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涿州到涞源一带
大辽南京府的门户
是现存辽塔与辽构较为集中的区域
这里距离清代皇家陵墓清西陵也不远
历史讲坛周末访古计划继续
12月第二个周末
到访北京周边的皇家陵墓群与辽构、古塔
一次打卡4处国保
周末两天时间,跟专家、老师一起探访北京周边清朝最后一处皇家陵墓群——清西陵(国1)、现存辽构中最古老的阁院寺(国6)以及古塔兴文塔(国6)、觉山寺塔(国5)共4处国保,从清代皇陵到低调精美的辽构、古塔,整条线路的内容丰富,对河北山西精华古迹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1730年清代陵寝是中国陵寝建筑发展的最高峰,其中清西陵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秀丽的周边环境,寓意深厚的堪舆思想,使人文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
清西陵是清朝最后一处帝王陵墓群。始建于1730年,完工于1915年,其间185年,相继建成了皇帝陵4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3座,以及王爷园寝2座、公主园寝1座、阿哥园寝1座,共计14座陵寝。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计80人。
形成了以14座陵寝为主,行宫、永福寺、营房、衙署为辅的广袤陵区,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家陵墓群。
第2日的清西陵行程由清西陵高级讲解员或讲解部主任讲解,将走访福永寺、雍正泰陵、嘉庆昌西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深度了解这处规制严谨的皇家陵墓群。
探访八大辽构中交通最不便的阁院寺
阁院寺俗称“大寺”,位于太行山环抱的河北涞源县城西北隅,这里临近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陉,为连接中原与晋北、塞外的八条太行通道之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隋唐辽代等时期涞源又称为飞狐县。
阁院寺据县志记载为“汉创建,唐重修”,现存殿宇为“辽元补葺之”,院内建筑如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楼等位于一条由北到南的中轴线上,其中文殊殿最为古老,为八大辽构中建造年代最久远者,殿前有宽大的月台,台上东西相对有两棵大松树,古朴庄严。
文殊殿经历千年仍保持较为完好的样貌,以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木雕菱花格子窗棂和大幅壁画而闻名。阁院寺的看点包括它的减柱造、壁画、窗棂、斗拱、外沿彩绘以及殿内原来的造像。
涿州-涞源地区作为百年对峙前线,辽代建筑遗存众多,作为古代瞭望、防御的重要建筑,塔——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的实战作用,这一行可探访兴文塔、觉山寺塔两处不同风格建制的古塔。
时间:12月13日-12月15日
集合地:北京 六里桥地铁站
解散地:北京 六里桥地铁站
活动人数:8人成行,20人封团
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台上植有两棵相对的古松。该殿的木构件、斗拱和部分装修,均表现出明显的辽代建筑风格。阁院寺有两扇窗棂,是八大辽构中仅存的还在使用的辽代窗棂,上面镂空雕刻着梵文。
兴文塔结构式样符合辽代建筑特色,与辽代极为盛行的密檐式砖塔所不同的是,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似乎吸收了部分唐代精致巧妙的风采。自明初以来,佛道两教先后在塔侧建立寺观,塔侧为道教所在地。
觉山寺塔(国5)
觉山寺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是一处集天地山水之灵气的所在,初建可追溯到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平城皇宫内之侍女大部削发为尼出家于此,后辽代大安、明崇祯、清光绪年间先后对寺庙进行了重修。
寺内现留存一座八角密檐式砖塔,建于辽大安六年(109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具有代表性的辽代砖塔之一。
塔全高43米有余,塔身中宫八角倚柱,南北向辟门,其上十三层塔檐逐层收分,顶上置铁制塔刹。塔座四周的砖雕歌舞伎,舞姿优美,生动感人;砖雕武士形象威武雄健,栩栩如生。塔内为八角形内室和中柱,绘有辽代壁画精品60多平方米,多为冥王和菩萨像。塔基分三层,下为八角形须弥座,中为平座勾栏,上有莲瓣三重承托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