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梳理|负极材料的技术进展

文摘   2025-01-12 14:00   山东  
注:本文来源于锂能新视界,非SMM观点,版权归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此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对其观点和内容负责。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在新能源领域,负极材料技术的革新对于提升电池性能至关重要。近期,诸多前沿技术不断涌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硅基负极材料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已接近上限,而硅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高达 4200mAh/g,远超石墨的 340 - 370mAh/g),极具潜力。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变化(约 300%),导致电极结构破坏和容量快速衰减。最新技术通过纳米结构化设计,如制备硅纳米颗粒、纳米线等,有效缓解体积效应。同时,采用复合结构,将硅与碳材料复合,形成核壳结构或均匀混合体系,利用碳材料的柔韧性和导电性,增强电极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传输能力。


宁德时代在硅基负极材料研发上取得显著成果他们通过独特的纳米复合技术,将硅纳米颗粒与高导电性的碳纳米管复合,并对其进行特殊的表面处理。实验数据显示,该材料应用于电池后,在 2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 85%,能量密度相比传统石墨负极电池提升了 15% 左右,为电动汽车的长续航提供了有力支持。


美国Sila Nanotechnologies公司专注于硅基负极材料研发,其开发的硅基负极材料已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中。该材料通过独特的纳米结构设计以及表面处理技术,有效克服了硅的体积膨胀问题。经实际应用验证,搭载该硅基负极材料的电池,相比传统石墨负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 20% 以上,显著延长了电子产品的续航时间,为硅基负极材料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树立了典范。


锂金属负极也取得显著进展锂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和最低的电化学电位(-3.04V vs. SHE),是理想的负极材料。但锂枝晶生长和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新型电解液添加剂的研发成为关键。例如,通过添加特定的成膜添加剂,能够在锂金属表面形成均匀、稳定且具有高离子传导性的 SEI 膜,抑制锂枝晶生长。此外,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构建固态电池体系,可从根本上解决锂枝晶刺穿隔膜引发的安全问题,且能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日本丰田公司在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技术方面投入大量研究他们研发的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搭配其优化设计的锂金属负极,在实验室测试中,电池经过 10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在 80% 以上,且在高倍率充放电下性能稳定,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添砖加瓦。


QuantumScape公司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佼佼者,致力于研发高性能的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技术其研发的固态电池采用了创新的陶瓷固态电解质和独特的锂金属负极结构,在实际测试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该电池能够在较高的充放电速率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并且在多次循环后,容量衰减极小。据报道,其能量密度可达到现有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以上,有望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硬碳负极材料凭借独特的无定形结构和高比容量,在钠离子电池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通过优化热解工艺,调控硬碳的微观结构,增加有利于钠离子存储的活性位点。同时,对硬碳进行表面修饰和元素掺杂,改善其电子结构和离子传输性能,提升硬碳负极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法国的 Tiamat 公司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该公司开发的硬碳负极材料通过精确控制热解条件和独特的表面处理工艺,在钠离子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实际应用测试中,使用该硬碳负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保持稳定的充放电性能,并且具备良好的循环寿命。其产品已在一些低速电动车和储能系统中进行试点应用,为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新的新能源负极材料技术在不断突破传统限制,为实现更高性能、更安全可靠的电池系统奠定基础。行业从业者需紧密关注这些技术动态,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

进高质量石墨负极群
👇扫码直接进群👇

END

注:本文来源于锂能新视界,非SMM观点,版权归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此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对其观点和内容负责。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往期精彩回顾 







读】
从一块电池,看杉杉负极的创新【点击阅读】
51.8亿元!10万吨省级重点负极项目新进展!【点击阅读】
2025锂电负极市场前瞻!【点击阅读】
工信部公示:负极龙头入选国家级名单!【点击阅读】

点击分享 让更多人看到!

SMM石墨负极
专注石墨领域,提供石墨材料、技术、应用等领域资讯、市场分析、政策动态,致力于打造中国石墨产业链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