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的疾控事业犹如一艘稳健的巨轮,在政策的东风吹拂下,破浪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守护公众健康筑牢了坚实防线。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一年我国疾控事业的高光时刻。
政策领航,指明方向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疾控体系前行的道路。这份文件着重强调了重塑疾控体系、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建强队伍这四个关键方面,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到 2030 年,一个覆盖城乡、跨地区、军地联防联控的现代化疾控体系将傲然屹立。这可不只是一句口号,它是全国疾控人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迈向健康中国的坚实步伐。
全国联动,成果斐然
全国各级疾控机构积极响应号召,纷纷行动起来。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堪称一大亮点。这背后既有国家疾控局等 9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作为理论支撑,又有宁波、北京等地在实践中的勇敢探索。宁波市建成的全域传染病智慧化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巧妙整合医疗机构的各类数据,成功构建起一张严密的“数据网”,实现了跨部门信息的无缝对接。这一成果立竿见影,传染病病例的发现时间大幅提前,疫情预警响应也变得更加迅速,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医防协同机制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已扩大至全国所有省份,这一举措有效推动了医疗机构自我监督与行政监督的紧密结合。各地因地制宜,南通等地的专职监督员驻点工作制度成效显著,为医防融合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地方创新,百花齐放
上海市在疾控体系建设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一方面,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强化疾控机构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在传染病防控、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卫生与免疫规划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力。从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到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从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到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管理,上海市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展示了疾控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山西省同样不甘示弱。在完善疾控体系方面,通过一体化改革提升县级医疗机构综合能力,加大资源下沉力度,强化数字赋能,构建起了统一高效的疾控体系。在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中,派驻大量专职和兼职监督员,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巡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同时,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山西行动,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优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才科研,双轮驱动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中国疾控中心深谙此道,与高校的合作培养计划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山大学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建立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创新的“一院一班一队一中心”模式,培养出了一批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通过扩大全日制 MPH 培养规模、探索“医学 + MPH”双学位项目等多种方式,为疾控事业输送新鲜血液,提升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岗位胜任力。
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地疾控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优化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检测检验能力,为疾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国际舞台,展现担当
中国疾控事业的发展不仅着眼于国内,还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借助“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向世界分享疾控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回顾 2024 年,我国疾控事业在政策的引领下,通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在体系建设、监测预警、医防协同、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疾控人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和不断完善,疾控事业将继续稳步前行,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疾控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