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宏 领导文萃
2025年01月02日
提到文天祥,人们最容易想起的是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出自《过零丁洋》,“汗青”原本是简牍时代,以烘烤方式给竹简除去水分的书写材料制作方法,后来用作“史书”的代称。此诗之所以能传世,还跟它最初公布的情境有特殊关联。
△文天祥,图片来源: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
不久,文天祥就目睹了惨烈无比的崖山之战。在被元军包围的海上终战中,南宋的君、将、臣大都蹈海而死,包括陆秀夫。陆氏当时是左丞相,而他不为人注意的另一个身份是文天祥的同科进士。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人同为南宋王朝最后也是最著名的烈士,但论在“汗青”里的地位,文天祥无疑是最高的。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看,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文天祥注重个人行迹的书写,其书写又很快被结集甚至刊布。
文天祥时刻注意记录个人与家国的大小情状。实物流传至今的文天祥最早的作品集,是诞生并刊刻于宋末,入元后又被重新印刷的诗集《新刊指南录》。
通观这一诗集,所收主要是文天祥第一次深入元军大营,舌战群虏,又机智逃脱的一组叙事诗。各诗都有小序,连起来阅读,不啻看一部惊心动魄的文言谍战小说。但是,大概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这次曲折无比深入敌后又千辛万苦回归大宋的经历,原本是执行一项很无奈的外交任务——给元军呈上南宋官方正式投降的文表。
风雨飘摇中的南宋小朝廷,为了让文天祥能接受这一屈辱的差事,还特意给他升任右丞相——而前右丞相陈宜中,因为感知到任务的艰巨和无法承担的道德后果,在行前就抽身离去了。
文天祥有那个时代十分难得的勇气和道德责任感,同时也不乏书生意气。在行前,他赋诗《所怀》:
只把初心看,休将近事论!誓为天出力,疑有鬼迷魂。明月夜推枕,春风昼闭门。故人万山外,俯仰向谁言?
在抵达敌营,跟元军首领伯颜交手时,有一段往来之辞,也可见他的特异之处。他开场就否认前任丞相“讲解”也就是讲和之议的有效性,同时从道义的角度迫使伯颜应承:“社稷必不动,百姓必不杀。”最后,他正色告知对方:我是南宋的状元宰相,只欠以死报国,刀山火海都是无所畏惧的。
但是南宋的国运,并不是文天祥这样具有深刻道德责任感的儒士所能支撑的。《新刊指南录》之后,文天祥作品集流传至今且十分著名的还有两部:一部是《集杜诗》,那是他在京城狱中最后的岁月里以重组杜甫诗的方式,书写个人、家庭故事与当代历史的组诗;另一部就是《指南后录》,写的是他被元军俘虏后再度北上的见闻与经历。而《指南后录》所收第一首诗,就是著名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能写出这样的诗,并且有本事让敌方把这样的诗传播至外界,而为后世广泛传诵,文天祥的眼界当然不止于对自身书写与相关文献刊刻传播的重视。事实上,陆秀夫生前也十分在意个人著述的流传,但最终没有付梓传下来,其中必然有更深层的内在缘由。
作为南宋末代丞相,文天祥的位置和宋亡之后的处境,在当时就被置于无数人的聚焦之下。俘虏他的元朝当局,希望他尽早投降,以显示新王朝对于旧朝遗臣的巨大吸引力;已经失国的南宋遗老遗少们,则期待他尽快自杀,成为一代王朝臣子杀身成仁的典范。
但最后的结果,无论是元朝当局还是南宋遗老遗少,都失望了。文天祥既没有投降,也没有自杀,而是一直熬到了敌人不得不消灭他肉体的那一天。
流传至今的文天祥形象,多少是有点扁平的。但文献史料对勘中所见到的文天祥,则要复杂得多。
摘自 | 《领导文萃》2025年1月上
往期精彩回顾
妙语清新!林清玄禅思哲理散文26篇,仔细研读,助你写作进入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