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位于福建东南部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宋元时期
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和航线
以泉州刺桐港为中心
南宋市舶司的建立使泉州
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本次线路由北大蒙元史博士小动物老师带队
通过海上丝路及蒙元史的视角
解读泉州众文化遗产
走近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感受泉州古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烟火气
泉州申遗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此次行程将到访其中一半以上的申遗点(13个)与反映泉州海丝史的海交馆,通过小动物老师的专业视角,透视宋元时期泉州的经济与社会系统、多元宗教文化及手工业发展、运输网络等盛景。
了解宋元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融合
在泉州的22处世界遗产点中,直接关乎宗教的有十几个,涉及儒释道、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如果亲临这座城市,你会发现“此地古城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泉州大大小小的寺庙不计其数,城区内三五步便能邂逅一座寺庙。
宋元时期,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繁盛,景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聚集在泉州,与儒释道和平共处,今天我们可以在开元寺看到元代泉州印度寺庙倾圮后的遗构即印度教石柱,在清源山脚下探访全世界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之一的灵山圣墓,甚至在涂门街同时打卡伊斯兰教的清净寺与孔子文庙。
行前预习
德济门遗址(国6)
天后宫(国3)
开元寺(国2)
开元寺位于泉州城西门外,开元寺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与寺院关联的地方统治者、僧侣、地方大族等人群对宋元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开元寺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相传,黄守恭因桑生白莲而舍地建寺,初名莲花寺,四易名而为开元寺,号“闽南第一古刹”,明代黄凤翔曾以“银函遥度,须弥嵂崒,国号毘尼,天曰兜率”赞之。开元寺最为人称道的异域风格的文物是大殿后廊檐间的一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还有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都是明代修大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印度教寺庙移来的。
文庙(国5)
泉州文庙及学宫位于10世纪泉州城的东南部,是古代儒家祭祀场所和泉州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
它始建于976年,主体格局形成于1137年,是包括政府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泉州精英群体的象征,这些社会精英在宋元海洋贸易的推动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文庙及学宫建筑群的高规制反映了海洋贸易给泉州带来的经济和文化繁荣。
清净寺(国1)
清净寺坐落在泉州市涂门街中段上,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是宋元时期远跨重洋来泉州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惜物证。
泉州清净寺是国内少有的用花岗岩和辉绿岩建造的礼拜寺,现存重要遗存有石构门楼、奉天坛等,有着鲜明的西亚伊斯兰教寺院特征。它见证了10至14世纪泉州海洋贸易繁荣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地区间密切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清净寺始建于1009年(回历400年),历代屡有修缮。寺院周边历史上曾是穆斯林聚集区。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一级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东湖公园东侧,辟有“泉州古船陈列馆”、“泉州与古代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中国舟船世界”、“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等固定陈列。
江口码头(国6)
真武庙(国6)
真武庙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它与天后宫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及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
伊斯兰圣墓(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