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1.16-17 |这周末去北京周边,访古寻迹看5处国保

旅行   2024-11-12 19:31   北京  






定州地处太行山东麓平原
是中山文化的发祥地
有着“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

战国中山、两汉中山先后定都于此

境内曲阳盛产优质白色大理石
有着悠久的雕刻传统
因此成为中国北方佛教造像中心
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白石佛教造像

北岳在山西,北岳庙却在河北

北岳庙,汉称北岳祠,唐称北岳安天王庙,宋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元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到明时去掉历代所加封号,改称为北岳庙。位于曲阳县城西侧,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08年),清初北岳信仰迁至山西浑源前,曲阳的北岳庙是历代祭祀北岳恒山的场所。


北岳庙大殿也是现存最大的元构。院内碑碣林立,石雕荟萃,藏有众多曲阳石刻精品文物。


白石造像,北朝佛光

曲阳地处的太行山一带蕴藏丰富的大理石矿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石雕产地。曲阳所采的大理石,俗称“汉白玉”,特质为易于雕刻、洁白纯净、色润而有光泽。因曲阳与定州毗邻,历史上长期作为定州的辖区,定州造像又一直以曲阳所产的汉白玉为雕刻材料,故称之为定州白石佛教造像。

定州白石佛像始于北魏晚期,以白石为主要特征的定州石佛造像自此时期开始大量生产并流传各地,东魏、北齐、隋、初唐非常盛行,中晚唐以后衰落,北宋时虽有出现小规模的雕造,但之后彻底衰落。

佛塔贡院,细述宋元以来的史迹

开元寺塔是定州的地标性建筑,建于宋至和二年,是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国内现存最高的一座砖质结构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修德寺塔为宋天禧三年修建,下为花塔,上为楼阁式相结合的砖塔,是花塔中的特例。


定州贡院是中国北方保存完整的清代贡院,是清代地方建筑艺术及科举考试制度的完整体现。



行前预习


北岳庙(国2)

北岳庙,汉称北岳祠,唐称北岳安天王庙,宋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元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到明时去掉历代所加封号,改称为北岳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间(500—512)。建筑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两厢对称的传统建筑形式。

庙内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在中轴线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飞石殿、三山门、凌霄门、御香亭、朝岳门、牌坊、石桥等。


曲阳雕刻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曲阳县志》载:“黄山自古出白石,故环山诸村多石工。”曲阳县南部有座黄山,盛产汉白玉大理石,洁白晶莹,是石雕的优质材料,而这种最优质的石料成为了曲阳石雕早期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和条件。

北岳庙内保存着从民间征集的古代雕刻200余件,其作品有人物、动物、佛像、经幢等,作品造型优美,刀工细腻,线条清晰流畅,充分展示了曲阳雕刻历史悠久及石雕艺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和特点。现存碑、碣200余通,自北魏、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到民国时期,跨越时间1500余年。


德宁之殿内东西两壁及北山墙均绘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巨幅彩色壁画。壁画内容为道教题材,描绘天地、五岳、四渎之神会聚北岳恒山的故事,按顺序北壁为《北岳恒山神出巡图》,东壁为《云行雨施》,西壁为《万国咸宁》。

壁画色彩艳丽,富丽堂皇,画面中上百人物着色浓淡相宜,轻重得当,加上沥粉、贴金的技法,天然矿石色料的应用,使壁画虽历经沧桑仍光彩照人,不失原来的面目。纵观整个画面,似有风行、雷动、雨施之感,如临其境,似画中人,人中画,“吴带当风”之神韵跃然画面之上。


修德寺塔(国6)

修德寺位于距北岳庙西南200米处的修德寺遗址内。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现存部分塔体为宋代天禧三年(1019)四月修建。修德寺塔下为花塔,上为楼阁式相结合的砖塔,是花塔中的特例,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同时期寺塔建筑的宝贵实例形制为平面八角形,首层塔身正面辟门,内有塔心室;二层为实心花束状塔身,三至五层均为叠涩砖出檐、收分,以灰筒板瓦作顶,刹座为砖砌蕉叶。


开元寺塔(国1)

定县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北宋咸平四年(1001),宋真宗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建成,历时55年。因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是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国内现存最高的一座砖质结构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



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造型端庄威武,塔身十一级,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塔内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楼梯从内塔体穿心盘旋到达塔身顶部。


塔身由内外层衔接,形成塔内藏塔的奇特结构。观塔身,底层阁楼作双重出檐,底檐砖砌,上层作砖雕仿木三跳斗拱,施彩绘,以上作叠涩出檐,形成塔身平台。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佛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定州博物馆(一级)


定州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0万多件,其中国宝文物3件,国家珍贵文物965件。藏品以中山文化、定瓷文化、佛教文化、典籍文化为主要特色,品类丰富,价值厚重。

陈列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尘外千年、天下大白、金翠明珠、故乡星空等多个主题展览,以汉代王陵藏珍、北朝造像精品、塔基地宫瑰宝、定窑瓷器精华、明清首饰集锦、历史名人荟萃为主线,生动诠释了两千多年来中山古国的辉煌与荣光,充分展示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地处太行山东麓平原的定州,交通便利,境内曲阳盛产优质白色大理石并且具有悠久的雕刻传统,因此成为中国北方佛教造像中心,以白石为主要特征的定州白石佛教造像自北魏开始大量生产并流传各地。

定州博物馆所藏北朝佛教造像,普遍运用了浮雕、透雕、描金彩绘等雕刻技法,双尊像、龙树、基座上雕双狮、博山炉、化生童子、力士、供养人等是其鲜明特色。


定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隋代,经唐五代发展至北宋,达到陶瓷史上的高峰,金元时期为其余绪,历时达700余年。其窑址位于曲阳境内,因曲阳宋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产品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为主要特点。北宋时定窑制作精湛,瓷质莹润,风格古朴高雅,装饰绚丽,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美誉。



汉中山王墓(国5)


汉中山王墓,有汉墓175座,分布在定州市区东南部,为两汉时期中山国王及上层贵族的墓地,年代大约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至东汉中平元年(184)期间。汉中山汉墓大部分墓葬封土已平,仅55座汉墓存有封土。

汉中山王墓、北庄子汉墓石刻和定州石刻馆三馆合一。汉中山王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物品反映出了汉代上层社会的埋葬制度和丧葬等级制度,为研究汉代诸侯王墓葬制度以及中山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墓室的结构、砖石的砌法,反映了砖石建造技艺在汉代蓬勃发展,是研究汉代建筑发展的重要物证。


定州贡院(国5)

定州贡院,又名考棚,是中国北方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清乾隆三年(1738),由州牧王大年创建定州贡院。定州贡院为坐北朝南,中轴式布局,平面呈方形,主体建筑由号舍、魁阁两组建筑组合而成。定州贡院既体现了清代建筑特点,又具有地方建筑的灵活性,是研究清代地方建筑艺术及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实物资料。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史讲坛游学
国内深度文化游学的先行者。多年以来专注连接人文专家与爱好者,深入文明腹地,走进文明现场,感受中华与世界文明的蓬勃生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