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境内主要石刻分布图
安岳石刻的开凿史十分漫长,从有明确纪年的初盛唐到近现代,横跨一千多年,全县40个乡镇街道无一没有石窟,这十余万尊造像散落于乡间、山间,其艺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最后的辉煌,是中国佛教艺术走向,世俗化、乡土化转折期的杰出代表。
▲华严洞
两宋之时,大足石刻摆脱了外来风格,密宗信仰盛行,世俗文化风靡,影响了造像的题材与艺术特征,安岳地区石窟造像,代表了北宋到南宋初年期间巴蜀地区的审美和艺术成就,人物更注重细节,雕刻更加繁复,华美瑰丽,造型更生活化、世俗化。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能够在安岳地区看到道教、儒教、神仙异兽、历史故事、世俗生活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包罗万象的石刻造像,这些分布于不同空间与时间线的造像,给观赏者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千佛寨
本次安岳石窟行程,历史讲坛特邀安岳石窟周春老师,到访安岳的所有经典石窟,看全与中原石刻不同艺术体现的巴蜀石窟文化精髓。而且成都集合、成都解散,各地抵达都非常方便省心,如果您喜欢石窟石刻,乐于探访石窟秘境,安岳秘境不容错过。
这次行程有哪些亮点?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安岳石刻分散于全县,许多地方交通并不便利,本次路线安排了充足的时间,方便大家看全安岳经典石刻造像,包含卧佛院、毗卢洞、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茗山寺、孔雀洞、玄妙观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惊喜隐藏点。
安岳地质构造以红色钙质砂岩、泥岩为主,这些位于山间、历经时间雕刻的造像,有部分因为风化造就了非常不一样的安岳美学。同时安岳石刻非常擅长传情,尤其是对一系列观音菩萨的展示。
在题材内容表现上,安岳石刻既有佛教中显教和密宗题材,又有道教题材(以玄妙观为代表)、儒释道“三教合一”题材(以大般若洞为代表);既有卧佛院的中原石刻表现的佛教题材,又有毗卢洞以柳本尊为首的四川密宗及相关的地方性题材。
周春老师是资深的石刻艺术研究者,长期扎根安岳石刻,曾荣获“安岳工匠”称号,她的随行解读,让此次行程拥有更多专业与本土视角,深入浅出感受安岳石刻的“古、多、精、美、特”。
时间:11月27日-12月1日
集合地:四川 成都
解散地:四川 成都
活动人数:8人成行,20人封团
圆觉洞(五代-明、国6)
北岩的石刻造像,题材以观音、释迎牟尼为主,“西方三圣”石像高7米,在其他地方,西方三圣是合龛为一,而这里却是分龛雕刻,这是安岳石窟的独特之处。南岩的五代造像题材多达27种,出现了“十六罗汉”“毗沙门天王”“地狱经变龛”等新内容。其造像小巧玲珑,衣纹细密,线条流畅,既带有唐代的丰厚、典雅,又具有宋代的俊美、华丽。
千佛寨(隋-宋、国6)
千佛寨自东至西呈狭长形,南北两岩壁上凿有大小龛窟105个、造像3064躯,有摩崖佛塔浮图7座、唐碑3块、历代题记26处。最大的释迦牟尼像高6.2米,其余众多的菩萨、罗汉、龛刚、力士、飞天、护法神、供养人以及各种经变"故事造像,充分表现出"天 上、人间、地狱"的苦乐异趣。
塔坡(唐-宋、四川省保)
木门寺(明、国6)
雕弟子站像12尊(80年代存11尊),皆面向禅师墓塔,1996年,11尊弟子站像全部被盗。亭顶造型如莲苞待放,内雕团花图案,侧竖明碑两块,刻记木门寺兴建及无际禅师事略。全亭被三叠木结构斗拱大殿覆盖,塔于亭中,造型奇特,雕工精美。
卧佛院(唐-宋、国3)
毗卢洞(五代后蜀-明、国5)
毗卢洞紫竹观音最为精彩,塑像高3米,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十炼龛雕刻的四川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造像也别具特色。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
华严洞(宋-明、国6)
在石羊镇箱盖山悬崖峭壁上,凿有大小两洞,为华严洞和大般若洞。内有宋代造像159躯,历代碑刻题记24处。华严洞是安岳县造像窟中最大的洞窟,造像气势恢宏,壮观精美,保存完好,堪称北宋石刻艺术神品。
茗山寺(宋-明、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