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享异国料理 边嘲讽移民 美国人长年习惯不改

民生   2024-09-14 02:37   美国  

(华人今日网)美国大选越来越近,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对移民的强力抨击下,出现越来越多奇妙言论,例如称如果贺锦丽入主白宫,「白宫就会充满咖哩味」,或者指控海地移民吃猫狗的说法。美联社13日一篇文章指出,这种用食物来嘲讽移民的习惯,从200多年前华人进到美国西岸开始就有。

加州弗瑞斯诺镇(Fresno)的泰国餐厅Love & Thai推出脆皮烧肉。

美联社这篇报导提到,1800年代末,大量华人移民从美国西岸进入美国,与食物相关的嘲讽随之蔓延,在接下来扩及其他亚洲和太平洋岛民的社区,例如泰国裔、越南裔。这情况至今没消失,甚至在外界看来最自由开放的加州,去年都还有泰国餐厅被人造谣说他们烹煮狗肉,最后搬去其他社区。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费里曼(Paul Freedman)说,这种行为背后的逻辑是「你做的事情不只没品味,而且还违反人性」。美国人透过指责你会吃各种他们不吃的东西来把你归为「异类」,异类就是你不属于美国的意思。

被指责吃猫狗或许是个相对极端的例子,更常见的例子是料理本身就受到责难,例如义大利人被嘲笑用太多大蒜、印度人被嘲笑用太多咖哩粉,这种对少数族群的夸大刻板印象,从过去到现在都一直存在于美国社会,例如讲到墨西哥人就是豆子,非裔美国人就是炸鸡和西瓜,提出这种联想时往往不带善意、或是自以为无意要讽刺别人,忽略了这种联想背后脉络本身可能就有贬意。

泰国餐厅Love & Thai厨师正在炒河粉(Pad Thai)。

纽约大学营养与食品学教授班特利(Amy Bentley)说,几乎每个种族都因为他们吃的某种食物而被歧视过,对于喜欢贬低别人的人来说,食物这个主题简直万用。食物,或者说饮食习惯,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环,就是这些环节让每个民族有其特殊性,也因此成为种族仇恨或政治炒作的素材。

不只是食材,班特利教授说,人们不只是为了生存而进食,很多料理是具有仪式性和象徵性的,例如生日、节庆上的糕点,「人类怎麽进行这些仪式、吃哪些料理、怎麽发展出这些料理、这些料理又该怎麽吃,这可以是文化共通点,但也可能是划分不同族群的方式」。

也因此对移民的侮辱,不只在于他们吃什麽,也包含他们怎麽吃,例如有些族群用手进食、有些拿筷子,而不是用刀叉。这类和工具、摆盘有关的侮辱不限于种族,也包含了阶级歧视:你们没能在精緻的餐桌上吃饭、无法像有钱人一样享受餐点,还得吃一些我们不熟悉、但你们似乎非吃不可的食材,优越感油然而生。

俄亥俄州春田市,因为川普阵营说当地海地移民吃猫狗而无法安宁。

这种食物贬低法也可以因应时事而催生出新的嘲讽,例如第二次波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法国人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美国人震怒,开始用「自由薯条」(freedom fries)来嘲弄法国;两次大战时,美国人对德国人的称呼就是「酸菜」(krauts)。

美国人的族裔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元化,异国餐厅越来越多,超市或商店裡摆上了更多种食材。纽约和佛州都有海地社区,用山羊肉、大蕉、木薯做的料理让当地饮食风景更丰富。

美联社指出,所以当川普指称俄亥俄州春田市的海地移民会吃猫狗等「居民养的宠物」,他抹黑的其实是文化本身。

虽然美国人对饮食的接受度在这几十年来有提高,但对饮食的刻板印象、公然侮辱都依然存在,无论是确实有那种饮食习惯、或者完全是凭空捏造。美国人吃的料理种类越来越多,不代表他们会因此比较包容族群差异。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费里曼说,就像有些人以为出国旅游,就会更了解外国文化一样,吃比较多异国料理也不见得就比较宽容,「现在最好的例子就是墨西哥菜。美国很多人一方面喜欢墨西哥菜,一方面认为要停止移民。享受这些异国料理是一码,对移民的开放程度是一码,两码子毫不相关」。


精选文章


热浪来势汹汹 南加高温飙119度

设计隐蔽精巧 加油站竟偷装盗刷机
用户发现实际支付费用远高于最初显示价格 Ube价格透明度引发质疑
因应油价飙升 纽森将召开特别会议
加州校园未来禁止发放小零食 食品添加剂 恐诱发多动症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阅读原文


洛杉矶生活互动
「北美生活大全」让北美华人生活更简单!
 最新文章