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陕北后,举目无亲,保财身上又无分文,只好栖身于安定县(现在的子长县)一家酒坊打短工,黄田娃则去了别处。
一天,店里忽然来了三个当兵的,其中一个老兵吆喝道:“老板,上些酒菜!”
“来了!”保财高声答道。
“哎!小伙,得是澄县人?”老兵操着澄县口音问他。
“是的!听哥口音也是澄县人!”保财热情地答道。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没想到在陕北又遇到了一个乡党。”老兵高兴地说道。
“澄县哪的?”
“冯原长宁。”保财老实说道。
“呀!近得很!哥是王庄的。有啥事找哥!”
“好的!”保财为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遇到这样一位热情亲切的乡党而感到高兴。
保财把酒菜上齐后,殷勤地站在一边。
看着保财高大魁梧的身板,老兵伸出大拇指赞道:“屈材了!是当兵的好料!愿不愿意跟哥干?”说完,咥了一口羊肉,抿了一口辣酒,爽快地说道。
“哥,说实话,咱出来混的!图碗饭吃,你说行那就行!”保财不假思索答道。
“真的?”
“真的!”
“那好,吃完饭跟哥到营里去?咋样?”
“没麻哒!”保财豪爽地答道。
“我弟是个痛快人!哥喜欢!”说完,老兵起来拍了拍保财的肩膀。
“别急!哥!贵姓大名?”
“哥叫杨茂堂,你呢?”
“我叫郭保财。”
“好,哥记下了!”
等他们吃完饭,保财就跟老板说了自己的想法。老板还想挽留他,但看他态度坚决的样子,当下便给他开了当月的工钱。
保财拿了工钱,说了一番感谢老板的话,然后就跟着杨茂堂到了营里。那个时候正是乱世,入伍非常容易,只要有熟人介绍,便可以轻松入伍。
到了部队后,保财才知道这支部队是国民党高双城部,杨茂堂其时担任某团一营四连高养奇排第五班的班长。
杨茂堂把保财留在自己班里,悉心训练教导他。
在这里,保财接受到了正规的军事训练。比如擒拿、格斗无不精通,步枪、手枪、机枪个个会打,而且枪法高超。至于投掷手榴弹,那也是必不可少的军事功课,由于保财身高马大,投掷比赛也常常拿第一。
杨茂堂对这个小老弟喜爱不已。
保财刚开始还觉得部队很新鲜的。比如,规律的生活,严格的训练,崭新的军装等。可是,时间一长,保财便感到了部队也是个江湖,团团伙伙那是避免不了的,军官打士兵的事情经常发生。
一次,适逢保财值班站岗,恰好连长出门,保财正盯着外面,没有发现连长出门,结果,冷不防被连长打了几个耳光。保财无端被打,感觉眼冒金星,脸上火辣辣疼。保财想反抗,结果连长后面的几个士兵立马就把保财胳膊反扭起来。
连长大骂保财眼睛让鸡屎糊了,长的是出气吗?没看见长官来了要敬礼。保财想解释,连长让他说都不说,就喊来排长,让教导教导。随后,连长带着几个士兵大摇大摆地走出营地。
保财被交给排长后,这个排长也不是个好货,不问青红皂白先让人把保财绑起来。班长杨茂堂闻讯后,急忙给排长递烟说好话,请求原谅自己的小老弟,并表示愿意惩罚自己,都是自己教导不力。在杨茂堂的苦苦哀求下,排长这才饶了保财。
经了这一难,保财心彻底凉了:这国民党兵当不得,当官的不把人当人不说,还动不动就打人。那时,陕北闹红,刘志丹、谢子长等拉起了穷人的队伍,专门跟国民党军队干。保财听说红军的队伍官兵平等,没有军官欺压士兵现象,想参加红军的想法便在他的心里慢慢生长发芽。
1932年7月的一天,天气热得瘆人。然而连长刘正乾依然不顾士兵的抱怨,克扣军饷,严重引起了士兵的不满。当时几个班的班长前去理论,还被刘指使手下打了一顿。
这下,班长们就搁不下了:把人不当人,当牲口,随便打人,老子还不如反了呢!跟着红军干呢!
保财当下就感到了营里有一种不详的气氛,而且他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当晚,杨茂堂就召集五班士兵,悄悄给他们说道:“这狗日的国民党兵干不成了,军官把咱不当人,当牲口,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克扣军饷不说还打人!自己却寻欢作乐。咱要反了,弟兄们你们干不干?干的跟我走,不干的也不勉强,不过不要给他们当狗,谁要是当狗,就是这个。”说完,杨茂堂拿手枪顶着自己的脑袋。
大家跟着杨茂堂干了好长时间,都有了感情,觉得这个头人好:不欺负人还厚道。结果保财第一个表态:我跟班长走。其他人一看,没有一个不说不干的。
是夜,营部安静下来后,晚上十二时左右,杨茂堂便带领大家偷偷溜出营部。
保财一看,哨兵已被干倒一边。仔细一看,逃出营部的约有七八十人。保财一打听,原来领头的是四班班长张新发,还是澄城县王庄人。另外就是杨茂堂以及其他各班班长。
起义队伍向南走了一夜,预定目标是黄龙山郭宝珊部。原来红军首长谢子长已经和郭宝珊秘密沟通好,让他们暂去那儿藏身。
听说发生了兵变,国民党驻安定县(现在的子长县)瓦窑堡的两个营六七百人前堵后追,妄图消灭他们。
敌众我寡,他们不敢恋战,抱着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躲的原则,和敌人在山里玩做迷藏。
保财身高马大,作战机智勇敢,而且始终不离杨茂堂左右,常常在危险时刻冲锋在前,掩护着杨茂堂。这让杨茂堂非常感动,觉得没看错这个小伙。
他们边战边行,在山沟沟里绕了三十多天,赶到甘泉县八条硷时,仅剩19个人、19支长枪、5支短枪,而且没有一个穿鞋的,军衣破烂不堪,终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当时接应他们的郭宝珊部在八条硷等了他们七八天,没有等上,就撤走了。他们只好急行军到龙泉(现归宜川县),才与郭部取得联系。
郭遂将他们19人编为一个连,张新发任连长,杨茂堂和寇双娃分别任排长。
本节资料来源
杨茂堂《回忆西北抗日义勇军》来自:西北革命历史网黄土情联谊会公众号2020年05月22。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