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妈妈的“千层底”

文摘   2024-09-07 00:00   北京  

妈妈的“千层底”

岁月同行||浙江


多次搬家,一直记得保存好妈妈遗留下来的一袋子鞋楦。



鞋楦


妈妈已离开我16年了,睹物思人,我常会清晰地记得妈妈带着我们走过的那段艰苦岁月,也时时记起妈妈对我的教诲。

妈妈命运多舛,6岁左腿残疾,30多岁就患上了当时认为是绝症的肺结核。当时大姐刚过10岁,我才5、6岁。一时间,我们家如同大厦将倾,几乎面临家破人亡的境地。

妈妈显然意识到家庭面临的危境,她坚强地拖着病体四处求医问药。我老家在杭州的萧山、富阳交界处的一座高山上,下山需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杭州、萧山,下山后还要再走一个多小时到义桥坐船或车。对于身体极度虚弱,左腿又有残疾的妈妈来说,其艰难无法想象,但妈妈从不抱怨。

因当时医疗落后,加之家里经济条件差,妈妈的病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但她从不放弃希望,仍积极寻求医治,找当地的草头郎中帮助,用遍了所有认为有利的治疗方法。一次,他不知哪里得来的消息,说是羊的苦胆能够治这种病。于是,她叫爸爸到各地讨来羊苦胆,囫囵地生吞下去。虽然每次都痛苦不堪,我不忍直视。但妈妈从不退缩,爸爸拿来几个,她吞下几个。

虽然如此,妈妈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一方面,民间偏方效果可能几乎为零,另一方面家里的事仍要她日夜操劳,根本得不到休息。眼看着自己的身体日渐虚弱,医生也说可能活不过那年冬天了。于是,妈妈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她多次把我叫到身边,教育我一定有志气,要做一个诚实、善良、能帮助别人的人,还交代了许多事。

显然,她放不下我们三姐弟。虽然她身体虚弱,咳嗽不止,走几步路就要停下来喘气,但她每天坚强地爬起来操持家务。一日三餐,热饭热菜,从不耽误;一家人的穿戴虽然破旧,但干净整洁;一年之中的各个传统节日都按习俗一一安排妥帖,从不将就敷衍。见了外人,她从不诉苦、埋怨,总是面带微笑地招呼他们来家里坐坐。

当时,一家人穿的鞋都是妈妈做的“千层底”布鞋。妈妈开始与死神赛跑,除了家务外,她一刻不停地做鞋子。晚上,一家人都安顿好后,妈妈背靠在床上,在一盏昏暗的灯下拼命地做鞋。有时,我一觉醒来,妈妈仍在不停地做鞋。

妈妈做鞋如同做其他事一样,踏实、细致、标准,既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尤其是那副“千层底”,远非一般的布鞋底可比。妈妈做的“千层底”特别厚实,厚度至少是普通鞋子的两倍以上。这样的鞋底显然结实、耐用,但做起来难度极大。一根针要穿过如此厚的鞋底,每一针都十分困难,但妈妈总是一丝不苟,针脚细密匀称,线条弧形自然、和谐,如同一件艺术品。妈妈做鞋用的线经过多项工艺处理,她把多根线搓成一根,再反复地在线的表面涂上蜡,使其具备一定的防水、防烂效果。鞋底的边缘抺上一层自制的浆糊,防止脱线或磨损。这样的鞋穿起来舒适、耐磨,脚感非常好。



鞋面样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妈妈做的鞋子堆成了一座小山。我们三姐弟从七八岁到20多岁穿的鞋都做好了,有春夏秋季穿的单鞋,还有冬天穿的棉鞋。

如同完成了一项重大工程,妈妈长长舒了一口气。她放心地说:这样,我死后你们就不会大冬天光着脚了。

苦心人,天不负,妈妈的坚忍似乎感动了上苍。冬去春来,妈妈依然用她微弱生命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不久,她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那一堆鞋陪伴我们走过那些噩梦般的岁月,成为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如今,妈妈虽远在另一个世界,但她的音容笑貌依然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时时告诉我:出生无法选择,但命运可以把握。无论如何,珍惜当下,不负韶光。



样底样


图片/作者

作 者 简 介

岁月同行,浙江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冬歌文苑
没有文学的人生是苍白的,带着您的梦想来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