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似一位不怒而威的人,远远地看上一样,就不愿意靠近,只想远离。有道是:惹不起,躲得起。对于零下三度一下的天气,人们选择的途径,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哪里暖和哪里待着去。于是,你能够看到是躲进小小岗楼的人,缩进门卫传达室的守门人,还有站立在几片发黄的树叶之间的雀鸟,不愿意发声,只想残留住几份声调下的温存。
隆冬里,零零散散地似枯黄的树叶散落在各个地方的人,走进冰寒刺骨的天地的时候,也是全身披挂着,浑身上下,武装到牙齿的,这也不能够保证冷风顺着裤腿往里灌着冷风,那原本厚厚的衣裤现在依然单薄似那纸糊的灯笼。于是,人们才真正去不在乎是否好看,能够保温保暖才是正行,就是那新嫁娘的一身红妆的一闪,最多也只是让心头怦然一颤,却不及当年的宜则大爷从门外抱来的一捆柴火,在门框内点燃起的一堆篝火,映红了脸庞,也烤的棉裤里里外外都温暖,穿上就是能够奔上学堂的风火轮一样的炽热飞转。
隆冬里,除了热桌子冷板凳十年寒窗的梦想的热度引得小小少年从被窝里爬起,或许,就是生计,还有一种行走在日光里的习惯。一如在这寒冷的清晨,依然在黄河边一溜竖起的海竿,还有早早地蹲坐在石凳上的老年人。
然而或蹲坐或行走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有着一个物件陪伴,或者是手持的一支烟,或者是手牵着的一条狗,可以让自己哪怕呆坐着也不孤单,行走着的清晨,还有些许牵绊,就在凝视远方的时候,有着几份坦然;就是在行走的时候,有着几份从容。更有早行人,那手提的塑料袋中的烙馍馓子,让自己在热气散落的隆冬,因为对于家人的善待而行走的脚步不散聚心;还有那陪伴着老年人的中年人行走中,就让身上散发着如朝阳一样的光辉。
虽然说,这隆冬里的阳光,也少了份暖意,但是,有阳光的洒落,河面上就能够反映出对于日子反馈着光泽,那有着薄薄的冰层就只是代表着短暂,那一度在把自己的生命的颜色聚集成为一片草丛来取暖的水鸟,也就可以随时用小小的嘴尖和头颅去刺透冰层,去让身体在水里进行着几个欢快的倒立,这片河面就多了份与阳光一起共舞的欢愉,这里就是水鸟们共同拥有的水域、场地。
水鸟有属于水鸟的世界,鸽群也在高空中翻飞,那也是冲破隆冬的寒冷,在划着属于自己的领地。在这样泾渭分明的天上人间,连跨越河面上空的电线,也用自己几乎冻得不怎么利落的手,在弹奏着天地共享的乐曲,于是,整个隆冬里的河水,因为两岸黄叶的映衬,就多了份唯有深冬才拥有的深沉而又厚重的色泽。
此时,行走在河岸的人,感觉到踏着的,不只是坚硬而冷漠的地面,旁边泛黄的草坪一直在以一份柔软的心,在承载着这个世界的希望,就是那薄冰之间高昂的芦苇的芦花,频频点头,似乎在给予一个打造成为毛窝木屐的承诺。
此时的隆冬,就似一位严父,在给予万物子女一个磨炼的严寒里,也在以阳光般的手掌,在默默地搓打着时光,给予我们一双双棉绒的鞋,可以保暖,更可以在天寒地冻里滑翔出欢快的时光。
作者简介
张尊浩,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兼写作专委会主任,汉韵青少年文化创作中心创办人兼总编,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徐州市图书馆首届理事,徐州市职工诗词联协会理事。出版个人文集《风铃响起的时候》1本,主编和参编各类书籍26本,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新世纪素质教育研究》等10余个,在《人民文学》《徐州日报》等发表文章千余篇(首),部分作品先后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先后八次应邀参加“作家进警营”活动,为徐州“好人园"撰稿人、中外名人辞典撰稿人,个人辞条和作品入编《中国文艺英才辞典》《中国文学艺术家与文房四宝专家传集》等多种版本、辞典和年鉴。
推荐阅读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