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小的电池不仅推动了电子产品小型化和智能化,更在能源转型和电动化的浪潮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杉杉在锂电负极材料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为这一块“能量心脏”注入澎湃动力。
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部分组成,其中,负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1999年,杉杉与鞍山热能院碳素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杉杉科技,共同推动国家“863”课题“中间相炭微球”项目产业化,在国内率先实现负极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推广。
·2007年,iPhone引发全球智能手机革命,高性能锂电池材料需求陡增,杉杉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杉杉研发的高能量密度低膨胀负极材料通过认证,进入苹果供应链。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杉杉抓住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爆发期,加快科技创新、产能布局,负极动力类快充产品出货量快速增长,助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品牌飞跃发展。
·如今,杉杉负极已完成国内70万吨产能布局和芬兰10万吨产能规划,杉杉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市占率长年保持全球第一。
01 超充石墨
“充电5分钟,通话10小时”的快充黑科技,杉杉从2014年就开始研发,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手机和无人机、动力电池。
独创的液相包覆技术,在石墨粉体微米级尺度上实现均匀包覆层制备,使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得以快速扩散,实现锂电池充放电倍率从4C向5C、6C提升。从麒麟电池到刀片电池,快充负极正让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成为现实。
02 硅基负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提高,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成为电池技术突破的关键。
杉杉通过纳米化技术和表面改性处理,有效解决了硅负极材料的膨胀问题,提高了其循环稳定性。杉杉科技硅氧产品已经批量供应海外头部客户并实现装车,新一代硅碳产品相关核心技术已获得美国、日本的专利授权。
03 硬碳负极
在追求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杉杉科技的硬碳负极材料,以其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较低的成本,满足了市场对高性价比电池的需求。无论是电动两轮车还是消费电子产品,硬碳负极都能提供稳定而持久的能量支持。
杉杉科技自主设计的千吨级硬碳产线已建成投产,并已实现在钠电、锂电(含半固态电池)和超级电容领域的批量应用。
04 一体化品质与效率
杉杉建设包头10万吨、眉山20万吨、云南3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提升产品品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绿色发展。不仅提高了杉杉负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目前,杉杉正稳步推进一体化基地优势产能建设,并优先完善关键产能,加快一体化产能和石墨化自给率的提升。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分享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