滴眼泪。三太太说:“我们也悲伤,但更多是高兴,因为易卜拉欣进了天堂。”

天堂里有七十二处女等待烈士。也有巴勒斯坦学者告诉我,经书原文写的是“葡萄”,也没有具体说数目,只表示物产丰饶。“葡萄”被一些人解释为“处女”“美女”的代指。“天堂里什么都有,你在人间没有的,天堂里都有……”“那对于女性来说,天堂里有什么呢?”努哈歪着脑袋想了一下:“大房子。”看看她家的环境就能明白。

我告辞离开,没走出几步,努哈追上来,眼睛亮亮地说喜欢我,希望我同她一起上天堂。


“如常”相抵

赴死也是以色列人的日常。大部分人用“如常”来抵抗。

在耶路撒冷独自出行的时候,我避免坐公共汽车。跟以色列朋友同行,这个态度就遭到嘲笑。车上,我紧张地给周围每一个人“相面”,观察有没有潜在的人体炸弹。可是所有人平静如常。只有一个干瘦的阿拉伯人神情古怪,我打量了半天,确认他的随身小包同体形一样干瘪。

朋友在车上碰到熟人,我尽量小声,上下牙齿打着架,请他用希伯来语代问那个熟人“是否害怕乘车?”。朋友很不屑地哼哼几声,意思是,不要问人家这种问题。但是他郑重问我:“你害怕吗?以色列人每天每时都要面对这种情形!”外宣水平直逼以色列外交部。

车上有主妇,拎了七八个袋子,刚从菜市场出来,有背枪的士兵,有推着婴儿车的,还有吵吵嚷嚷下车的摩洛哥移民,高声喊“等一等、等一等”。肤色较深的,估计是埃塞俄比亚移民,一头小辫子的埃塞姑娘下车后,转身对车里一个埃塞男子骂骂咧咧,男子一个劲傻笑。

下车的人多了,车厢里宽松起来,我的心才渐渐平静。





《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

馆藏信息





书名:《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

作者:周轶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页数:314

定价:42元

ISBN:978-7-5086-7643-2

索书号:I253.1/7741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2012-2019保存本社科阅览区












文稿审核 ▏郝雨欣
录音剪辑 郝雨欣
思维导图 张茹
配图设计 郝雨欣
本期编辑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
通知公告、服务项目、新书推荐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