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沧浪之水
来源:“体制内入门指南”
因为体制内很难有人跟你交心交朋友。你认识的所有的同批公务员,年龄相仿的同事,青干班的同学,他们每个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
你可以和他们谈动漫聊世界杯,可以偶尔吃个饭喝点酒,但绝对不可以聊对某项工作的看法和态度,更不能讨论不在场的其他同事特别是领导干部。
酒桌上一句不该说的话会被放大,曲解,然后“不经意”传到当事人甚至单位领导的耳朵里,最终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
因为体制内很难遇到赏识你的伯乐。你以为的只要完成本职工作或者有想法有成绩就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其实隔壁科室小张是县委书记的亲侄子,对桌小李父亲是单位一把战友,新来的小赵逢年过节会到每个领导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体制内想提拔,要自己行,要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行。不跑不送遇到发自内心欣赏你,积极向组织推荐你,并且本身还有一定话语权的领导,真是太难了。
因为体制内很难让你的工作想法落实。你以为上级党委政府提出工作要求工作任务,你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本乡镇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你只要和村干部一起研究逐户走访,上下一心,就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县里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你想按自己思路直接摆布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县级实施方案会要求乡镇制定实施方案,并把是否制定实施方案作为考核内容。上级部门永远会用官僚主义逼迫你走形式主义的老路。
因为体制内很难有一件事会有成就感。你以为你负责的工作都是国计民生的大方向,深入基层都是乡村振兴的小细节,你以为你推进的工作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开展的调研都会开花结果。
实际上大家都是体制内的螺丝钉,做的不过是统计、报表、入户拍照片、记记录留痕。
某些层级较高的公务员会因为参与制定政策而骄傲,可是很多政策越往下执行越偏。
反过来说很多基层公务员完成的任务,也都脱离了上面原本政策的初衷。“成就感”其实是一种很难达到的成绩。
可话又说回来,又有多少工作干着不压抑呢。
既然做不到把爱好当作工作,那就努力把工作当成爱好呗。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