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详写: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详写必须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
略写: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较简单的一段话,简明地叙述一下。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二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总的原则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详略。
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增强表达效果。
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
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
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不写。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五大描写”(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要详写。
【记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部分,要写具体。)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写藤野先生的外貌:"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这就是详写。
【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要详写。(要用恰当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景物之特点。)如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写。
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
主要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1、为主要内容做准备、做铺垫的地方,要略写;
2、和主要内容作对比的地方,要略写;
3、为主要内容作陪衬的地方,要略写。
如《社戏》一文,详写行船、看戏与归航等情节,略写乡间生活及看戏的原因,这样不仅鲜明地突出了乡村少年淳朴善良、天真可爱的形象特点,也巧妙地交代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描写、叙述,要详写。抒情、议论,要略写。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
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1、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详写(要敢于放手去写,要细致的刻画,充分地发挥);
2、在写事的文章里,事情的主要片段(能突出事件的意义),要详写
3、在写人的文章里,主要人物要详写;
4、在写景的文章里,景物特点要详写。
1、次要材料,要略写;
2、一般情节,要略写;
3、次要人物,要略写;
4、议论、抒情部分,要略写;
5、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要略写;
6、铺垫、陪衬部分,要略写;
7、孤立的、点滴材料,要略写;
8、无重大意义的材料,要略写。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均不细写;
二是写人时,主要人物不详;次要人物不略。记事时,主要情节不详;次要情节不略。写景、状物时,主要方面的主要内容不详;次要方面的次要内容不略。
三是该突出中心的地方,不详;与中心不密切的地方,不略。
四是采用点面结合方法的,"点”上的材料不详写;"面”上的材料不略写。
中学生的一天
“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我同情地看了看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
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
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灯火通明。在灯光下,你会找到一个苦读的身影。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中学生的一天”。以中学生活的紧张忙碌为中心,精心选取了最能体现这一中心的典型材料(如早晨那急骤的闹钟声,听成绩时的紧张,一面听课,一面复习化学等),真实地反映了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某些扭曲的心理。本文语言生动,擅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如“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这个动作,表现了“我”在不情愿中的一种反抗心理;对王锋的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了这个优等生的可笑而又可怜,让人们不由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