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负极材料行情回顾:破冰迎春!调整与变革中蓄势待发!

文摘   财经   2025-01-13 14:11   山东  

【原创声明】本文为上海有色网原创文章,作者梁育朔,上海有色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行情数据、价格信息、市场统计信息、调研信息等).



对于负极行业,刚刚过去的2024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年头。产能过剩、产品利润走低等问题并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那样只是悬于头顶的耸听危言,而是切实压在行业身上的巨石。好在各家负极企业不是徒劳的西西弗斯,负担固然沉重,但不是难以翻越的天堑,正相反,在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扩展的大背景下,2024年的负极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前期盲目、冒进的情绪,用更具发展性的思维与方式,去追求更健康的市场环境与前进态势,在负极材料产销量级进一步走高的同时,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据SMM统计,2024年,中国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达到184.5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14%。

图:SMM2023-2024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单位:万吨)

2024年,贝特瑞仍继续维持负极材料行业量级的头名宝座,总占比约为23%。值得瞩目的是,行业“三大四小”格局在24年出现明显调整

中科星城、尚太科技、凯金新能源等企业紧密把握下游需求增长情况,积极响应新产品迭代应用,排名较往年有所提升,江西紫宸等企业则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材料产销,改善库存及生产成本情况,建设优质下游客户链条,虽产销排名有所下降,但亦实现了公司负极整体业务情况的好转。

图:SMM2024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图

2024年,随着负极专用焦、连续石墨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人造石墨生产成本得到进一步控制,价格也随之有所下行,同时受限于天然石墨出口管制,部分海外客户也逐步将原料使用向人造石墨转移,人造石墨市场占比继续提升

据SMM统计,2024年中国人造石墨负极产量达到167.2万吨,同比增长15%,占石墨负极总产量的90.6%。杉杉股份在24年也仍保持着人造石墨负极行业产量第一的领先位置,总占比约为21%。

图:SMM2024年中国人造石墨负极产量图

伴随新能源行业的持续进步发展,除去量级水平增长外,新产品迭代升级也使得客户对负极材料性能的需求有了进一步提升。

诸如动力端,随着新能源汽车自身续航、充电性能标准的提高,动力电芯对负极容量、快充倍率等规格要求也提出更高要求,头部企业多于24年推出配套高容快充型负极产品,也为自身量级增长做出显著贡献;而新进企业如晖阳新能源等,则牢牢把握住储能端314Ah电芯迭代这一关键节点,在积极响应行业升级与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产销及行业占比的显著提升;而消费端,伴随多款新机型的推出,硅基负极材料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图:SMM2023-2024年负极行业CR6

2024年,负极行业集中度继续上行,CR6为76%。在当前负极材料降本空间有限的大背景下,下游客户多将关注重点向材料“质量”“供应”转移,中前排负极企业得益于其更深厚的技术底蕴、更优异的材料规格、更具规模的生产供应,在实现“保质保量”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行业恶行竞价行为的遏制——一味地下压价格牺牲利润,只会影响企业自身资金健康,既不利于远期运营,也使得企业面临短期行情时难以及时应对。事实上,2024年,一些前期超低采购价格受到了负极行业的普遍抵制,虽然行业性的价格回调仍未出现,但这至少证明了负极行业对良好市场环境的追求与对健康营运方式的肯定负极价格在24年已经接近“触底”,而可预见的是,“反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

从价格及利润来看,2024年确实称不上多么亮眼,低位的价格不仅持续地向负极行业施压,甚至上游相关产业的日子也开始愈发紧张,但藏在“冰面”下的,是许多短期内难见端倪,之后却会影响深远的改变,企业的路线调整,行业的心态变革,这些都会是负极材料市场向好的契机沉舟侧畔千帆过,雪融冰消后,负极行业行将要迎来的,是2025年的春天。

进高质量石墨负极群
👇扫码直接进群👇

END

【原创声明】本文为上海有色网原创文章,作者梁育朔,上海有色网原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行情数据、价格信息、市场统计信息、调研信息等).

 往期精彩回顾 







读】
全球负极霸主20万吨项目进度条刷新!【点击阅读】
从一块电池,看杉杉负极的创新【点击阅读】
51.8亿元!10万吨省级重点负极项目新进展!【点击阅读】
2025锂电负极市场前瞻!【点击阅读】

点击分享 让更多人看到!

SMM石墨负极
专注石墨领域,提供石墨材料、技术、应用等领域资讯、市场分析、政策动态,致力于打造中国石墨产业链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