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山、两汉中山先后定都于此
北岳庙,汉称北岳祠,唐称北岳安天王庙,宋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元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到明时去掉历代所加封号,改称为北岳庙。位于曲阳县城西侧,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08年),清初北岳信仰迁至山西浑源前,曲阳的北岳庙是历代祭祀北岳恒山的场所。
北岳庙大殿也是现存最大的元构。院内碑碣林立,石雕荟萃,藏有众多曲阳石刻精品文物。
曲阳地处的太行山一带蕴藏丰富的大理石矿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石雕产地。曲阳所采的大理石,俗称“汉白玉”,特质为易于雕刻、洁白纯净、色润而有光泽。因曲阳与定州毗邻,历史上长期作为定州的辖区,定州造像又一直以曲阳所产的汉白玉为雕刻材料,故称之为定州白石佛教造像。
定州白石佛像始于北魏晚期,以白石为主要特征的定州石佛造像自此时期开始大量生产并流传各地,东魏、北齐、隋、初唐非常盛行,中晚唐以后衰落,北宋时虽有出现小规模的雕造,但之后彻底衰落。
开元寺塔是定州的地标性建筑,建于宋至和二年,是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国内现存最高的一座砖质结构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修德寺塔为宋天禧三年修建,下为花塔,上为楼阁式相结合的砖塔,是花塔中的特例。
定州贡院是中国北方保存完整的清代贡院,是清代地方建筑艺术及科举考试制度的完整体现。
行前预习
北岳庙,汉称北岳祠,唐称北岳安天王庙,宋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元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到明时去掉历代所加封号,改称为北岳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间(500—512)。建筑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两厢对称的传统建筑形式。
庙内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在中轴线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飞石殿、三山门、凌霄门、御香亭、朝岳门、牌坊、石桥等。
修德寺塔(国6)
修德寺位于距北岳庙西南200米处的修德寺遗址内。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现存部分塔体为宋代天禧三年(1019)四月修建。修德寺塔下为花塔,上为楼阁式相结合的砖塔,是花塔中的特例,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同时期寺塔建筑的宝贵实例。形制为平面八角形,首层塔身正面辟门,内有塔心室;二层为实心花束状塔身,三至五层均为叠涩砖出檐、收分,以灰筒板瓦作顶,刹座为砖砌蕉叶。
开元寺塔(国1)
定县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北宋咸平四年(1001),宋真宗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建成,历时55年。因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是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国内现存最高的一座砖质结构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
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造型端庄威武,塔身十一级,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塔内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楼梯从内塔体穿心盘旋到达塔身顶部。
定州博物馆(一级)
汉中山王墓(国5)
汉中山王墓、北庄子汉墓石刻和定州石刻馆三馆合一。汉中山王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物品反映出了汉代上层社会的埋葬制度和丧葬等级制度,为研究汉代诸侯王墓葬制度以及中山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墓室的结构、砖石的砌法,反映了砖石建造技艺在汉代蓬勃发展,是研究汉代建筑发展的重要物证。
定州贡院(国5)
定州贡院,又名考棚,是中国北方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清乾隆三年(1738),由州牧王大年创建定州贡院。定州贡院为坐北朝南,中轴式布局,平面呈方形,主体建筑由号舍、魁阁两组建筑组合而成。定州贡院既体现了清代建筑特点,又具有地方建筑的灵活性,是研究清代地方建筑艺术及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实物资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